罐頭水果(丁耀明)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重定向至:
《罐頭水果》是中國當代作家丁耀明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罐頭水果
吃美⾷是⼀種幸福,品良味是⼀種情趣。孩提時看到、吃到過罐頭裡便於保存的食物,現成沒有的水果,那裡面會有。
小學五年級秋學期的一天,我咳嗽了,爸媽上班,就自己一個人到醫院門診讓醫生看病。他用聽診器貼近我的胃部、心臟、腹部等器官,告訴我說:「沒有什麼問題,能吃幾個桔子就好了!」回家向爸媽傳了醫生的話,他倆無可奈何互相望着,都不說話,因為即使採摘旺季,新鮮桔子也沒有地方可買。那時候老百姓只聽說我們浙江有「黃岩蜜桔」,真實的卻從來沒有看到過,更別談吃它了。一旁的弟弟快人快語地說:商店裡有桔子罐頭賣的啊!他那聰明腦洞,讓我們一下子明白過來。家住半山腰,兄弟倆一起,沿石階三步並作二步,像從高處跳下去似的,馬上來到山腳下商店,快步買到罐頭。回到家,我們靜靜地咀嚼罐頭裡的桔子,開始是慢慢地回味,非比尋常的韻致,然後乾脆利索地把它消滅啦!大概吃了桔子能潤肺止咳,加上有好心情的緣故,到了第二天,我已經病癒。
罐頭在那個時候是常見的消費品,裡面的水果都去了皮或外殼的,開瓶即食。像桔子看到的是剝了皮的桔瓣,桃子是去了皮和桃核的,龍眼只見它的肉。它們在光線的反射下熠熠生輝,不知引來多少⼩孩⼉渴求的⽬光。正規食品廠師傅把水果經過加工,放進玻璃瓶里,摻進甜品配方,用鋁皮蓋上真空包裝封合好,保證了罐頭的密封性,可以有效隔絕外界氧氣進入,從而防止食物中的微生物滋生,起到了防腐的關鍵作用,所以無需添加防腐劑,便於保質1至3年時間。現在想想,當時大家最相信的罐頭是不可多得的儲存「冰箱」。
因為不能經常吃到罐頭水果,所以偶爾嘗嘗是一種奢侈愉快的享受。拿起子、老虎鉗或刀具,開啟它的瓶蓋,用調羹勺出水果食物,放進嘴裡,果肉和水乳甜蜜蜜的味道入喉潤心。在那物質匱乏時代,三大件(手錶、自行車、縫紉機)、布料、糧食、豬肉等,要憑票供應,唯獨食品罐頭無需憑票,小孩子的最愛也就有了罐頭裡的水果。只要吃到香蜜的罐裝水果,就什麼鬱悶都沒有了,軟軟甜甜的,是最好的安慰⾃⼰或犒勞⾃⼰的⼩禮物。
打開罐頭,看着面前透明的玻璃瓶里的水果,亮晶晶地發出光輝,好的東西太多欣賞不過來:
桔瓣是月牙形的,像彎彎的月亮,許多桔子瓣猶如若干個好兄弟圍坐在一起,好一個「無假存雕飾,玉盤余自嘗。」(南北朝蕭綱《詠橘詩》)掰一掰放進嘴裡,桔汁被咬出來,滋潤了喉嚨,咽進了肚子裡,酸甜了胃,叫人越吃越想吃。
桃肉有的白裡透紅,有的紅裡帶白,還有粉紅色的。桃子上的紅點像是王母娘娘臉上的紅暈,罐頭中的桃子包含着整個秋天的色彩。它們像愛心一樣張着紅撲撲的臉歡迎人們到來品嘗。
龍眼的果肉是白色的,你輕輕咬開它的果肉,像媽媽精心烹蒸的糯米。「圓若驪珠,赤若金丸,肉似玻璃……」這是明代學者宋珏對龍眼的描寫,可謂傳神。 軟味從果肉里湧出來,香香的,這種香味不是膩膩的,而是清新爽口的甜味,即使不愛吃甜食的人也不會扔掉。
水果罐頭根據它的名稱就知道罐頭裡的水果是什麼,像「水蜜桃罐頭」「荔枝罐頭」等。那裡有酸味的水果,甜味的水果,裡面大部分的種類是水果、糖和水,黏黏糊糊在一起。看着靚耀,吃着潤肺,想着垂涎三尺,罐頭水果常常勾起我們滿滿的食慾。一年暑假,有客人來家小住遊玩,我們把罐頭放在水缸浸了一個小時,涼涼爽爽的,主賓一起嘗新,味美全身。大夥拿起碗筷就大口大口地用筷子把水果肉往嘴裡塞,甜品到了嘴裡還沒有經過細嚼就囫圇吞下肚去,吃得太厲害了!後來直接拿起碗往嘴裡倒,大嘴使勁地吞抿,餘味還用舌頭舔舐。客人要回去了,既然他們這麼愛吃罐頭水果,家長於是買一兩瓶作為禮物送給客人,既在主人家吃到了水果,又能夠把罐頭帶回去,可謂一舉兩得。我們的好客舉動讓他們感激不已,主賓都盡情享受到了罐頭水果帶來的舒坦與愜意。
現代物流發達,不受地域、氣候影響,一年四季新鮮水果供應及時,儲存條件也越來越好。上世紀沒有普及冰箱,現在它是最普遍的家庭食物存儲物體,方便裝有各種各樣食物,並通過低溫保存。除了各種罐頭外,還有聽裝的、開袋即食的一些儲存方式,五花八門。
不辜負在最好時光⾥,遇見美⾷的精緻。舊年華,新鮮水果量少,我們的青春時代,罐頭是美好地在心底中的水果小「儲藏室」。[1]
作者簡介
丁耀明,浙江省金華市作家協會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