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上海越劇院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上海越劇院是蜚聲海內外的國家級戲曲劇院,最早可以追溯到民國時期的雪聲劇團、玉蘭劇團等越劇劇團。1950年4月,雪聲劇團及雲華劇團的一部分合併為華東越劇實驗劇團。1955年3月,上海越劇院正式成立,由華東越劇實驗劇團所屬一團與華東越劇實驗劇團二團為基礎成立。袁雪芬任第一任院長。

劇院簡介

上海越劇院是國內外聞名的國家戲曲劇院。其前身國營華東越劇實驗劇團,由原雪聲劇團及雲華劇團部分成員合併組成,建立於1950年4月,隸屬華東軍政委員會文化部。1951年3月,劇團編入華東戲曲研究院後,吸收了東山越藝社的成員,成為華東越劇[1]實驗劇團一團。1954年初,由玉蘭劇團參軍的中央軍委總政治部文工團越劇隊,歸屬華東戲曲研究院,定名為華東越劇實驗劇團二團。1955年3月,華東戲曲研究院隨着華東大行政區的撤銷而停辦,由該院所屬的兩個越劇團和部分藝術幹部,建立了上海越劇院,由袁雪芬女士出任第一任院長,現為名譽院長。現任院長李莉、黨總支書記張群、藝術總監胡勖。劇院下設一團(男女合演)、二團(女子越劇,又稱紅樓劇團)、及三團(青年團)、藝術創作研究中心、業務辦公室等。

劇院概況

劇院在「百花齊放,推陳出新」的方針指引下,努力出人出戲,繼承革新和發展越劇藝術,滿足人民文化生活需要,作出了顯着成就。歷年來,創作、改編、整理的傳統戲、歷史戲和現代戲近400齣,湧現出一大批優秀劇目,產生了《梁山伯與祝英台》《西廂記》《紅樓夢》《祥林嫂》等代表作。共有50多出戲拍成了電影和電視劇。其中《梁山伯與祝英台》作為新中國拍攝的第一部彩色影片,1954年在捷克斯洛伐克卡羅維發利舉辦的第8屆國際電影節上,榮膺「音樂片獎」,《紅樓夢》被朝鮮國立藝術劇院移植改編成唱劇,還有不少劇目曾在第一屆全國戲曲觀摩演出大會、華東區戲曲觀摩演出大會中,榮獲劇目、導演、演出、音樂作曲、舞台美術等多個獎項。

劇院薈萃了許多成就卓越的藝術家。其中有主要演員袁雪芬、范瑞娟、傅全香、徐玉蘭、王文娟、張桂鳳、徐天紅、吳小樓、陸錦花、呂瑞英、金採風、周寶奎;編劇徐進、莊志;導演吳琛、黃沙、鍾泯、陳鵬;作曲顧振遐、陳捷、薛岩;舞美設計蘇石風、顧大良、陳利華、黃子曦等。

1959年、1960年,劇院又建立起男女合演實驗劇團和青年劇團,先後舉辦了學館和舞台美術、音樂作曲訓練班,培養了一批表演、舞美設計和作曲、伴奏人才,並從上海戲劇學院吸收了一批畢業生,出現了一大批後起之秀。其中有演員史濟華、劉覺、張國華;編劇薛允璜、吳兆芬;導演胡越;作曲蘇進鄒;舞美設計楊楚之、孫志賢、朱柳莊等。

20世紀70年代後期,劇院重建,大力扶植新人新作,產生了《忠魂曲》《三月春潮》《魯迅在廣州》《漢文皇后》《孔雀東南飛》《西園記》《淒涼遼宮月》《血染深宮》《蓮花女傳奇》《魂斷銅雀台》《第十二夜》《王子復仇記》《玉簪記》《真假駙馬》《花中君子》《狀元打更》《楊乃武》《蝴蝶夢》等一大批好戲。有的劇目在文化部舉辦的全國調演中獲獎,有的在上海市舉辦的戲劇節、藝術節中獲獎。其中《血染深宮》(原名《深宮怨》)榮獲文化部和中國劇協聯合舉辦的第五屆全國優秀劇本創作獎。

劇院現擁有四十多位具有高資質的編、導、音、美、演人才。演出實體有女子越劇的紅樓團、男女合演劇團及青年團(籌),匯集了錢惠麗、單仰萍、黃慧,方亞芬、陳穎、章瑞虹、華怡青、許傑、孫智君、王志萍、張承好、章海靈、張永梅等一批英才好角與高足新秀及近幾年嶄露頭角的楊婷娜,王清、盛舒揚、吳群、張宇峰、李旭丹,樊婷婷等一批優秀新生代演員和李莉、孫虹江、朱立喜、謝同妙、張豫美、黃耘瑛等編、導、音、美人才。

多年來,這一藝術群體,馳騁于海內外舞台,曾獲中國金唱片獎、中國戲劇梅花獎、中國文化部文華表演獎、上海戲劇表演藝術白玉蘭主配角獎、上海市優秀青年演「十佳」。近時創作演出的《舞台姐妹》獲』98上海國際藝術節優秀劇目獎,第九屆文華新劇目獎和表演獎;《梅龍鎮》獲第七屆中國戲劇節優秀劇目獎。為上海大劇院度身定製的新版《紅樓夢》,被稱為「展示上海文化風采的標誌之作」,榮獲上海市國慶50周年獻禮劇目「優秀劇目獎」。

2001年,劇院由文匯新民聯合報業集團委託管理。創作排演了《早春二月》《木棉紅》《救風塵》《被隔離的春天》《珍珠塔》《家》等大戲,兩次舉辦了「我喜愛的上海越劇新秀」評比演出活動。現代越劇《被隔離的春天》榮獲第十一屆中國人口文化獎金獎。

劇院本着「立足上海、活躍華東、走向全國、開拓海外」的演出方針,成功舉行了「上海越劇南方行」和「上海越劇西部行」等一系列大型巡演活動,做大做響上海越劇品牌,提升劇院競爭力。

2011年12月30日,上海越劇院改名為上海戲曲藝術中心上海越劇藝術傳習所,對外仍用原名。

主要作品

歷年來,劇院創作、改編、整理的傳統戲、歷史戲和現代戲共300多出,產生了《梁山伯與祝英台》[2]《西廂記》《紅樓夢》《祥林嫂》四大代表作,其中《梁山伯與祝英台》作為新中國拍攝的第一部彩色影片,1954年在捷克斯洛伐克舉辦的第八屆國際電影節上,榮膺「音樂片獎」。不少劇目在第一屆全國戲曲觀摩演出大會、華東區戲曲觀摩演出大會中,榮獲劇目獎、導演獎、演出獎、音樂作曲獎、舞台美術獎等。

進入80年代,劇院創作演出了《忠魂曲》《三月春潮》《魯迅在廣州》《漢文皇后》《花中君子》《孔雀東南飛》《西園記》《淒涼遼宮月》《血染深宮》《蓮花女傳奇》《魂斷銅雀台》《第十二夜》《王子復仇記》《玉簪記》《女皇與公主》《舞台姐妹》《楊乃武》《風雪漁樵》《沙漠王子》等一大批好戲。其中《血染深宮》榮獲文化部和中國劇協聯合舉辦的第五屆全國優秀劇本創作獎。

海外交流

劇院曾為蘇聯、朝鮮、蒙古、羅馬尼亞、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保加利亞、越南、阿爾巴尼亞、印度、印尼、緬甸、尼泊爾、阿富汗等國家的元首及政府領導人進行招待演出。並是建國後第一個出國表演的專業戲曲團體,先後赴德意志民主共和國、蘇聯、越南、朝鮮、新加坡、泰國、日本、法國、美國、荷蘭、比利時、盧森堡等國家演出,贏得盛譽,為中外文化交流作出了貢獻。此外,還多次赴香港和澳門、台灣地區演出,受到港、澳、台同胞及海外僑胞的熱烈歡迎。

所獲獎項

多年來,這一藝術群體,馳騁于海內外舞台,摘取了中國金唱片獎、中國戲劇梅花獎、中國文化部文華表演獎、上海戲劇表演藝術白玉蘭主配角獎、上海市優秀青年演「十佳d」等桂冠。近段時間來創作演出的《舞台姐妹》獲』98上海國際藝術節優秀劇目獎,第九屆文華新劇目獎和表演獎;《梅龍鎮》獲第七屆中國戲劇節優秀劇目獎。為上海大劇院度身定製的新版《紅樓夢》,被稱為「展示上海文化風采的標誌之作」,榮獲上海市國慶50周年獻禮劇目「優秀劇目獎」。

2001年,劇院由文匯新民聯合報業集團委託管理。創作排演了《早春二月》《木棉紅》《救風塵》《被隔離的春天》《珍珠塔》《家》等多台大戲,兩次舉辦了「我喜愛的上海越劇新秀」評比演出活動。現代越劇《被隔離的春天》榮獲第十一屆中國人口文化獎金獎。

主要演員

劇院現有主要演員:劉覺(代表作品《魯迅在廣州》《三月春潮》),華怡青(代表作品《紅樓夢》《梅龍鎮》《風雪漁樵》《魂斷銅雀台》),王志萍(代表作品《追魚》《蝴蝶夢》《孟麗君》《紅樓夢》),單仰萍(代表作品《紅樓夢》《孟麗君》《舞台姐妹》《虞美人》《家》),錢惠麗(代表作品《紅樓夢》《西廂記》《舞台姐妹》《韓非子》《真假駙馬》《啼笑因緣》《雙飛翼》),方亞芬(代表作品《蓮花女傳奇》《紫玉釵》《玉卿嫂》《西廂記》《啼笑因緣》),陳穎(代表作品《李娃傳》《斷指記》),章瑞虹(代表作品《孔雀東南飛》《風雪漁樵》《梅龍鎮》),黃慧(代表作品《碧玉簪》《救風塵》《雙飛翼》)。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