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7,472
次編輯
變更
無編輯摘要
'''纺织面料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000年8月经 [[ 教育部 ]] 正式批准成立”,2012年9月通过教育部的评估,被列为“教育部优秀重点实验室”。持续引领我国纺织科学与工程学科和纺织工业全产业链的技术创新,在面临发达国家再工业化和发展中国家加快推进工业化进程的“双重挤压”和我国纺织由大转强的关键转型时期,充分利用东华大学纺织科学与工程一流学科的基础,瞄准国家重大和前沿课题,寻找突破点,取得了系列创新性 [[ 成果 ]] ,为纺织产业的转型升级提供创新核心技术,并将纺织新材料与技术应用从民生领域拓展了到产业用领域。
==基本内容==
依托东华大学的纺织面料技术教育部重点 [[ 实验室 ]] 是教育部直属的准国家级重点实验室。
纺织面料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组建旨在 [[ 研究 ]] 和解决纺织品开发的关键技术与相关理论, 为纺织工业可持续发展和赶超国际先进水平提供技术支撑,确定四个研究方向,分别是:方向一: 纺织纤维优化组合技术。方向二:纺织面料 [[ 物理 ]] 加工技术。方向三:纺织面料染整加工技术。方向四:纺织面料设计与集成加工技术。
==取得成绩==
实验室自组建以来,依托东华大学在纺织领域技术和理论上的传统优势,无论在硬、软件建设方面,还是在纺织面料关键技术和相关理论研究与应用方面都取得了一定成绩。国家" “ 九·五" ” 攻关项目" “ 细旦涤纶与棉混纺产品开发" ” 、" “ 细旦涤纶与麻混纺产品开发" ” 已在全国推广,其中涤棉项目产值2亿多人民币,利税2000万人民币,该两项经联机检索,均填补了国内空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荣获2001年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八·五"攻关项目"多重长丝变形"通过国家级鉴定、验收,已形成三条 [[ 生产线 ]] ,其生产的新型长丝仿毛原料已推广应用于驻港部队夏季军裤布料和衬衣面料,并将用于全军服装及全国税务系统的制式服装面料中,已生产500万米,销售额1亿元;成果应用单位已获 [[ 解放军 ]] 总后科技进步一等奖。"多元羧酸类无甲醛防皱整理剂的合成及应用"项目研制的超低甲醛交联剂达到并超过国际先进水平;采用自主开发的低温聚合方法合成的无甲醛DP整理剂,对棉织物具有良好的抗皱性和强力保留率,且 [[ 价格 ]] 与常规防皱整理剂接近,作为清洁生产新技术,打破 了发达国家贸易保护设置的技术壁垒。
"运用生化方法改善低级杂交粗羊绒手感的研究"项目成功地应用无环境污染的蛋白酶对绵羊绒的鳞片表面进行处理,使绵羊绒的手感和品质达到或接近山羊绒, 该项目于1999年荣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目前已经在数百家厂实现产业化,取得了超过2亿元的新增利税和显着的社会效益。"织物抗尘螨整理的研究"项目,其研制的纺织品的抗尘螨整理技术,对室内尘螨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减少甚至杜绝室内过敏源,为提高生活质量作出了贡献,该项目得到 生产企业和消费者的普遍欢迎。"暖体出汗假人系统研制"项目是 [[ 中国人民解放军 ]] 总装备部、国家863项目的子项目。用于舱内航天服及其它功能性服装的热湿舒适性测试,获2001年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863项目"舱外航天服外层防护材料" 获全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奖,为国家载人航天事业作出重大 [[ 贡献 ]] 。 诸如此类的研究成果为我国纺织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和赶超国际先进水平,为进一步扩大我国纺织品的出口创汇,为满足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和品味提升提供了技术支撑。
实验室依托学科优势,通过开放、流动、联合的运行机制,通过走出去、请进来,面向企业,面向国内外学者的整体思路,把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紧密结合,形成多支跨学科、高水平的学科梯队。现有固定 [[ 研究 ]] 人员30名,客座人员52名。
实验室依托东华大学在纺织领域技术和理论上的传统优势及在国内外纺织业界、学术界的影响,通 过开放、流动、联合的运行机制,通过走出去、请进来,面向企业,面向国内外学者的整体思路,把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紧密结合,其研究成果科技含金量高,密切 [[ 联系 ]] 实际,为我国纺织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和赶超国际先进水平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 学术 ]] 影响正在日益扩大。
==参考文献==
[[Category:303 科學教育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