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馬占鰲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馬占鰲
出生 1830年7月8日
臨夏縣漠泥溝何家莊
逝世 1886年

馬占鰲(1830---1886),字魁峰,又字鼎臣,曾用名馬全福,經名阿十都里則孜。回族。臨夏縣漠泥溝何家村人,7歲從師學經,24歲掌教本坊。 清同治元年(1862年)臘月率眾反清。同治十一年(1872)降清,任左宗棠馬隊三旗督帶,捕殺回族反清起義軍。後隨甘軍提督董福祥轉戰剿滅各地起義軍,因累建功勳,官至提督銜總兵,賜號「勒爾津巴圖魯」。清光緒十二年(1886)2月21日,病逝於積石山大河家別墅,誥授「建威將軍」。

個人簡歷

念經求學

馬占鰲(1830年—1886年),字魁峰,一字鼎臣,經名阿不都里·阿則孜,另名馬全福,俗稱「摸尼溝阿訇」。出生於道光十年五月十九日(公元1830年7月8日),今臨夏縣摸尼溝何家莊村人,後遷居大河家。原籍陝西大荔王閣村,清初其祖先馬希超至河州經商,遷居摸尼溝何家莊村居住。馬占鰲從小念經,「到了七歲,他的父親命他入了小學。他善於接觸良好的禮儀和受禮儀的人。他非常聰明,比所有在一起學習的孩子們都強。即使在空靜的地方,也不忘真主,畏懼真主,祈求真主的哀憐。他常到高山上祈禱說:『我的主啊!你給我加增濟人的學問吧!你給我加增過人的才幹吧!』比及曉事以後,才智過人。有所思謀,為人所不及。……於是他遇到一位精明的師傅,學習極勤,除了半夜中片刻時間外,很少睡覺;或者在鑽研事情時經常是醒着的。由於刻苦勤學,他排除了蒙蔽,求名了道理,成為一個文理密達的知識者,深刻奧妙的知識者。對所見所聞,都能記憶背誦,究其本末。因此,在同時的人中,以學問馳名。他的學問,也傳播到很遠的地方。」青年時,他到西安大學習巷清真寺學習深造。

開學阿訇

咸豐四年(1854年),在他二十四歲時,舉行了穿衣(畢業)儀式,並聘請到家鄉何家莊清真寺任教長,「掌教本坊」。後被聘請到大河家清真寺任開學阿訇,[1]

他在大河家擔任開學阿訇期間,「許多人爭往他門下受業,從他那裡得到各種學問。在講學中,他以受稱讚的好事勉勵人,他以受憎嫌的惡事禁止人。首先,他便以不應為的事,受禁止的事,規勸了他的父親。他的父親和一些有錢的人,因受了感動而聽從了他的規勸。因此,人們稱讚他的父親說:『你以學問教導你的兒子,比給你兒子留下許多庫房的金子還強。』他確實是遵行伊斯蘭教五時禮拜的,是遵守教規的,是孝順父母的,是聯繫一切近親的,是憐恤窮人的,[2]

勸叔棄債

馬占鰲家境貧寒,但有一個很有錢的叔叔在鄉間放高利貸。放高利貸吃利息是《古蘭經》所嚴格禁止的非法行為。「馬占鰲經常勸他叔叔放棄債權,他叔叔不聽,他便叫借債窮人抗債不還。他叔叔向窮人追討,他就引用教條,斥責他叔叔違背經典,揚言要殺他叔叔,終於使他叔叔屈服,燒掉了借債的約據。這樣一來,馬占鰲就更得到多數貧困農民的好感,」[3]

出山起義

同治元年,在西北回民大起義的洪流中,河州東鄉的閔殿臣和馬悟真(馬尕大)被迫打響了起義的第一槍,打敗了把持洮渡、掠奪回民百姓的狄道崔、甘等莊團練,「攻陷太子寺、狄道及渭源縣之官堡。」隨後,華寺門宦的馬永瑞、馬永琳等人在河州發動了起義。這時候的馬占鰲,「他早晚祈禱安寧,拿出財帛,給予造反的兵馬,使他們分散而去。他襄助了伊斯蘭穆民把守了一些地方堡寨。」

同治二年八月(1863年9月),馬永瑞、馬永淋、馬悟真等因圍攻河州不下,請馬占鰲出山,承擔河州起義軍首領。「馬占鰲說:『反清不是尋常的事情,要河州的各門宦都拿出力量,領導大眾共同維護民族和宗教,才能濟事。』於是東鄉北莊門宦的馬悟真、太子寺門宦的馬萬有、八坊華寺門宦的馬永瑞糾合起來,共推馬占鰲為帥。從此以後,摸尼溝阿訇馬占鰲就自稱「都招討」,成為領導河州暴動的中心人物。」 同馬占鰲一起參加起義的還有米阿訇、劉阿訇、尕鄉約、臨洮大師傅和撒拉劉阿訇等。

戰略方針

馬占鰲出山後,首先制定了戰略方針,他「召回族大小頭目而告之曰:『自吾軍起事以來,宜與西寧馬桂源聯絡,商定條件,由大通進兵出扁都口,取甘涼肅三處,作為根據地,則河西五郡在吾掌握,牧馬黃城灘,占據金城關,然後東向以取秦州,登高一呼,應者四起矣。計不出此,徙皇皇焉。取狄道既得之而不能守,此吐蕃所以失敗也。今與諸君約首,聯絡漢人,使渠照常耕種,汝等坐享其成果,何樂而不為耶?次宜打通河湟道路。」眾頭領都贊成他提出的戰略意見。

圍攻狄道

同治二年八月二十七日(1863年10月9日),馬占鰲指揮河州和狄道穆夫提起義軍,將被圍五個多月的狄道城攻破。臨洮知州屠旭初自刎死,營都司陸陞坐於火藥箱之上自爆而死,學正王桂林自經於大成殿,團紳張葆齡被起義軍殺死。

攻克河州

同治三年十月初三日,馬占鰲指揮河州起義軍,將圍困了十個多月的河州城攻克。就在攻城前,馬占鰲「考慮到城破後漢民會遭到殘殺,就和部眾立下禁約,入城後對俘虜和降人只要順隨回教,一律保護,不准亂殺。故當同治三年正月攻入河州城時,對城中居民傷害較少。後來馬占鰲向左宗棠述說當日情形,左對此大為讚許。」所以,城開後城內漢民為保性命都隨了回民,稱為「隨教」。

河州被攻克以後,馬占鰲對城內官吏也沒有殺害,而是派人護送他們平安出境。據《甘肅近代史》記載:河州被圍十月有餘,「最後,官軍糧盡援絕,城內居民被搜刮無遺,終於不攻自破,11月30日,千總魏智勇、崔永祿等開城逃遁,文武官員出走無門,只得乞求回族士紳馬占鰲等『護送出城』逃命。」

辭職歸里

河州克復後,因一些人不聽政令,擅自殺害北塬漢民,為此他辭去大帥之職,返回大河家。據馬培清說:「這時候,陝回大批西來,清政府張皇失措,甘肅各處回漢互相猜疑,到處燃起戰火。追隨馬占鰲的人越來越多,成分也越複雜。很多人就憑人多勢重,任意妄為,常常奸淫擄掠,殘害無辜,尤其東鄉的一部分人表現得特別惡劣。馬占鰲對這種情況極為不安,曾經親自到寧河城(今和政縣城)召集大眾講話,大意說:大家開始起事時,赤腳上穿着麻鞋,拿的是五尺長的矛頭,是從艱難困苦中來的。如今大家都搶富了,腳上穿的是羽綾靴,身上穿的是羽綾馬褂,都惜錢愛命起來了,出去不好好打仗,只打算挖地窖,把矛頭變成剷頭了。東鄉頭目聽了大為不滿,認為馬占鰲故意辱罵他們,鼓動群眾把他包圍了,揚言要殺他。幸有東鄉三家溝的一部分勢力挺身保護,並勸告大家說:『現在要顧全大局,內部萬不可鬧意見,以免分散自己的力量。』這樣苦苦相勸才解了圍,把馬占鰲保出寧河城。馬占鰲臨走時說:『既然東鄉對我有意見,以後我就守積石關,守循化,河州的事我再不管了,你們另推元帥吧!』此後他也離開河州城回到大河家去了。馬占鰲回到大河家後,河州的事情由東鄉和八坊的頭目處理。」 後經馬永瑞出面說和,仍出山繼續擔任起義軍大帥。[4]

文獻參考

  1. 成為華寺門宦比較有名的阿訇。
  2. 是羸弱人的靠山。」
  3. 名揚鄉里。
  4. 馬占鰲新浪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