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爱育黎拔力八达

增加 192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File:T01584bd55f08b3d102.jpg|缩略图|350px|[http://image.so.com/view?q=%E7%88%B1%E8%82%B2%E9%BB%8E%E6%8B%94%E5%8A%9B%E5%85%AB%E8%BE%BE&src=tab_www&correct=%E7%88%B1%E8%82%B2%E9%BB%8E%E6%8B%94%E5%8A%9B%E5%85%AB%E8%BE%BE&ancestor=list&cmsid=12c6e527cee4e9005c98f364f18508b3&cmran=0&cmras=0&cn=0&gn=0&kn=0&fsn=60&adstar=0#id=00c7c269b3eed9e7cc9135d7d470c9aa&currsn=0&ps=57&pc=57 原图链接][http://sh.qihoo.com/pc/96b483c66e1f4b3a8?cota=1 图片来源于快资讯网]]]
===助兄登基===
孛儿只斤·爱育黎拔力八达,生于至元二十二年四月九日(1285年4月9日),元世祖曾孙,太子 [[ 真金 ]] 次子 [[ 答剌麻八剌 ]] 次子,元成宗侄,母兴圣太后[[弘吉剌·答己]]。仁宗自幼熟读儒籍,倾心释典,曾命王约等将《大学衍义》节而译之为蒙文,赐臣下说"治天下,此一书足矣。"并将[[《贞观政要》]]和[[《资治通鉴》]]等书摘译为蒙文,令蒙古、色目人诵习。又出兵西北,击败[[察合台]]后王[[也先不花]]。
圣太后弘吉剌·答己。仁宗自幼熟读儒籍,倾心释典,曾命王约等将《大学衍义》节而译之为蒙文,赐臣下说"治天下,此一书足矣。"并将《贞观政要》和《资治通鉴》等书摘译为蒙文,令蒙古、色目人诵习。又出兵西北,击败察合台后王也先不花。 早年从太常少卿 [[ 李孟 ]] 学习 [[ 儒家 ]] 典籍。大德九年(1305年),出居怀州。十一年,成宗崩,与其母回京城大都奔丧,与右丞相 [[ 哈剌哈孙 ]] 合谋,诛谋自立的安西王 [[ 阿难答 ]] 与中书左丞相 [[ 阿忽台 ]] ,拥立统军北边的长兄怀宁王 [[ 海山 ]] 为帝,是为元武宗。武宗即位后他被立为皇太子(实为皇太弟),领中书省、枢密院,相约兄终弟及,叔侄相传。后仁宗师从太子詹事 [[ 王约 ]] 辅导,王约屡劝勿露锋芒,终成仁政。
===即位革新===
至大四年(1311年)正月,武宗崩,皇太子爱育黎拔力八达继位,汗号普颜笃汗,是为元仁宗。之后他大张旗鼓地进行改革。诛武宗幸臣三宝奴、脱虎脱,乐实等人,取消尚书省;罢建元中都;停用至大银钞:进用汉族文臣,减裁冗员,整顿朝政,改变成武两宗的衰败之势。
皇庆元年(1312年),仁宗将王约特命为集贤大学士并将他的"兴科举"建议"著为令甲"。皇庆二年(1313年)十月,仁宗要求中书省议行科举。皇庆二年农历十一月十八日(1313年12月6日),元仁宗下诏恢复科举。延佑元年(1314年)农历八月二十日,全国举行乡试,一共录取三百人。延佑二年(1315年)农历二月三百名乡试合格者在京城大都举行会试取中选者一百人,农历三月七日,一百名会试中选者在京城大都皇宫举行殿试(廷试),最终录取护都答儿、张起岩等五十六人为 [[ 进士 ]] 。此次科举仿唐宋旧制,尊崇 [[ 朱熹 ]] 之学,史称"延佑复科"。蒙元灭金、宋后,科举废弃。"延佑复科"距离宋亡36年,距离金亡更达81年,汉族士人至此方重获正常的晋身途径。民族矛盾有所缓和。
延佑元年(1314年)曾在 [[ 江浙 ]] [[ 江西 ]] [[ 河南 ]] 等地进行田产登记,清查田亩,以增加国家税收,但是当延佑元年(1314年)十月经理正式实行时,由于官吏的上下其手导致的执行不力,很多富民通过贿赂官吏隐瞒田产,很多贫苦农民和有田富民则被官吏乱加亩数,广大农民深受其害,最终导致延佑二年 (1315年)江西赣州蔡五九起义,虽然两个月中就被平定,但是元仁宗迫于形势,不得不停止经理,并减免所查出的漏隐田亩租税。以失败告终。史称"延佑经理"。
===继承问题===
当初武宗即位时,以仁宗有定策功,乃以母弟为储,相约兄弟相袭,叔侄相继。但仁宗即位后,却在子侄间难以决断,太后答己、权臣 [[ 铁木迭儿 ]] 等亦劝仁宗传位己子。终于,延佑二年(1315)十一月,武宗长子和世瓎被封为周王,次年三月被徙居云南,途中武宗旧臣谋奉之以叛,事不成,周王走避金山。 延佑三年(1316)十二月,仁宗立儿子 [[ 硕德八剌 ]] 为皇太子,打破了叔侄相传的誓约。但这个做法导致后来元朝长达二十年的政治混乱及宫廷斗争。
===病重去世===
[[File:T015a34a48b954a3e6c.jpg|缩略图|350px|[http://image.so.com/view?q=%E7%88%B1%E8%82%B2%E9%BB%8E%E6%8B%94%E5%8A%9B%E5%85%AB%E8%BE%BE&src=tab_www&correct=%E7%88%B1%E8%82%B2%E9%BB%8E%E6%8B%94%E5%8A%9B%E5%85%AB%E8%BE%BE&ancestor=list&cmsid=12c6e527cee4e9005c98f364f18508b3&cmran=0&cmras=0&cn=0&gn=0&kn=0&fsn=60&adstar=0#id=364a3ed01ae18d9db3b5600977ddbf78&currsn=0&ps=57&pc=57 原图链接][https://item.btime.com/m_2s21smf9q1e 图片来源于北京时间网]]]
===恢复科举===
爱育黎拔力八达儒化官僚队伍,是他改革 [[ 元朝 ]] 制度的重要措施。儒士以前在元朝政府中之所以没有起到重要作用,主要原因是以前各朝都没有把他们的学问视为补选官员的基本标准。大多数高官是以出身为评选标准而产生(通过承袭和荫的特权,荫即降等承袭其父辈的官职),而多数中下级官员则是由吏入官。结果是大多数官员并没有受过儒学教育,也不具备儒家的政治倾向。
为改善通过承荫得官者的教育水平,至大四年(1311年)下诏规定汉人职官子孙承荫,需考试一经一史,考试合格者直接任职,免去见习期。蒙古和色目职官子孙承荫者可以选择考试,通过考试的人授官时比原袭职务高一等。可能是为了减少儒官的竞争,由地方机构胥吏出身的官员可以出任的最高职务自四品官降为五品。爱育黎拔力八达还恢复了科举考试制度。<ref>[http://www.huangpucn.com/lishi/renwu/27292.html S元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简介 推行以儒治国的皇帝],黄埔网,2016-02-18</ref>
科举考试是中原王朝甄选统治精英的主要途径,所以在忽必烈朝不断围绕恢复考试问题展开争论,但是没有任何实际行动。在恢复科举考试问题上意见不一致有两个原因。第一,由于元廷主要依靠承袭制补充官员队伍,采用考试制度将会损害蒙古、色目甚至汉人贵族家族的承袭和荫的特权。第二,在汉人士大夫中对考试是否是补充精英的有效制度和采用何种科目亦存在完全对立的看法。一派赞成采用宋朝和金朝的考试科目,注重文学和经学的考试。受朱熹对考试制度的观点影响颇深的理学家反对这种观点,主张在科目中去掉文学,注重重要经典和策问考试。科举考试一直没有恢复。
爱育黎拔力八达即位后,形势发生了变化。为了改善官员水平及顺应皇帝本人意愿,请求恢复科举考试的人逐增多。此时因为理学在元廷官员圈中已经占了优势,以前理学家提出的方案几乎未遭任何反对就被采纳了。<ref>[http://www.360doc.com/content/17/1205/11/8527076_710100233.shtml SM公司打造新星五人帅男组合SHINee出道(附图)],新浪网,2017-12-19</ref>
皇庆二年(1313年)颁诏并在其后的两年中首次实行的新考试制度,考试科目重经学而轻文学。它还指定 [[ 朱熹 ]] 集注的 [[ 《四书》 ]] 为所有参试者的标准用书,并以朱熹和其他宋儒注释的 [[ 《五经》 ]] 为汉人参试者增试科目的标准用书。这一变化有助于确定理学的国家正统学说地位,具有超出元代本身的历史意义,并被后来的明、清两代基本沿袭下来。
除此之外,新考试制度还有一些反映元朝统治下特有的多民旅社会的特征。在新制度下,蒙古和色目人的考试不仅比汉人、南人简单,他们还在种族制度下享有"同等席位",通过各省考试参加会试的名额,按照四等人的划分,每等人75个名额。另外,为了不损害旧贵族家族的承袭特权和扰乱现存的官僚体制,登第殿试的名额控制在较低水平上,每次考试不超过100人。此后元廷举行了16次考试,考中进士的共计1139人。
《大元通制》虽不是一个全面性的法典,按照现代法制史学者的观点,此书"是元代法律成熟的标志,因为它有充实的内容并采用了以《泰和律》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法典的结构"。《泰和律》是金朝的法典,它的编撰遵循的是唐代法典模式。但是,作为征服王朝的法典,《大元通制》没有完全照搬以前的中国法典。它在许多方面反映了蒙古人的习俗和元代特有的制度特征。《大元通制》和也是在爱育黎拔力八达朝由江西地方政府或私人编辑的《元典章》,是元代法制史的两个里程碑,也是征服王朝的元朝日趋成熟的反映。<ref>[http://www.360doc.cn/article/3966739_280757572.html 图说中国历代君主帝王265——元朝元仁宗孛儿只斤爱育黎拔力八达],个人图书馆网,2013-04-25</ref>
===汉语书籍===
爱育黎拔力八达对汉文化的喜爱,他和他的臣僚(特别是蒙古和色目臣僚)对儒家政治学说和汉人历史经验的渴求,可以从爱育黎拔力八达下令翻译或出版的著作的数量和性质上反映出来。翻译成蒙古文的汉文著作包括:儒家经典《尚书》;宋人真德秀(1178-1235年)撰写的《大学衍义》;与唐太宗(627-649年在位)有关的两部著作,吴兢(670-749年)撰写的《贞观政要》和太宗本人为他的继承者撰写的《帝范》;司马光(1019-1086年)撰写的伟大史书《资治通鉴》。<ref>[http://ent.sina.com.cn/y/2008-05-22/15342033661.shtml SM公司打造新星五人帅男组合SHINee出道(附图)],新浪网,2017-12-19</ref>
在爱育黎拔力八达赞助下出版的汉文著作包括:儒家经典《孝经》;刘向撰写的《烈女传》;唐代学者陆淳研究《春秋》的论著以及元代官修农书《农桑辑要》。
[[File:RiwIXMS3bJCgn8s80iatyTTUbDNdlcTmDYxJHHuuVO4Mv1531575656828compressflag.png|缩略图|350px|[http://image.so.com/view?q=%E7%88%B1%E8%82%B2%E9%BB%8E%E6%8B%94%E5%8A%9B%E5%85%AB%E8%BE%BE&src=tab_www&correct=%E7%88%B1%E8%82%B2%E9%BB%8E%E6%8B%94%E5%8A%9B%E5%85%AB%E8%BE%BE&ancestor=list&cmsid=12c6e527cee4e9005c98f364f18508b3&cmran=0&cmras=0&cn=0&gn=0&kn=0&fsn=60&adstar=0#id=2c139435da346b9b353423a77d21d66a&currsn=0&ps=57&pc=57 原图链接][http://dy.163.com/v2/article/detail/DMN4QMNU05430NNQ.html 图片来源于网易网]]]
===限制贵族===
爱育黎拔力八达按照中原传统方式对元朝政府的改革无法走得太远,他不能削弱蒙古诸王的行政权、司法权和经济特权来加强中央集权。尽管忽必烈推行了中央集权的政策,蒙古诸王仍然拥有对他们领地相当多的行政、军事、财政、司法权。进一步削弱他们的权力是政治冒险,因为这将面临蒙古和元帝国一条最基本原则的正面挑战。爱育黎拔力八达尝试削弱诸王权力的失败,主要是因为这一原因。<ref>[http://www.dfgms.com/viewthread.php?tid=22143 元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的丰功伟绩],东方古美术网</ref>
至大四年(1311年)冬季,爱育黎拔力八达下令撤销诸王的札鲁忽赤(汉译断事官),蒙古人犯盗诈者,命所隶千户鞫问。由于札鲁忽赤代表诸王处理他们领地中的蒙古人的法律事务,撤销札鲁忽赤显然意味着取消了诸王直接审理他们属下的蒙古人案件的权力。皇帝的这一命令似乎只实行了很短的时间,因为已知晋王也孙铁木儿(后来的泰定帝,1323-1138年在位)和周王和世(海山之子,后来的明宗,1329年在位)两人在1316年被允许在他们位下设立了几个札鲁忽赤。<ref>[http://www.guoxuedashi.com/a/2238e/105826v.html 爱育黎拔力八达在位时期的政治得失],国学大师网</ref>
=='''历史评价'''==
明朝官修正史《元史》宋濂等:"仁宗天性慈孝,聪明恭俭,通达儒术,妙悟释典,尝曰:'明心见性,佛教为深;修身治国,儒道为切。'又曰:'儒者可尚,以能维持三纲五常之道也。'平居服御质素,澹然无欲,不事游畋,不喜征伐,不崇货利。事皇太后,终身不违颜色;待宗戚勋旧,始终以礼。大臣亲老,时加恩赉;太官进膳,必分赐贵近。有司奏大辟,每惨恻移时。其孜孜为治,一遵世祖之成宪云。"
10,73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