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紡織面料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紡織面料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2000年8月經教育部正式批准成立」,2012年9月通過教育部的評估,被列為「教育部優秀重點實驗室」。持續引領我國紡織科學與工程學科和紡織工業全產業鏈的技術創新,在面臨發達國家再工業化和發展中國家加快推進工業化進程的「雙重擠壓」和我國紡織由大轉強的關鍵轉型時期,充分利用東華大學紡織科學與工程[1]一流學科的基礎,瞄準國家重大和前沿課題,尋找突破點,取得了系列創新性成果,為紡織產業的轉型升級提供創新核心技術,並將紡織新材料與技術應用從民生領域拓展了到產業用領域。

基本內容

依託東華大學的紡織面料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是教育部直屬的准國家級重點實驗室。

紡織面料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的組建旨在研究和解決紡織品開發的關鍵技術與相關理論, 為紡織工業可持續發展和趕超國際先進水平提供技術支撐,確定四個研究方向,分別是:方向一: 紡織纖維優化組合技術。方向二:紡織面料物理加工技術。方向三:紡織面料染整加工技術。方向四:紡織面料設計與集成加工技術。

取得成績

實驗室自組建以來,依託東華大學在紡織領域技術和理論上的傳統優勢,無論在硬、軟件建設方面,還是在紡織面料關鍵技術和相關理論研究與應用方面都取得了一定成績。國家「九·五」攻關項目「細旦滌綸與棉混紡產品開發」、「細旦滌綸與麻混紡產品開發」已在全國推廣,其中滌棉項目產值2億多人民幣,利稅2000萬人民幣,該兩項經聯機檢索,均填補了國內空白,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榮獲2001年上海市科技進步二等獎。國家"八·五"攻關項目"多重長絲變形"通過國家級鑑定、驗收,已形成三條生產線,其生產的新型長絲仿毛原料已推廣應用於駐港部隊夏季軍褲布料和襯衣面料,並將用於全軍服裝及全國稅務系統的制式服裝面料中,已生產500萬米,銷售額1億元;成果應用單位已獲解放軍總後科技進步一等獎。"多元羧酸類無甲醛防皺整理劑的合成及應用"項目研製的超低甲醛交聯劑達到並超過國際先進水平;採用自主開發的低溫聚合方法合成的無甲醛DP整理劑,對棉織物具有良好的抗皺性和強力保留率,且價格與常規防皺整理劑接近,作為清潔生產新技術,打破 了發達國家貿易保護設置的技術壁壘。

"運用生化方法改善低級雜交粗羊絨手感的研究"項目成功地應用無環境污染的蛋白酶對綿羊絨的鱗片表面進行處理,使綿羊絨的手感和品質達到或接近山羊絨, 該項目於1999年榮獲上海市科技進步二等獎。目前已經在數百家廠實現產業化,取得了超過2億元的新增利稅和顯着的社會效益。"織物抗塵蟎整理的研究"項目,其研製的紡織品的抗塵蟎整理技術,對室內塵蟎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減少甚至杜絕室內過敏源,為提高生活質量作出了貢獻,該項目得到 生產企業和消費者的普遍歡迎。"暖體出汗假人系統研製"項目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總裝備部、國家863項目的子項目。用於艙內航天服及其它功能性服裝的熱濕舒適性測試,獲2001年上海市科技進步三等獎。 863項目"艙外航天服外層防護材料" 獲全國高校十大科技進展獎,為國家載人航天事業作出重大貢獻。 諸如此類的研究成果為我國紡織行業[2]的可持續發展和趕超國際先進水平,為進一步擴大我國紡織品的出口創匯,為滿足日益增長的消費需求和品味提升提供了技術支撐。

實驗室依託學科優勢,通過開放、流動、聯合的運行機制,通過走出去、請進來,面向企業,面向國內外學者的整體思路,把學科建設、科學研究與人才培養緊密結合,形成多支跨學科、高水平的學科梯隊。現有固定研究人員30名,客座人員52名。

實驗室依託東華大學在紡織領域技術和理論上的傳統優勢及在國內外紡織業界、學術界的影響,通過開放、流動、聯合的運行機制,通過走出去、請進來,面向企業,面向國內外學者的整體思路,把學科建設、科學研究與人才培養緊密結合,其研究成果科技含金量高,密切聯繫實際,為我國紡織行業的可持續發展和趕超國際先進水平作出了積極的貢獻,學術影響正在日益擴大。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