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嶺之風入畫圖 柏峰專欄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重定向至:
《秦嶺之風入畫圖》是中國當代作家柏峰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秦嶺之風入畫圖
——略談范寬及「關陝畫派」
范寬:雪景寒林圖
著名美術史學家佘城在《宋代繪畫發展史》中,提出一個非常重要的論斷,這就是范寬與「關陝畫派」,他說,「關中、陝西地區,唐代以來即為山水畫發展的重心」。事實確實如此。我國的山水畫,在魏、晉、南北朝時期,已經開始擺脫從人物畫的背景與陪襯的次審美關係,逐漸走上了獨立發展的道路,而真正的出現比較完全意義的審美特徵,是在隋唐時期。展子虔的設色山水,李思訓的金碧山水,王維的水墨山水,王洽的潑墨山水等,相繼推進了山水畫的進一步發展。五代時期,雖然軍閥割據,戰爭頻繁,但正是此時,我國的山水畫進入到嶄新的藝術審美歷史階段。
這一歷史時期,出現了以荊浩、關仝為代表的山水畫大師。繼承了隋唐以來優秀的山水藝術傳統,又經過藝術的新實踐不斷推陳出新,猶如魏晉時期是文人創作的「自覺時代」一樣,山水畫在他們的積極推動下,也進入了一個藝術的「自覺時代」。荊浩,字浩然,沁水(今山西省沁水)人,在後梁時期,因避戰亂,他隱居於太行山洪谷,潛心于山水畫,提出了山水畫必須「形神兼備」「情景交融」的理論要求以及在《筆法記》中,提出了「氣、韻、思、景、筆、墨」的繪景「六要」的藝術觀點,是我國古代山水畫理論中很有價值的美學思想。關仝,是五代著名的山水畫家,長安(今西安市)人。早年師法荊浩,其山水頗能表現出關陝一帶山川的特點和雄偉的氣勢。米芾說他「工關河之勢,峰巒少秀氣」。他喜歡描繪秋山、寒林、村居、野渡、幽人逸士、漁村山驛的生活景物,能使觀者如身臨其境,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
宋代是我國古代文化高度發展的時期。這一時期,無論是哲學還是文學藝術領域,都出現了超級的「巨人」:周敦頤、二程、朱熹、張載等思想哲學家,把我國傳統的以孔孟為核心的儒家學說發揚光大並不斷創新,建立起以心性為主體概念的「理學」流派。而文學藝術方面,則有歐陽修、范仲淹、王安石、蘇東坡、李清照等文學家,共同打造了宋代文化的高峰。如果進一步研究,就會發現宋代一個非常有意義的現象,無論是哲學還是文學藝術,均出現了許多流派。影響比較大的,前者就有濂學、洛學、關學和閩學等流派,這些學派,互相影響又互相制約,把我國古代哲學推向春秋戰國哲學文化繁榮昌盛之後的第二次高峰期。在後者來說,同樣出現了起端於唐代在宋代繼續發揚光大的散文復古運動。在詩詞方面,也有以黃庭堅為首的「江西詩派」諸流派。眾多的哲學和文學流派,說明宋代具備了社會政治經濟有利于思想文化的快速發展條件,這是非常值得懷念的時代。就繪畫書法來說,如同哲學與文學藝術,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大發展,也出現了不同風格不同審美追求的流派。山水在進入一個藝術的「自覺時代」里,仍然呈現出繽紛多彩的局面,出現了專門的山水畫大師。他們積極秉承了唐代以及五代以來的山水畫餘緒,並且把山水畫提升至完全嶄新的歷史階段。
關仝作品
荊浩和關仝最為顯著的藝術功績就是促使山水畫獨立地發展起來,也就是說,我國的山水畫,至此才與人物畫、花卉畫等分門別類,建立起自己的藝術脈系,在以後的歷史歲月中壯大繁榮起來。應該說,他們是宋代以范寬為代表的「關陝畫派」的啟蒙老師,范寬直接繼承了其山水畫藝術的優秀傳統,又能與時俱進,在新的歷史時期終於形成了具有鮮明地域特色而又極具我國山水畫史價值的藝術流派,支撐起來我國古代山水畫的北方陣營的半壁江山。
說到范寬,他的生平與繪畫創作的歷史資料極少,目前可以見到的有關歷史資料,特別是他的山水畫理論和山水畫作品,就足以震撼人心,可以從中吮吸山水畫發展的有益的美學營養。
范寬,又名中正,字中立。據畫史記載,約生於五代後漢乾祐年間。他用一生專門進行山水畫創作,早年師從荊浩、關仝、李成等畫家,後來,他深刻地感悟到「前人之法,未嘗不近取諸物,吾與其師餘人者,未若師諸物也;吾與其師與諸物者,未若師諸心」。於是,他捨去舊習,移居終南、太華山中,長期觀摩寫生,瀏覽其雲煙慘澹、風月陰霽難狀之景,將山川氣勢以及四季變幻盡收胸臆,再默與神會,「對景造意,不取繁飾,寫山真骨,自為一家」,終於獲得大成。《宣和畫譜》也指出「天下皆稱寬善于山傳神」。劉道醇稱其「剛古之勢,不犯前輩」,也就是說他的筆觸,已經達到能夠完全徹底地擺脫前代畫家的藝術影響,達到了非常高的山水畫美學境界。
「最善于山傳神」,這句話是對范寬山水畫藝術的關鍵美學概括。正是由於范寬在長期的山水畫實踐活動中,領悟到藝術的真諦是要經歷一個「師諸物」到「師諸心」的[[[非常]]艱難而又必須走過的創作過程,而這兩者,又是「存在」與「認識」的哲學關係,前者是後者的生成條件與物質基礎,後者是前者的神領與默會,也是認識上的更高層次的提升——沒有「師諸物」就不會「師諸心」,而「師諸心」是對「師諸物」的精神超越和藝術表現。
范寬正是摸索到了這樣具有高度美學價值的山水藝術創作規律,所以,他堅持深入終南、太華山脈,不斷領會山水,不斷獲取山水畫的創作激情,因而創作出《溪山行旅圖》《關山雪渡圖》《萬里江山圖》《重山復嶺圖》《雪山圖》《雪景寒林圖》《臨流獨坐圖》等至今仍然令人難以企及其美學高度的山水藝術作品。
他的山水畫,選取的描繪對象,大多是關陝一帶也就是故鄉的山山水水,其筆下的山水都是可以在高聳的秦嶺找到「原型」的山水。當然,這與他深刻受到荊浩、關仝和李成山水創作的影響有關,更重要的是,在范寬看來,只有故鄉的山水裡,才能找到藝術的靈感,通過對壯麗的故鄉山水的藝術反映,才能強烈地傳遞出自己的山水藝術感受和表達出具有極大震撼力的藝術情感宣洩。
范寬的山水畫,有這樣幾個美學特徵:首先,在選取創作題材上,以關陝一帶的山嶺溪谷為主體。其次,關陝地區土厚水深,山川峻厚雄壯,風俗純古的風貌,在范寬的山水畫中得到了淋漓盡致的發揮,他擅長從正面描繪近山,景物平實真切。這在他的《雪景寒林圖》里,得到很好的藝術反映:群峰屏立,山勢高聳,深谷寒柯間,蕭寺掩映;古木結林,板橋寒泉,流水從遠方迂迴而下,真實而生動地表現出秦隴山川雪後的磅礴氣勢。最後,范寬為了從本質上再現關陝山川之渾然雄厚的美學氣象,領悟出一種「皴法」。劉道醇給出這樣的評價:范寬以山水知名,為天下所重,真石老樹,挺生筆下,求其氣韻出於物表,而又不資華飾,在古無法,創意自我,功期造化。
在范寬的繪畫藝術的影響下,出現了「關陝畫派」畫家群,成為我國山水畫北方畫派的主流與中堅力量,不但影響了宋代山水畫的發展,而且還影響了以後的山水畫的歷史發展。其中有著名畫家黃懷玉、紀真、商訓、王士元等人,他們共同的山水藝術追求,一是在題材上主要反映故土高山大川的氣象風貌;二是具有張載的哲學思想因子,以樸素的唯物主義為藝術創作的指導思想,崇尚先「師諸物」,後「師諸心」的藝術道路;三是不慕榮華富貴,甘於寂寞,在真山真水裡尋求藝術創作的靈感和獲取藝術題材,反映出帶有關陝地域色彩的山水畫卷,在我國繪畫史上留下了非常珍貴的藝術遺產,也是我們需要認真學習研究並從中不斷獲取藝術能量並探索不盡的美學礦藏。[1]
作者簡介
柏峰,陝西蒲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