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马占鳌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马占鳌
出生 1830年7月8日
临夏县漠泥沟何家庄
逝世 1886年

马占鳌(1830---1886),字魁峰,又字鼎臣,曾用名马全福,经名阿十都里则孜。回族。临夏县漠泥沟何家村人,7岁从师学经,24岁掌教本坊。 清同治元年(1862年)腊月率众反清。同治十一年(1872)降清,任左宗棠马队三旗督带,捕杀回族反清起义军。后随甘军提督董福祥转战剿灭各地起义军,因累建功勋,官至提督衔总兵,赐号“勒尔津巴图鲁”。清光绪十二年(1886)2月21日,病逝于积石山大河家别墅,诰授“建威将军”。

个人简历

念经求学

马占鳌(1830年—1886年),字魁峰,一字鼎臣,经名阿不都里·阿则孜,另名马全福,俗称“摸尼沟阿訇”。出生于道光十年五月十九日(公元1830年7月8日),今临夏县摸尼沟何家庄村人,后迁居大河家。原籍陕西大荔王阁村,清初其祖先马希超至河州经商,迁居摸尼沟何家庄村居住。马占鳌从小念经,“到了七岁,他的父亲命他入了小学。他善于接触良好的礼仪和受礼仪的人。他非常聪明,比所有在一起学习的孩子们都强。即使在空静的地方,也不忘真主,畏惧真主,祈求真主的哀怜。他常到高山上祈祷说:‘我的主啊!你给我加增济人的学问吧!你给我加增过人的才干吧!’比及晓事以后,才智过人。有所思谋,为人所不及。……于是他遇到一位精明的师傅,学习极勤,除了半夜中片刻时间外,很少睡觉;或者在钻研事情时经常是醒着的。由于刻苦勤学,他排除了蒙蔽,求名了道理,成为一个文理密达的知识者,深刻奥妙的知识者。对所见所闻,都能记忆背诵,究其本末。因此,在同时的人中,以学问驰名。他的学问,也传播到很远的地方。”青年时,他到西安大学习巷清真寺学习深造。

开学阿訇

咸丰四年(1854年),在他二十四岁时,举行了穿衣(毕业)仪式,并聘请到家乡何家庄清真寺任教长,“掌教本坊”。后被聘请到大河家清真寺任开学阿訇,[1]

他在大河家担任开学阿訇期间,“许多人争往他门下受业,从他那里得到各种学问。在讲学中,他以受称赞的好事勉励人,他以受憎嫌的恶事禁止人。首先,他便以不应为的事,受禁止的事,规劝了他的父亲。他的父亲和一些有钱的人,因受了感动而听从了他的规劝。因此,人们称赞他的父亲说:‘你以学问教导你的儿子,比给你儿子留下许多库房的金子还强。’他确实是遵行伊斯兰教五时礼拜的,是遵守教规的,是孝顺父母的,是联系一切近亲的,是怜恤穷人的,[2]

劝叔弃债

马占鳌家境贫寒,但有一个很有钱的叔叔在乡间放高利贷。放高利贷吃利息是《古兰经》所严格禁止的非法行为。“马占鳌经常劝他叔叔放弃债权,他叔叔不听,他便叫借债穷人抗债不还。他叔叔向穷人追讨,他就引用教条,斥责他叔叔违背经典,扬言要杀他叔叔,终于使他叔叔屈服,烧掉了借债的约据。这样一来,马占鳌就更得到多数贫困农民的好感,”[3]

出山起义

同治元年,在西北回民大起义的洪流中,河州东乡的闵殿臣和马悟真(马尕大)被迫打响了起义的第一枪,打败了把持洮渡、掠夺回民百姓的狄道崔、甘等庄团练,“攻陷太子寺、狄道及渭源县之官堡。”随后,华寺门宦的马永瑞、马永琳等人在河州发动了起义。这时候的马占鳌,“他早晚祈祷安宁,拿出财帛,给予造反的兵马,使他们分散而去。他襄助了伊斯兰穆民把守了一些地方堡寨。”

同治二年八月(1863年9月),马永瑞、马永淋、马悟真等因围攻河州不下,请马占鳌出山,承担河州起义军首领。“马占鳌说:‘反清不是寻常的事情,要河州的各门宦都拿出力量,领导大众共同维护民族和宗教,才能济事。’于是东乡北庄门宦的马悟真、太子寺门宦的马万有、八坊华寺门宦的马永瑞纠合起来,共推马占鳌为帅。从此以后,摸尼沟阿訇马占鳌就自称“都招讨”,成为领导河州暴动的中心人物。” 同马占鳌一起参加起义的还有米阿訇、刘阿訇、尕乡约、临洮大师傅和撒拉刘阿訇等。

战略方针

马占鳌出山后,首先制定了战略方针,他“召回族大小头目而告之曰:‘自吾军起事以来,宜与西宁马桂源联络,商定条件,由大通进兵出扁都口,取甘凉肃三处,作为根据地,则河西五郡在吾掌握,牧马黄城滩,占据金城关,然后东向以取秦州,登高一呼,应者四起矣。计不出此,徙皇皇焉。取狄道既得之而不能守,此吐蕃所以失败也。今与诸君约首,联络汉人,使渠照常耕种,汝等坐享其成果,何乐而不为耶?次宜打通河湟道路。”众头领都赞成他提出的战略意见。

围攻狄道

同治二年八月二十七日(1863年10月9日),马占鳌指挥河州和狄道穆夫提起义军,将被围五个多月的狄道城攻破。临洮知州屠旭初自刎死,营都司陆陞坐于火药箱之上自爆而死,学正王桂林自经于大成殿,团绅张葆龄被起义军杀死。

攻克河州

同治三年十月初三日,马占鳌指挥河州起义军,将围困了十个多月的河州城攻克。就在攻城前,马占鳌“考虑到城破后汉民会遭到残杀,就和部众立下禁约,入城后对俘虏和降人只要顺随回教,一律保护,不准乱杀。故当同治三年正月攻入河州城时,对城中居民伤害较少。后来马占鳌向左宗棠述说当日情形,左对此大为赞许。”所以,城开后城内汉民为保性命都随了回民,称为“随教”。

河州被攻克以后,马占鳌对城内官吏也没有杀害,而是派人护送他们平安出境。据《甘肃近代史》记载:河州被围十月有余,“最后,官军粮尽援绝,城内居民被搜刮无遗,终于不攻自破,11月30日,千总魏智勇、崔永禄等开城逃遁,文武官员出走无门,只得乞求回族士绅马占鳌等‘护送出城’逃命。”

辞职归里

河州克复后,因一些人不听政令,擅自杀害北塬汉民,为此他辞去大帅之职,返回大河家。据马培清说:“这时候,陕回大批西来,清政府张皇失措,甘肃各处回汉互相猜疑,到处燃起战火。追随马占鳌的人越来越多,成分也越复杂。很多人就凭人多势重,任意妄为,常常奸淫掳掠,残害无辜,尤其东乡的一部分人表现得特别恶劣。马占鳌对这种情况极为不安,曾经亲自到宁河城(今和政县城)召集大众讲话,大意说:大家开始起事时,赤脚上穿着麻鞋,拿的是五尺长的矛头,是从艰难困苦中来的。如今大家都抢富了,脚上穿的是羽绫靴,身上穿的是羽绫马褂,都惜钱爱命起来了,出去不好好打仗,只打算挖地窖,把矛头变成铲头了。东乡头目听了大为不满,认为马占鳌故意辱骂他们,鼓动群众把他包围了,扬言要杀他。幸有东乡三家沟的一部分势力挺身保护,并劝告大家说:‘现在要顾全大局,内部万不可闹意见,以免分散自己的力量。’这样苦苦相劝才解了围,把马占鳌保出宁河城。马占鳌临走时说:‘既然东乡对我有意见,以后我就守积石关,守循化,河州的事我再不管了,你们另推元帅吧!’此后他也离开河州城回到大河家去了。马占鳌回到大河家后,河州的事情由东乡和八坊的头目处理。” 后经马永瑞出面说和,仍出山继续担任起义军大帅。[4]

文献参考

  1. 成为华寺门宦比较有名的阿訇。
  2. 是羸弱人的靠山。”
  3. 名扬乡里。
  4. 马占鳌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