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華苓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本條目存在以下問題,請協助改善本條目或在討論頁針對議題發表看法。
|
聶華苓 | |
---|---|
出生 |
1925年1月11日 武漢 |
聶華苓Hualing Nieh Engle,(1925年1月11日- ),著名女性華人作家。生於武漢,湖北應山人。[1]
聶華苓出生於一個詩書禮義之家,父親是貴州保安司令,母親是大家閨秀知書達理。
1934年父親為中共紅軍所殺害。
1937年中國抗日戰爭全面爆發,聶華苓母親帶全家人到鄉下三斗坪避難,先後就讀恩施中學與四川長壽國立第十二中學。
1944年,本保送西南聯大,但聶最後選擇進入位於國立中央大學經濟系,隨後轉入外文系。畢業後與同學王正路步入婚姻。
1948年,以筆名遠方發表第一篇創作《變形蟲》。
1949年隨中華民國政府到台灣,丈夫承受不了這種貧瘠生活帶來的壓力,一度頹廢,母親年事已高,又有幼弟要養,她只能挑起了家庭的重擔。那段時間非常辛苦,為了養家,同時兼任兩份工作,白天在雜誌社當編輯, 晚上要去英文補習班教課。她和丈夫的關係漸漸水火不容,八年來他們一直爭吵不休,丈夫拋下她和孩子,遠去美國。後透過李中直介紹加入《自由中國》半月刊,擔任編輯委員與文藝欄主編,期間長達十一年之久。與雷震、殷海光、戴杜衡等人共事。
1960年《自由中國》停刊。聶華苓應臺靜農邀請赴國立台灣大學任教,隨後又應徐復觀之邀請在東海大學兼課任教,與作家余光中共事。
目錄
「白色恐怖」蔓延到她的身邊
1960年的一天,《自由中國》雜誌社長雷震,與三個同事突然被捕,雜誌也被當局禁止發行,而她也整日受到嚴密監視。隨時都可能被逮捕,活在「下一個就是她」的陰霾之中,在這風聲鶴唳的情況下,她仍無比倔強: 你們可以抓我,卻不能剝奪我說話寫字的權利!
聶華苓繼續筆耕不輟,寫下了:《翡翠貓》《失去的金鈴子》等小說。
赴美定居
1963年,於美國駐華領事館的酒會上,結識應洛克菲勒基金會之邀訪華的美國詩人保羅·安格爾,安格爾邀請其赴美訪問。
1964年聶華苓赴美定居,任教於愛荷華大學。因創辦國際寫作計劃,有「世界文學組織之母」美譽。
成立國際作家寫作室
1967年,聶華苓和安格爾於愛荷華大學創辦「國際作家寫作室」並任「國際作家寫作室」主任。
在美國國務院的幫助下,「國際作家寫作室」發展成為具有崇高國際聲譽的龐大的文化機構,已經先後接待了來自世界各地區包括台灣、日本、法國、東德、西德、菲律賓、中國大陸、印度、伊朗、南斯拉夫、羅馬尼亞、波蘭、土耳其、香港、阿根廷、巴拿馬、柬埔寨、韓國、新加坡、利比亞、烏干達等七十來個國家和地區的近千位詩人和作家,為世界和平、文化交流與人類進步做出了貢獻,
家庭
1971年與安格爾結婚
作家季季曾打趣說聶華苓的家,就是小型聯合國,此後近十年,她餐廳里那張長條桌上,一批批各國的作家,被她請來圍著餐桌寫作、研討。無論作家與詩人們處在什麼境地,只要接受邀請,便可前往美國愛荷華,過一段食宿無憂的日子,他們可以寫作,也可以不寫,可以聊天、參加舞會……
聶華苓甚至打趣,就算是跳河也沒關係。為此,她和保羅不惜花光積蓄,這是世界文學史上,開天闢地的一幕:不同種族、不同國家、不同意識形態、不同經歷、不同性格的形形色色的作家融合在一起,全世界的文學在這裡交流碰撞,擦出亮麗的火花。來自150多個國家和地區,1400多名作家與詩人參與過這個項目,而這張被這1400多人圍坐過的飯桌,被人們譽為<一部文學史的餐桌>。也因此她被稱為「世界文學組織的建築師」、「世界文學組織之母」。
大女兒王曉薇
是美國研究中國現代文學的博士。
大女婿為德國外交官陸柏赫、曾任德國在台協會創立後第一任處長。
二女兒王曉藍
是職業舞者。
著作
《變形蟲》(散文 1948年 南京 雜誌)
《葛藤》(長篇小說 1953年 台北 自由中國雜誌社)
《翡翠貓》(短篇小說 1959年 台北 明華書局)
《夢谷集》(散文集 1965年 香港 正文出版社)
《一朵小白花》(短篇小說集 1968年 台北 文星書店)
《A Critical Biography of Shen Tsung-wen》(《沈從文評傳》 1972年 紐約 Twane Publishers出版)
《桑青與桃紅》(長篇小說 1976年 香港 友聯出版社)
《台灣軼事》(短篇小說集 1980年 北京 北京出版社)
《三十年後》(散文集 1980年 湖北 湖北人民出版社)
《王大年的幾件喜事》(短篇小說集 1980年 香港 海洋文藝出版社)
《愛荷華札記》(散文集 1983年 香港三聯書店)
《黑色,黑色,最美麗的顏色》(散文集 1983年 香港三聯書店)
《千山外,水長流》(長篇小說 1984年 四川人民出版社)
《三十年後夢遊故園》(1988年 漢藝色研)
《人,在廿世紀》(1990年 八方文化)
《失去的金鈴子》
《鹿園情事》(1994年 台北 時報文化)
《三生三世》(自傳體小說集 2004年 台北 皇冠文化)
《三輩子》(自傳 2011年 台北 聯經出版)
翻譯作品
1959年翻譯亨利·詹姆斯小說《德莫福夫人》,文學出版。
1960年翻譯《美國短篇小說選》,明華書局出版。
1971年翻譯安德烈·紀德《遣悲懷》,晨鐘出版社。
1980年翻譯《百花齊放》,分上下兩冊。
1981年翻譯美國短篇小說集《沒有點亮的燈》,北京出版社。
獲得獎項
1977年 南斯拉夫作家阿哈密德·伊瑪莫利克為首的世界各國三百多名作家提名聶華苓與安格爾為諾貝爾獎候選人。
1981年 與先生保羅·安格爾一起榮獲美國五十州州長所頒發的文學藝術貢獻獎(Award for Distinqueshed Service to the Arts)。
1990年 美國版《桑青與桃紅》獲美國書卷獎。
2009年 獲頒花蹤世界華文文學獎、馬英九總統親授二等景星勳章。在美並獲三個榮譽博士學位。
2013年 獲頒國立中央大學榮譽博士。
後記
1974年曾返台會見出獄的雷震。
1978年首度以探親名義返回中國大陸,於南京等地進行專題演講。
1982年曾擔任美國紐斯塔國際文學獎評審委員,之後仍繼續寫作不輟。
聶華苓是提名諾貝爾和平獎有始以來的唯一一位中國女性。
如今,她已經94歲高齡了,仍繼續擔任「國際寫作計劃」的顧問,這是她和保羅的孩子,她要陪它到生命的盡頭。
「我是一棵樹,根在大陸,幹在台灣,枝葉在愛荷華。」這是她對自己一生的總結,大陸、台灣、美國這三個地方,就好像她的三生三世。[2]
《三生三世 聶華苓》正式電影預告 12月7日風華再現
參考文獻
- ↑ 聶華苓生平表,五○年代文藝雜誌及作家資料庫
- ↑ 三生三世聶華苓(2012),豆瓣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