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聶華苓

增加 48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聶華苓'''Hualing Nieh Engle,(1925年1月11日- ),著名女性華人作家。生於武漢,湖北應山人。<ref>[http://tlm50.twl.ncku.edu.tw/wwnhl2.html   ∣HOME∣五○年代文藝雜誌資料庫∣台灣文學風華——五○年代女作家系列-聶華苓]</ref>
聶華苓 出生於 湖北 一個詩書禮義之家,父親是貴州保安司令,母親是大家閨秀知書達理,1934年父親為中共紅軍所殺害,1937年中國抗日戰爭全面爆發,聶華苓母親帶全家人到鄉下三斗坪避難,先後就讀恩施中學與四川長壽國立第十二中學。
1944年,本保送西南聯大,但聶最後選擇進入位於國立中央大學經濟系,隨後轉入外文系。畢業後與同學[[王正路]]步入婚姻。
1949年隨中華民國政府到台灣,丈夫承受不了這種貧瘠生活帶來的壓力,一度頹廢,母親年事已高,又有幼弟要養,她只能挑起了家庭的重擔。那段時間非常辛苦,為了養家,同時兼任兩份工作,白天在雜誌社當編輯,
晚上要去英文補習班教課。她和丈夫的關係漸漸水火不容,八年來他們一直爭吵不休,丈夫拋下她和孩子,遠去美國。 透過[[李中直]]介紹加入《自由中國》半月刊 擔任編輯委員與文藝欄主編,期間長達十一年之久。與 [[ 雷震 ]] [[ 殷海光 ]][[ 戴杜衡 ]] 等人共事 ,直到1960  1960 年《自由中國》停刊。聶華苓應[[臺靜農]]邀請赴國立台灣大學任教,隨後又應[[徐復觀]]之邀請在東海大學兼課任教,與作家[[余光中]]共事。
==「白色恐怖」蔓延到她的身邊==
1960年的一天,《自由中國》雜誌社長雷震,與三個同事突然被捕,雜誌也被當局禁止發行,而她也整日受到嚴密監視。隨時都可能被逮捕,活在「下一個就是她」的陰霾之中,在這風聲鶴唳的情況下,她仍無比倔強:
你們可以抓我,卻不能剝奪我說話寫字的權利! 她依舊  聶華苓繼續 筆耕不輟,寫下了:《翡翠貓》《失去的金鈴子》等小說。
==赴美定居==
1963年,於美國駐華領事館的酒會上,結識應 [[ 洛克菲勒 ]] 基金會之邀訪華的美國詩人[[保羅·安格爾]],安格爾邀請其赴美訪問。
1964年聶華苓赴美定居,任教於愛荷華大學。因創辦國際寫作計劃,有「世界文學組織之母」美譽。
作家[[季季]]曾打趣說[[聶華苓]]的家,就是小型聯合國,此後近十年,她餐廳里那張長條桌上,一批批各國的作家,被她請來圍著餐桌寫作、研討。無論作家與詩人們處在什麼境地,只要接受邀請,便可前往美國愛荷華,過一段食宿無憂的日子,他們可以寫作,也可以不寫,可以聊天、參加舞會……
[[ 聶華苓 ]] 甚至打趣,就算是跳河也沒關係。為此,她和 [[ 保羅 ]] 不惜花光積蓄,這是世界文學史上,開天闢地的一幕:不同種族、不同國家、不同意識形態、不同經歷、不同性格的形形色色的作家融合在一起,全世界的文學在這裡交流碰撞,擦出亮麗的火花。來自150多個國家和地區,1400多名作家與詩人參與過這個項目,而這張被這1400多人圍坐過的飯桌,被人們譽為<一部文學史的餐桌>。也因此她被稱為「世界文學組織的建築師」、「世界文學組織之母」。
===大女兒[[王曉薇]]===
1959年翻譯亨利·詹姆斯小說《德莫福夫人》,文學出版。
1960年翻譯《美國短篇小說選》,明華書局出版 
1971年翻譯安德烈·紀德《遣悲懷》,晨鐘出版社。
1980年翻譯《百花齊放》,分上下兩冊 
1981年翻譯美國短篇小說集《沒有點亮的燈》,北京出版社。
[[聶華苓]]是提名諾貝爾和平獎有始以來的唯一一位中國女性。
如今, 她已經94歲高齡了,仍繼續擔任「國際寫作計劃」的顧問,這是她和保羅的孩子,她要陪它到生命的盡頭。
「我是一棵樹,根在大陸,幹在台灣,枝葉在愛荷華。」這是她對自己一生的總結,大陸、台灣、美國這三個地方,就好像她的三生三世。<ref>[https://viewpoint.pts.org.tw/ptsdoc_video/%E4%B8%89%E7%94%9F%E4%B8%89%E4%B8%96%E8%81%B6%E8%8F%AF%E8%8B%93/  公共電視 -紀錄平台- 三生三世聶華苓 One Tree Three Lives]</ref>
72,893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