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顏思齊

增加 7,211 位元組, 5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 <div style="float:right; margin:-10px 0 0 20px;"> {| class="wikitable" |- ! '''顏思齊''' |- | '''出生''' 1586年<br>福建漳州府海澄縣…”

<div style="float:right; margin:-10px 0 0 20px;">
{| class="wikitable"
|-
! '''顏思齊'''
|-
| '''出生''' 1586年<br>[[明]][[福建]][[漳州府]][[海澄縣]]青礁村<br />(今福建省[[厦门市]][[海沧区]])
|-
| '''逝世''' 1625年9月(38-39歲)<br>([[明]][[天啟]]五年九月<ref>[http://shueishang.cyhg.gov.tw/tour04.htm 顏思齊墓碑] {{web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20308101220/http://shueishang.cyhg.gov.tw/tour04.htm |date=2012-03-08 }}</ref>)
|-
| '''國籍''' [[明朝]]
|-
| '''信仰''' [[佛教]]、[[道教]] 、[[天主教]](經商緣故)
|-
| '''暱稱''' 中國彼得<br>Chinese Peter(荷蘭文)<ref>[http://nrch.culture.tw/twpedia.aspx?id=5959 台灣大百科全書]</ref><br>Pedro Chino(西班牙文)<ref name="Borao2009">{{cite book|author=Jose Eugenio Borao|title=The Spanish Experience in Taiwan 1626-1642: The Baroque Ending of a Renaissance Endeavour|url=http://books.google.com/books?id=H8BvkxoCVBgC&pg=PA138|date=1 October 2009|publisher=Hong Kong University Press|isbn=978-962-209-083-5|pages=138–}}</ref>
|-
| '''類型''' 海盗
|-
| '''頭銜''' 武裝海商
|-
! '''[[台灣語言]]寫法及拼音'''
|-
| '''[[漢字]]''' 顏思齊
|-
| '''[[注音]]''' ㄧㄢˊ ㄙ ㄑㄧˊ
|-
| '''[[臺羅]]''' Gân Su-Tsê
|-
| '''[[西班牙文]]''' Pedro Chino
|-
|}
</div>
'''顏思齊'''({{Bd|1586年||1625年|9月}}),[[表字|字]]'''振泉''',一字'''樞泉''',[[福建]][[漳州府]][[海澄縣]]青礁村人(今福建省[[厦门市]][[海沧区]])<ref>{{cite web |author1=黃文杰 |title=中評鏡頭:顏氏開台始祖顏思齊來自廈門青礁 |url=http://hk.crntt.com/doc/1051/0/3/4/105103471.html?coluid=240&kindid=14822&docid=105103471&mdate=0616004136 |publisher=中國評論通訊社 |date=2018-06-16}}</ref>,精通[[武術]],為人豪爽,廣受敬重。17世紀[[東亞]]知名的武裝海商,曾為方便[[經商]]於[[馬尼拉]][[受洗]]為[[天主教徒]],[[教名]]為Pedro,故當時以Pedro Chino而知名。曾以[[臺灣]]作為基地,是早期登陸臺灣的[[漢人]]。可能是[[倭寇]]海商[[李旦 (海盜)|甲必丹李旦]]的副手。

==人物生平==
顏思齊在[[正史]]中的紀錄非常稀少,由於顏的生平活動和另一位活躍於[[日本]]和台灣的大海商[[李旦 (海盜)|甲必丹李旦]]太過相似,曾有學者認為顏思齊並不存在,或為李旦的[[化名]]<ref>岩生成一,〈明末僑寓日本支那人甲必丹李旦考〉,《東洋學報》,第23卷,第3號,1939年。</ref>。

後有學者找到[[崇禎]]八年(1635年)[[盧化鼇]]所著《太史李公居鄉頌德碑記》,其中提到:「自天啟壬戌以後,[[紅夷]]與海寇顏思齊交訌……」以及明代官書《[[崇禎長篇]]》載:「初,海寇鄭芝龍先從海賊顏樞泉;樞泉死,遂有其眾。」根據這些記錄,認為顏思齊真有其人。另有學者根據[[荷蘭東印度公司]]史料判斷,顏思齊是李旦的二把手,負責李旦在台灣的活動和實際運作李旦的武裝集團<ref>湯錦台,《開啟台灣第一人鄭芝龍》,頁120-121。台北,果實,2002年。</ref>。

目前關於顏的資料多來自具有小說性質的[[清]][[江日昇]]《[[台灣外記]]》。該書描述,顏思齊精於武藝,早年因遭宦家之辱,殺其僕人而逃往日本。在日本數年之後,家境逐漸富裕,又仗義疏財,廣交豪傑,號稱日本[[甲螺]]([[海盜]]頭目)。當時的[[華人]]至日本經商,多至[[長崎]],而長崎的華商之中,又以福建[[泉州]][[晉江]]人的船主[[楊天生]]與顏思齊最要好。因見當時的日本[[江户幕府]]文恬武嬉,暮氣沈沈,顏思齊遂與楊天生、[[鄭芝龍]]、[[李德 (明朝)|李德]]、[[洪升]]、[[陳衷紀]]等二十六人[[結拜]],預備造反。結果事情敗露,出亡海上,陳衷纪建議逃往台灣。

不過上述顏思齊密謀推翻[[日本幕府]]政權的[[傳說]],史界多認為係小說筆法,不足採信;除無任何史料佐證,其情節也不吻合日本[[正史]]:[[江户時代]]以來,原本以[[平户]]等[[離島]]為集散地的日本[[國際關係|對外貿易]],漸漸不能再由[[松浦家]]等地方勢力壟斷;掌握日本中央政權的幕府當局開始整頓對外貿易,推行[[朱印船]](特許貿易船)制度以掌控貿易通路,又對[[西洋人]],以及為經商而到日本的[[華人]]之活動範圍加以限制,致使華人海商集團在日本不再有利可圖。由此觀之,日本政治權力結構的變化可能才是顏思齊等人離開日本的原因。

明[[天啟]]四年(甲子,1624年),傳說顏思齊離開日本後,聚集三千餘[[漳泉]]貧苦人民渡台,並在[[布袋鎮|魍港]]作為據點,除海上寇略外,也從事開發,防備[[原住民]],為[[華人]]開拓台灣之始。明鄭及清初的「[[諸羅十七莊#外九莊|諸羅外九莊]]」留有顏氏開墾的遺跡。

[[天啟]]五年(乙丑,1625年),顏思齊於諸羅山(今[[嘉義市|嘉義]])打獵途中染[[傷寒]]病逝。顏思齊死後,所部歸於[[鄭芝龍]]統領。

==登臺據點==
顏思齊在台灣的據點,過去都依《[[臺灣通史]]》載:「[[北港鎮 (臺灣)|北港]]一名魍港,即今之笨港,地在雲林縣西」,認為在笨港(今[[雲林縣]][[北港鎮 (臺灣)|北港鎮]])。不過荷蘭古地圖很清楚的將Poonkan(笨港)及Wanckan(魍港)分別標示<ref>黃阿有,〈顏思齊鄭芝龍入墾臺灣之研究〉,頁111</ref>,因此笨港絕非魍港(今[[嘉義縣]][[布袋鎮]]好美里)。現今布袋鎮好美里居民,流傳顏思齊在此上岸的故事<ref>黃阿有,〈顏思齊鄭芝龍入墾臺灣之研究〉,頁112</ref>,學者黃阿有推斷,顏思齊的據點應在魍港,並提出以下證據<ref>黃阿有,〈顏思齊鄭芝龍入墾臺灣之研究〉,頁115</ref>:
*《讀史方輿紀要》提到北港在澎湖東南,但是笨港在澎湖東邊,魍港才在東南方。
*笨港是[[清朝]][[乾隆]]年間才改稱北港。
*笨港是[[台灣荷西殖民時期]]時引進[[漢族|漢人]]新開發的聚落;魍港從16世紀中葉就一直是海盜的巢穴,荷蘭統治時已是漢人的大聚落。

==注釋==
{{reflist|2}}

==參考資料==
{{refbegin|2}}
*清‧江日昇,《台灣外記》。
*岩生成一,〈明末僑寓日本支那人甲必丹李旦考〉,《東洋學報》,第23卷,第3號,1939年。
*方豪,《台灣早期史綱》,台北,台灣學生書局。民國八十三年。
*湯錦台,《開啟台灣第一人鄭芝龍》,台北,果實,2002年。
*黃阿有,〈顏思齊鄭芝龍入墾臺灣之研究〉《臺灣文獻》,54卷4期,2003年3月
*[[台灣通史]],[[連橫]]著。
*[[重修臺灣縣志]],[[王必昌]]著,1752年。
{{refend}}
==對外連結==
[http://memory.ncl.edu.tw/tm_cgi/hypage.cgi?HYPAGE=toolbox_figure_detail.hpg&project_id=&dtd_id=&subject_name=&subject_url=&xml_id=0000009526&who=%e9%a1%8f%e6%80%9d%e9%bd%8a .台灣記憶]
21,453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