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Z132轻型坦克
背景介绍
上世纪60年代中期,中苏关系正处于极度紧张的状态。当时的苏军已全部实现装甲机械化,拥有T-62坦克[1]等性能先进的战车数万辆。面对北邻的强大军事实力和在边境地区陈兵百万的咄咄逼人之势,我军在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指导下,以“三北”(东北、华北和西北)方向为战略防御重点,形成以边境地区坚固阵地为主体的大纵深防御体系,以阻止敌坦克集群长驱直入;在东南沿海方向,则形成以“两个半岛”(山东、辽宁)为屏障、长江及珠江下游地区为支撑的抗登陆作战布局,以阻止敌可能对我实施的大规模登陆。然而,大敌当前,我军装甲兵部队刚刚装备不久的59式中型坦克、62式轻型坦克和63式水陆坦克等,都存在“矛不利”、“盾不坚”的问题,难以在反侵略战争中克敌制胜。
发展历程
1967年3月28日至4月3日的北京,正是乍暖还寒之时,刚刚开始的“文革”,更是给春寒料峭的北京增添了几分压抑,但这一切似乎都被装甲兵新装备研讨会那种专注、激情以及国家安全的责任感所驱散。根据军委装甲兵的安排,有关部门组织召开了新一代轻型坦克发展论证会,正式启动了新一代轻型坦克的研制会战工程。会议全面研究了已装备部队的62式轻型坦克存在的主要不足,重点研究了该型坦克火力系统和动力系统的改进问题,同时,与会专家还就新型坦克拟采用的火控装置、新材料等问题分别进行了酝酿和讨论。会议结束后,立即成立了“132坦克三结合论证组”。论证组随后到总部机关、部队以及相关科研院所,就新一代轻型坦克的作战需求和主要战术技术指标等问题进行广泛的调研,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新一代轻型坦克总体布置和主要部件的初步方案。论证组的初步设想是,新坦克火力系统拟采用改进型的85毫米坦克炮[2],并加装激光测距装置;动力系统拟采用8V135型发动机,行走系统和光学、电气设备等也准备在62轻型坦克的基础上进行较大改进,使二代轻型坦克的综合战技指标达到一个新的水平。方案上报后,很快得到上级主管部门的认可。从1970年2月起,工厂按上级下达的战技指标开始进行新坦克的总体设计。
在“放卫星”的思想指导下,工厂全面展开新坦克的高指标会战。1970年3月下旬开始,会战单位开始进行新坦克总体布置方案设计,至6月完成了技术设计,9月试制出第一辆样车。样车安装了8V150型纵置发动机,操纵装置液压助力系统,可实现坦克前后俯仰、战车整体上升下降和整车左右倾斜的可调式液气悬挂装置,100毫米短管滑膛炮等。样车试制出来后不久,便参加了同年9月21日在北京的射击表演。表演中,除样车实弹射击表现不凡,五发五中,给参观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外,该车其他系统问题成堆,而且28项配套技术大部分没有研制出来,“放卫星”实际上是徒有虚名。为此,有关部门及时否定了新坦克不切实际的高指标,要求该坦克的总体设计推倒重来。
视频
WZ132轻型坦克 相关视频
参考文献
- ↑ 苏联T-62坦克详解① ,哔哩哔哩,2020-1-27
- ↑ 图文:装85毫米火炮的WZ132轻型坦克 ,新浪,2006-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