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丁铁石

增加 10,887 位元組, 6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丁铁石,原名丁武明,回族。1915年(民国4年)12月26日出生于本溪县第三区大堡村(今属本溪市溪湖区)。其父丁文发生有4…”
丁铁石,原名丁武明,回族。1915年(民国4年)12月26日出生于本溪县第三区大堡村(今属本溪市溪湖区)。其父丁文发生有4子,丁铁石排行第三。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军侵占中国东北,丁铁石兄弟随父母逃难到了北平。1933年,丁铁石与弟丁坚进入张学良创办的东北中学读书。
  1936年,日军图谋以武力侵占华北,平津地区抗日救亡运动高涨,丁铁石与弟弟丁坚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同年7月丁铁石担任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区队长,后与同乡金进南到上海,冲破了国民党的重重-,到达革命圣地延安,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毕业后,1937年9月丁铁石率队到山西太原参加八路军,1938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晋察冀军区三分区政治教员、副连长、连指导员、营教导员等职务。
  此时马本斋在家乡河北献县组织国民义勇队武装抗日,保卫家乡。1938年初,在共产党领导和八路军的帮助下,成立了冀中游击军回民教导队。同年7月,回民教导队与冀中军区回民干部教导队合编为回民干部教导总队,马本斋任总队长,丁铁石受党派遣,来到回民教导总队担任政治部主任。同年9月,丁铁石与刘世昌一起,介绍马本斋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回民教导总队由于是刚刚组建,成份复杂,素质不高,纪率松散,加上频繁而艰苦的战斗,使部队大量减员,在很短时间内,从500余人减少到300人。丁铁石在创建和改造这支队伍中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丁铁石帮助马本斋,以坚毅的行动,进行了组织整顿工作,从而使部队得到了巩固。丁铁石的行动促使马本斋认识到加强党对军队领导的重要性,部队的政治工作从此得到加强,使总队模范遵守群众纪律,尊重回民的风俗习惯,受到回民群众的欢迎和拥护,许多回民青年踊跃参军,队伍很快又发展到六七百人。1939年4月间,部队己达到千余人。同年秋季,部队奉命到定县、无极县开展斗争,在丁铁石建议下,回民教导总队正式改名为回民支队。马本斋任支队司令员,丁铁石为政治部主任,丁铁石与马本斋一起转战于冀中平原。 1940年5月,在著名的康庄战斗中,将从衡水赶来增援的60多名日伪军歼灭。这一仗,缴获大炮l门,重机枪1挺,轻机枪2挺,步枪60支,战马10多匹。还有许多弹药,并烧毁汽车2辆。在打扫战场时,丁铁石和马本斋命令战士们扒下敌人的衣服,几天后,化装成日军的回民支队又端掉了榆科伪军据点。回民支队因战功卓著,受到上级的表彰,被冀中军区授予“攻无不克,无坚不摧,打不垮,拖不烂的铁军”称号,并受到八路军前方总部的通令嘉奖。1940年12月5日,毛泽东主席亲笔提写了“百战百胜的回民支队。”
  回民支队成为日寇闻风丧胆的英勇之师,为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立下了赫赫战功。在历次战斗中,丁铁石指挥果断,带头冲锋陷阵,英勇顽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部队作出了表率。1942年5月,日寇对冀中抗日根据地实行了残酷的大扫荡,妄图一举消灭我冀中部队主力。丁铁石协助马本斋率部转移到阜城县,巧妙地躲过了日军主力的合击,并消灭了前来搜索的日伪军300余人,安全转移到冀鲁豫抗日根据地。
  同年,丁铁石奉命赴延安,参加抗日军政大学团以上干部集训班学习,在此期间,经弟弟丁坚介绍,丁铁石与从南京投奔延安参加抗战的白琴相识。3年后,两人在延安窑洞里举行了简朴的婚礼。
  1945年8月15日,日本帝国主义无条件投降。丁铁石响应组织号召,赴东北开展工作,10月到达沈阳。这时本溪已被共产党解放军的军队接收,并成立了本溪保安司令部。本溪回族人士刘正维、杨永清等人得知回民支队负责人丁铁石等人已到沈阳,沈阳已组建回民大队的消息,便来沈阳找到丁铁石,要求参加沈阳回民大队。丁铁石听取汇报后,给予了高度重视,考虑本溪湖是回民聚集区,煤铁公司矿工和当地居民中有许多要求进步的回族青年,最好能单独组建本溪回民大队,受本溪保安司令部领导。因此,丁铁石和刘世昌等领导便指示他们回本溪组织队伍,并给本溪保安司令员兼政委李力果写信,提出组建本溪回民支队的建议,得到李力果的重视,本溪回民大队正式组建起来。 11月,丁铁石奉命担任本溪保安司令部政治部副主任,回到了阔别14年的家乡本溪。12月,又担任本溪保安司令部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
  这时东北局及省委、省政府机关已迁至本溪,本溪民主政权刚刚建立,敌伪残余势力及小股土匪活动十分猖獗,保安司令部的任务十分艰巨。丁铁石协助李力果,夜以继日,运筹帷幄,出色地完成了警卫任务。
  丁铁石十分关心和自己一起参国革命的金进家庭情况,曾多次到金进家里走访,看望他的祖父和父母,向他们介绍了金进在延安抗日军政大学毕业后,己在八路军回民支队工作,并一再安慰他们说:“金进是你们的好后代,也为你们争了光!”
  在本溪保安司令部工作期间,丁铁石十分重视加强司令部直属机关和所属部队的自身建设,并建立了各级党的组织,在回民大队建立了临时党总支,在工人大队一、二连建立了临时党支部,其他连队和司令部建立了党小组。他注意在部队中发展党员,短短几个月间,部队党员人数从开始的l80多名增加到380多名。各连队的政工干部均己配齐,部队的政治思想工作得到加强,政治工作制度已经建立,政治教育有计划,有落实。同时,为提高部队连排干部的政治军事素质,在丁铁石的建议下,成立了干部教导队,举办了一期连排干部班,有120多人参加学习,部队的战斗力大大增强。
  1946年4月,国民党军队大举向东北解放区进犯,解放军实施战略转移。根据形势需要,撤销了本溪保安司令部,将其合并到辽东第三军分区。同年5月,丁铁石担任辽东第二军分区政治部主任和辽东三地委委员,随部队转战于本溪、新宾一带。同年11月,丁铁石奉毛主席和-指示,到大连创办解放军第一所坦克学校,并担任大连坦克学校副校长,用从日军和蒋军手中缴获的坦克,为解放军新型兵种装甲兵的组建培养了人才。1947年12月,丁铁石又担任解放军第一个战车团东北野战军特种兵战车团的副团长、团长,并于1948年9月开始,率领这支刚组建不久的战车团参加了辽沈和平津两大战役,特别是在攻克锦州和天津的战役中,他掩护步兵向纵深进击,为夺取两大战役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2月3日,丁铁石率领战车团参加了和平解放北平的入城式。当解放军战车部队进城时,受到广大市民的热烈欢迎,他们骄傲地说:“我们终于有了自己的坦克部队了!”3月25日,丁铁石率领战车部队,在北平西苑机场,迎接党中央进入北平,并接受了毛主席和党中央领导的检阅。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举行开国大典,同时要举行盛大的阅兵式。丁铁石接到上级通知后,心情十公激动,立即投入了紧张的准备工作之中,他知道自己肩上担子的沉重,自己要亲率战车部队通过天安门广场,而战车不能出现任何故障。因此,他一方面从严从难对部队进行训练,一方面精心检查受阅部队准备工作情况,以避免可能出现一系列技术问题。10月1日下午3时,开国大典隆重举行,随后,举行阅兵式。受阅部队依次为步兵师、炮兵师、战车师和骑兵师,并以水兵方队为前导。战车师又分为摩托化部队,装甲车方队和坦克群。受阅部队在东长安街接受朱德总司令的检阅后,依次开始通过开安门广场,丁铁石率装甲车队和坦克群伴随着雄壮的《坦克进行曲》,徐徐驶过天安门广场,接受毛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首都各界人民的检阅。战车隆隆,铁流滚滚,标志着中国人民解放军已开始向现代化推进,并向世人展示了新中国装甲部队的威武雄姿。
  1950年,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正式成立,丁铁石担任装甲兵党委委员、技术部副部长,为发展和提高解放军装甲兵技术水平呕心沥血,日夜操劳,做了大量工作,为解放军装甲兵的建设和成长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1952年毅然赴朝参战。1953年3月,担任志愿军装甲兵器材供应处处长,为志愿军装甲兵部队的后勤供应和技术保障作出了重要贡献。
  1954年,丁铁石担任南京军事学院装甲兵系副主任。1957年入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学习。他认为自己虽然指挥实战经验较多,但军事理论知识不足,因此他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发奋攻读,刻苦钻研中外军事理论,特别是装甲战理论与技术,被学院评为“五好学员。”1959年,在所谓的反右倾运动中,彭德怀、黄克诚等军队领导人受到错误批判,军内掀起批判“彭黄”逆流。对此,丁铁石心怀坦白,旗帜鲜明,认为彭德怀、黄克诚功劳卓著,敢于直言,不同意批判,因此再次受到错误批判。
  在“0”中,丁铁石长期被关押批斗,身心受到严重摧残,他的大哥丁溪野被-致死,弟弟丁坚也被密捕入狱。虽然身处逆境,但他始终立场坚定,刚直不阿,坚持真理,表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崇高品质。
  1973年,丁铁石被释放出狱,1975年正式恢复工作,担任军委装甲兵司令部顾问。1980年4月调基建工程兵工作,担任兵种党委常委、后勤部政委。1959年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被授予二级红星功勋章,享受副兵团职待遇。1982年2月,丁铁石离职休养。他虽然年高体弱,还撰写了《光辉的一生》、《纪念马本斋,学习马本斋》等文章,讴歌英雄,缅怀战友,为全国人民学习民族英雄,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起到了积极作用。
  1996年5月31日,丁铁石病逝,享年81岁。
  [以上内容由"抽支烟,静一静"分享。]
132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