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唐吉诃德

增加 2,236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唐吉訶德個性瘋狂,由於他的閱讀,他的大腦乾枯,無法將現實與小說區分開,這被認為很有趣的特質。然而,塞萬提斯也利用唐吉訶德的瘋狂來探究自由意志與命運之間永恆爭論。被誤導的英雄實際上是一個努力突破自我的侷限為了希望成為自己夢想中的人。
塞萬提斯本人思想開放,週遊列國經歷豐富、教育程度很高,跟他書中的唐吉訶德一樣,他也熱衷狂熱於大量閱讀。他曾服務於西班牙皇家海軍,參與了由[[西班牙帝國]]、[[威尼斯共和國]]、[[教皇國]]、[[薩伏依公國]]、[[熱那亞共和國]]及[[聖約翰騎士團]]組成的[[神聖同盟艦隊]]擊敗奧斯曼帝國的[[勒潘托戰役]](battle of Lepanto),在那場戰役他失去了左手,得到「勒潘托殘臂人」的稱號 。戰後隨軍赴那不勒斯;兩年後 塞萬提斯在 和弟弟一起回國,途中被海盜擄往 阿爾及爾 被俘並被勒索 。家人拼盡財產僅夠 回一人,他毅然把機會讓給了弟弟,自己甘願服苦役 ,塞萬提斯在阿爾及爾度過了五年的奴隸生活,多次嘗試逃脫 ,5年後才被西班牙教會救出
塞萬提斯把他這段自傳的經歷和他的逃脫寫入《唐吉訶德》第一部份的「俘虜的故事」章節中,該人物回憶起「一位名叫薩韋德拉(Saavedra)的西班牙士兵」,暗指塞萬提斯的第二個姓氏。小說中特別令人感同身受的一幕是,英雄唐吉訶德和桑丘·潘薩(Sancho Panza)使一群船上廚房奴隸擺脫了囚禁。塞萬提斯對唐吉訶德騎士精神的這些受益者的特殊敏感性可能源於他自己在1570年代在阿爾及爾的受奴役經歷。
多年後,塞萬提斯回到西班牙, 之後由 他多次上書求職未果,只好寫些應景詩文,賺取些許稿酬,1587年,他終 他在政府任 獲得一個軍需 位,卻因被誣告「非法徵 穀物」罪而鋃鐺入獄。出獄後的塞萬提斯好不容易謀了個 工作 吏的差事 但是工作期間賬目 卻又因銀行突然倒閉、老闆下落 規範, 明、無力償還稅款而身陷囹圄。 頻繁的「 數學 違規」事件使塞萬提斯在1597年至1602年兩次待在[[塞維利亞王儲監獄]](Crown Jail of Seville)。 他在監獄裡完成了《唐吉訶德》的寫作。<ref name=“guide"/><ref name=“mental"/><ref name=“kk0">{{cite web |url=https://kknews.cc/history/39q48aa.html | title= 因為這場海戰失去了左手的他後來寫出了不朽的作品《唐吉坷德》 | language=zh | date=2017-04-12 | publisher=每日頭條 | author= | accessdate=2019-11-13}}</ref> <ref name=“kk1">{{cite web |url=https://kknews.cc/culture/89blpxg.html | title= 掩卷長思《堂吉訶德》 誰解其中味?| language=zh | date=2016-04-25 | publisher=每日頭條 | author= | accessdate=2019-11-13}}</ref>
===向風車傾斜===
在第一部分的結尾,唐吉訶德和桑丘被騙回了他們的村莊。桑丘變得“被唐吉訶德化”,越來越執著於要統治自己的島嶼而致富。
《唐吉訶德》推出後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陸續被由 西班牙語翻譯成 其他 主要的歐洲語言,甚至到達了北美。 1614年,一位默默無聞的作家[[阿隆索·費爾南德斯·德·阿韋拉內達]](AlonsoFernándezde Avellaneda)發表了偽造的第二部分。塞萬提斯將這個虛假的唐吉訶德及其角色也納入了自己《唐吉訶德》的第二部分,為這個現代敘事文增添了新篇章。
《唐吉訶德》第二部,是針對第一部的回應,唐吉訶德和桑丘從第一次文學追求後歸來一個月後設定的,因為他們被告知說他們的故事已經被出版了。第二部還加入了新角色:讀過第一部的貴族們貴族們,他們運用自己的知識玩弄著唐吉訶德和桑丘,桑丘和身受重傷的唐吉訶德受其餘角色的欺騙,再次回到自己的村莊。故事的結局是:唐吉訶德在床上躺了幾天後,他決定永久放棄他作為唐吉訶德的存在,放棄他的文學身份。他的結局讓桑丘淚流滿面,主角唐吉訶德的死亡也避免了以後任何偽造模仿者的狗尾續貂。<ref name=“guide"/><ref name=“britanica">{{cite web |url=https://www.britannica.com/topic/Don-Quixote-novel | title= Don Quixote NOVEL BY CERVANTES | language=en | date=2018-06-26 | publisher=Encyclopedia Britanica | author= | accessdate=2019-11-15}}</ref>
===桑丘===
[[桑丘]](Sancho Panza),他是唐吉訶德的鄰居,一個性格和唐吉訶德截然不同的農夫,唐吉訶德是甘願為瘋狂理想赴湯蹈火的笨拙主人,桑丘則是個腳踏實地而又機智過人的僕從。<ref name = "Don Quixote"/>
 
==譯本==
1605年《唐吉訶德》問世後,兩年就被譯成了英文,陸續再被翻譯成其他主要的歐洲語言。漢語版的首次譯本的出現卻已是300多年後,1922年,《唐吉訶德》首部中文版由商務印書館在上海出版,題為《魔俠傳》,由[[林紓]]與[[陳家麟]]合作翻譯。由於林紓不懂外語,陳家麟也只通英文,這不算是一個成功的版本,但基本譯出原著上部的故事情節,文字簡明、洗鍊,能傳神地表達出原文的意思。之後陸續出版過幾種中譯本,但都是轉譯,幾乎都有刪節。直到1979年,[[人民文學出版社]]才推出了[[楊絳]]譯自西班牙語的全譯本,這也是目前國內印數最多、流傳最廣的版本。到了20世紀90年代,才又有[[董燕生]]、[[屠孟超]]、[[孫家孟]]等西班牙語翻譯家的全譯本陸續出版。<ref name=“guide"/><ref name=“kk1"/>
==後世影響==
《唐吉訶德》譯者,[[南京大學]][[孫家孟]]教授:一部經典著作,永遠給人以不同的感受,給人以新的啟迪。不同時代的人,不同生活經歷的人,不同人生理想目標的人,都會有著不同的理解。所以,這樣的作品,不僅當時會被譯成多種文字,而且隨著時代的演進,不斷會有新的譯文出現,這就是作品的生命力所在。而《唐吉訶德》正是這樣一部作品。 <ref name=“人民網">{{cite web |url=http://www.people.com.cn/BIG5/14738/14754/21862/2173795.html | title= 《堂吉訶德》何以成為世界最佳? | language=zh | date=2003-11-06 | publisher=人民網 | author=尹承東 | accessdate=2019-11-16}}</ref>
一些文學大師對《唐吉訶德》的評價也不盡相同:英國的[[拜倫]](George Gordon Byron)慨嘆唐吉訶德成了笑柄﹔法國的[[弗朗索瓦-勒內·德·夏多布里昂]](François-René de Chateaubriand)看到的是唐吉訶德的傷感﹔德國的[[卡爾·威廉·施勒格爾]](Karl Wilhelm Friedrich Schlegel)把唐吉訶德精神稱為“悲劇性的荒謬”或“悲劇性的傻氣”﹔而德國詩人[[海因里希·海涅]](Christian Johann Heinrich Heine)則是對唐吉訶德精神“傷心落淚”和“震驚傾倒” ,將塞萬提斯與莎士比亞、歌德相提並論,稱他們是「三頭統治」:在小說、戲劇和詩歌這三類文學創作中各領風騷。法國文學評論家[[勒內·基拉爾]]認為「西方小說沒有一個概念不曾在塞萬提斯的作品裡初露端倪」;[[米蘭·昆德拉]]則認為「現代的奠基人不僅有笛卡爾,還有塞萬提斯」;墨西哥作家[[卡洛斯·富恩特斯]]確信「現代世界開始於唐吉訶德於1605年離開家鄉的那一刻,他走出去,進入外面的世界,卻發現它與閱讀中所經歷的一切如此不同」
[[楊絳]]在文化大革命前後翻譯出版了《唐吉訶德》中譯本,她認為,不論《唐吉訶德》的題材(理想與現實的沖突)多麼永恆,唐吉訶德的性格如何複雜,這部作品之所以成為世界最佳,其根本原因在於作者塑造了唐吉訶德和桑丘這樣兩個典型性的人物形象。這兩個人物既陪襯也對照,唐吉訶德的理想主義和桑丘的務實精神相映成趣。好的對照或陪襯關系,猶如兩面鏡子相對照,能夠映示出無窮無盡的景深。<ref name=“kk1"/><ref name=“楊絳"/>
==視頻==
13,368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