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袁明秀 巧手畫童年

重新導向頁面
巧手畫童年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巧手畫童年》中國當代作家袁明秀寫的散文。

目錄

作品欣賞

巧手畫童年

在我的印象中,麥稈,在我的家鄉陝南山區,是作為廢料處理的,最大的用途,就是成為冬季為牲口鋪圈使用的原材料。這一次,我作為陝西安康市漢濱區「新教育考察團」成員,來到江蘇省海門市學習、考察,在海門市德勝中心小學,親眼目睹了一群小學生,以麥稈為材料,製成「中國民間藝術一絕」的精美絕倫的工藝品的全過程。

這一過程,以及這一群孩子,給我的內心帶來了極強烈的震撼。

這一群孩子,就是該校「麥稈畫社團」的成員。

海門市德勝小學「麥稈畫社團」的負責人顧老師給我們介紹,德勝中心小學的「麥稈畫社團」成立於2016年,社團成員分別來自於四至五年級的學生,由30餘名孩子和六名指導老師組成。社團每周午下午在老師的指導下活動。

11月20日早晨,我們考察團隨本校趙紅星校長步入「麥稈畫社團」活動室的那一刻,我的目光緊緊地被陳列在室內的一幅幅麥稈畫作品吸攫住了。

這些作品,有花鳥魚獸類,有自然風光類,還有科幻類。這些畫製作精美,色澤明快,神態逼真,給人以一種返璞歸真的藝術享受。

活動室中央,是一張偌大的長方形的桌子,桌面上鋪着一大塊綠色桌布。桌面上擺放的是一捆質樸無華的麥稈,奶油色的漿糊,以及剪刀什麼的。圍着方桌的,是一群戴着紅底大花圍裙,戴着同款花色袖套的小學生。這些孩子,正專心致志地埋頭做着手工。

社團指導老師王靜燕向我們介紹說,這間活動室陳列的作品,全是出自社團的學生之手。

我目不轉睛地盯着這一群神情專注的孩子,簡直驚訝地說不出話來。

我一再表示,自己不敢相信這些作品是出自這些孩子之手。王靜燕老師自信地指名其中的一個女孩兒:「顧思宇,你站起來,給老師們介紹一下吧。」

這個叫做顧思宇的女孩,大大方方站起來,有條有理地一邊介紹,一邊示範。女孩說,這些畫,都是他們社團的同學在王老師的指導下,親手製作的。?

在這個五年級的女孩面前,我完全就是一個無知懵懂的孩童,聽了顧思宇同學關於麥稈畫製作的簡單介紹,我才第一次輕扣「麥稈畫」這扇藝術之門。

麥稈畫的製作工序十分複雜,整個製作過程全憑孩子們手工完成。孩子們從自己家裡拿來自己精心挑選出來的麥稈,先刨開整平,再用熨斗進行熨燙。熨燙時還要分輕重緩急靈活處理,在社團指導老師手把手的指導下,技術上吸收融合國畫、版畫、剪紙、烙畫等諸多藝術手法,使麥稈表面形成深淺不同的層次和變色,之後,再經過剪、裁、印、貼等工序,才能製作出既古樸典雅,又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的藝術品。

我對麥稈畫社團的孩子們以及他們的作品讚嘆不已。

麥稈畫社團負責人顧麗琴老師見我對這種藝術品特別感興趣,主動給我介紹說,麥稈畫是始於隋唐時代的宮廷工藝品,是我國古代藝術的一塊瑰寶。它和剪紙、布貼同屬於剪貼藝術,是民間藝術的一種形式,有「中國民間藝術一絕」的美稱。

顧老師還告訴我說,他們學校成立「麥稈畫社團」的初衷,是希望通過這種方式,喚醒孩子們內心的環保意識。因為,這些原材料,都是發動孩子們從自己家裡拿來的。想不到,孩子們的創造力、動手能力和想象力,完全超出了老師的估計,孩子們對麥稈畫的興趣被調動起來後,收到的效果,完全是意想不到的。

我留戀於這間不大的社團活動室,望着眼前這一群來自學校附近的孩子們,讚嘆着一幅幅栩栩如生的麥稈畫,如同走進了一個藝術聖殿。我欣賞着,讚嘆着。

顧老師還自豪地給我們介紹說,就在上周末,來自新西蘭的羅賓.巴克斯博士到學校來參觀,對孩子們製作的麥稈畫讚不絕口,還說,要把這種藝術品帶回自己的祖國。

是的,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在顧老師的鼓勵下,孩子們當場為我和來自紅旗小學的楊運菊老師當場製作一個小書籤。

分別叫做尹天奕和顧思宇的孩子,從容不迫地剖杆,熨燙,裁剪,上色,粘貼,僅僅二十分鐘左右,最卑微、最樸素的麥稈,居然就在我們目不轉睛的驚嘆下,一氣呵成了。

孩子們又在指導老師的指導下,在書籤的背面,工工整整的寫下:

親愛的袁老師:

祝福您身體健康,萬事如意!

德小:尹天奕

我無比珍愛地將書籤夾在我的講義夾中。

我收穫了此次考察最珍貴的禮物。

我久久凝視這張書籤,除了感動,還有激動。

這枚出自德勝中心小學的孩子之手的書籤,必定是孩子發自內心深處的生命藝術。我想,孩子們用這樣的方式,用自己的巧手畫出來的,不光是自己美好的童年,更是體現了孩子們超乎絕倫的辛勤和智慧,它所承載的,應該是中華傳統文化的內涵,傳承與創新。[1]

作者簡介

袁明秀,筆名冷月無聲。女,回族,小學教師,陝西省旬陽縣人。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