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三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三禮》,即《儀禮》、《周禮》和《禮記》。此名稱始於東漢鄭玄

西漢初年「禮經」原本是對《儀禮》的專稱,東漢鄭玄把《儀禮》、《禮記》、《周禮》列為《三禮》,並對《三禮》進行註解,撰有《三禮注》,唐代時「《禮經》」為《小戴禮記》,後人才逐漸稱《禮經》為《三禮》。

禮經向來難讀,其語言古奧,文辭簡略,素以難治著稱,例如禮經中的許多宮室建築結構、尺度等往往未曾涉及,且「歷代屢更,漸非其舊」,以致於讀禮之時,想像天子諸侯之宮室,往往形成空中樓閣。

乾隆初年下詔開三禮館,以為「《禮記》一書,尚未修纂[1]。又《儀禮》、《周禮》二經,學者以無關科舉,多未寓目。」隨着清廷異族統治秩序的漸趨穩固,加強禮制建設成為迫切之舉,至乾隆十九年(1754)《三禮義疏》定本刊刻,前後歷時十九年,堪稱一時盛舉。

《周禮》

《周禮》又名《周官》,是三禮之首,漢世初出,因與《尚書·周官篇》相混,改為《周官經》。西漢末列為經而屬於禮,故有《周禮》之名。這部書搜集了周王朝及各諸侯國官制及制度,以儒家政治理想加以增減取捨匯編而成。《周禮》共分六篇,包括「天官冢宰」、「地官司徒」、「春官宗伯」、「夏官司馬」、「秋官司寇」、「冬官司空」。其中,「冬官」一篇早已散佚,西漢時補以「考工記」,稱為「冬官考工記」。全書共分四十二卷。

《儀禮》

《儀禮》,又稱《禮經》或《士禮》,是先秦五經之一,它最初直接被稱作「禮」。該書大致形成於春秋後期,有人認為是孔子編訂的。孔子確實將禮作為教學的實踐環節。

《禮記》

《禮記》的內容主要是記載和論述先秦的禮制、禮意,解釋《儀禮》,記錄孔子和弟子等的問答,記述修身作人的準則。實際上,這部九萬字左右的著作內容廣博,門類雜多,涉及到政治、法律道德哲學歷史祭祀文藝、日常生活、曆法地理等諸多方面,幾乎包羅萬象,集中體現了先秦儒家的政治、哲學和倫理思想,是研究先秦社會的重要資料[2]

視頻

三禮 相關視頻

20100424《國學堂》曲說六經之儀禮篇
楊義堂講周禮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