13,548
次編輯
變更
張學華
,增加圖片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p style="background: #D6A4AB; color: #000000; margin:auto; padding:5px 0; "> '''張學華''' </p>|-|<center><img src=" https://incaveblog.files.wordpress.com/2018/05/tb_47.jpg?w=600&h=464" width="200"></center><small>[https://incaveblog.wordpress.com/2018/05/12/ 前排左一是張學華 片來自Incaveblog]</small> |}''' 張學華 ''' (1863 – 1951),初名鴻傑,後改學華,字漢三,晚號暗齋,廣東[[番禺]]人,原籍[[江蘇]]丹徒, [[進士]]、清朝政治人物、書畫家、詩人。 1863年(清[[同治]]二年)生, 1951去世,享年88歲。<ref>{{Cite Web|url=https://www.macaumemory.mo/entries_9cd51e7ca78042d9a0078648a1fb6695|title=張學華,1863-1951|website=澳門記憶|accessdate=2023-03-13}}</ref>
==生平==
1868年,母親延師在家教讀 。1881 。<br/>1881 年,入邑庠 。1888 。<br/>1888 年,戊子科[[舉人]]。<br/>
1890年春, 清[[光緒]]十六年,學華參加光緒庚寅科殿試,榮登[[進士]]三甲第八名;同年五月,改授[[翰林院]]庶起士。<br/>
1891年,赴[[潮州]],主講於三藩市書院。<br/>
1892年五月, 光緒十八年,散館,授[[翰林院]]檢討;歷任國史館協修,山西道[[監察禦史]],山東登州、濟南知府,濟東泰武臨道,兼管濟南商埠監督,山東清理財政公所會辦、法政學堂提調、通志局提調。<br/>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center><img src=http://n.sinaimg.cn/sinacn20190816ac/267/w640h1227/20190816/7de4-ichcymv7403739.jpg width="100"></center>
<small>[https://k.sina.cn/article_1312160632_4e35fb7800100j805.html 来自 Sina 的图片]</small>
|}
1894年,充甲午科順天鄉試同考官。<br/>
1896年,任國史館協修。<br/>
1908年1月,補授[[濟南]]府知府;同年,任候補道員。<br/>
1910年3月,升補濟東泰武臨道;並兼充濟南商埠督辦,山東清理財政公所會辦、法政學堂提調、通志局提調;10月,兼署山東提學使;11月,交卸學使事;同月,又奏保記名交涉使、提法使。
1911年宣統三年,學華被授江西提法使,後因[[辛亥革命]]爆發,各省獨立,未上任而回廣東。之後,學華前往港澳,或隱居故里,閉門著述;著有《闇齋詞稿》、《采薇百詠》等;為 [[ 吳道鎔 ]] 校補《廣東文徵》遺稿,這是一部明清時期輯錄歷代粵人作品最多、時間跨度最長、保留粵人文獻最完整的重要的嶺南文獻,其整理編纂及至保存和流傳,是在粵港澳三地完成的。學華一生六次前往澳門,其中抗戰時期兩次居住澳門七年,抗戰勝利後,從澳門返回廣州 。 1939年,汪兆鏞在澳門逝世。學華撰寫挽聯一副:水雲大隱,志節皎然,著述有千秋,身後益為公論重; 汐社舊遊,凋零盡矣,遷流方萬變,海內彌傷吾道孤 。
1951年,學華去世,終年88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