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1,619
次編輯
變更
核孔
,创建页面,内容为“ '''核孔'''是是指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科技名词。 汉字是民族灵魂的纽带,在异国他乡谋生,汉字<ref>[…”
'''核孔'''是是指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科技名词。
汉字是民族[[灵魂]]的纽带,在异国他乡谋生,汉字<ref>[https://www.sohu.com/a/589576921_120016954 中国“汉字”从何而来?每个汉字,都是仓颉造出来的吗?],搜狐,2022-10-01</ref>便是一种寄托,哪怕是一块牌匾、一纸小条,上面的方块字会像[[磁铁]]般地吸引着你,让你感受到来自祖国的亲切。因为那中国人的情思已经浓缩为那最简单的横竖撇捺<ref>[https://www.sohu.com/a/443774310_682874 书写横竖撇捺,展示汉字之美],搜狐,2021-01-11</ref>。
==名词解释==
核膜孔是细胞核与[[细胞]]质之间的界膜上的孔,但核膜不连接,上有许多小孔,这就称为核孔(nuclear pore)。
1949-1950年间,H.G.Callan与S.G.Tomlin在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两栖类卵母细胞的核被膜时发现了核孔,随后人们逐渐认识到核孔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孔洞,而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复杂结构。
1959年M.L.Waston将这种结构命名为核孔复合体(nuclear pore complex,NPC)。
定义:细胞核的核膜上呈复杂环状结构的通道,对细胞核与细胞质之间的物质交换有一定调节[[作用]]。亦称为核膜孔或核孔。
结构上,核孔复合体主要由蛋白质构成;功能上,核孔复合体可以看做是一种特殊的跨膜运输蛋白复合体,并且是一个双功能、双向性的亲水性核质交换通道。
不同生物的核膜孔具有相同结构,并以核孔复合体的形式存在。它的内外口径约为70~80毫微米,通道的直径约为9毫微米。核膜孔内外口的周边均有对称排列的8个球状颗粒,其直径约15毫微米;中央尚有一个中心颗粒,直径约30毫微米。中心颗粒与球状颗粒之间有细丝相连。这些细丝具有核糖核蛋白的性质。核膜孔通道中还有一些无定形物质。核膜孔的数目、分布和密度与细胞代谢活性有关,核质与细胞质之间物质交换旺盛的部位核膜孔数目多。可见,核膜孔在调节核与细胞质的物质交换中有一定的作用。
相关资料
它是细胞核和细胞质之间大部分物质交换的通道,如信使RNA可能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中。核孔的数目也因细胞种类及代谢状况不同而有差别,转录活性低或不转录的细胞中,核孔数目少。
有核膜孔、细孔(pore)、或环纹(annulus)等各种叫法。
是位于真核生物核膜上的许多直径为70—150毫微米的圆形的特殊构造。在核孔的正中有一个电子密度的高的颗粒,其周围被电子密度低的薄膜包围着,而在薄膜的周围还有八个电子密度的高的颗粒。在核膜表面上的核孔的密度,以及核孔的内径和外径,可因生物的种类和细胞的时期不同而异。通常核孔的密度与核的活性有关,凡核的合成活动越高,则核孔的密度也越大。
最初生物学家将核孔命名为细孔,但实际上它并不是经常单纯开放着的孔,而是有选择地进行着物质的透过。例如,某种蛋白质分子,其直径虽仅有10毫微米,但它却不能从细胞质进入到核内。另外核孔也并不是完全不使大的颗粒透过,已观察到,含有RNA的大颗粒可从核内透过核孔进入细胞质中。
==参考文献==
[[Category:800 語言學總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