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下梅村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下梅村是中國福建省武夷山市武夷街道下轄的一個村,位於武夷山市東部,西臨梅溪,清代開挖的當溪穿村而過。

下梅村在清代曾是武夷岩茶的集散地,晉商萬里販茶路線的起點。村內保存有30多座清代民居,雕刻精美,當溪邊的鄒氏大夫第被列為福建省文物保護單位。2005年,下梅村列為第二批中國歷史文化名村[1]

概況

現留有清代古民居建築30多座,古民居「三雕」景觀資源尤其豐富。村落中祠堂、古井、老街、舊巷與民謠、山歌、龍舞、廟會交融出村落獨特的魅力,蘊藏着豐厚的人文景觀資源。

由於該村在梅溪下游,故名。清康熙乾隆年間,下梅村曾是武夷山的茶市,興盛一時,現仍保留具有清代建築特色的古民居30多幢。這些集磚雕、石雕、木雕藝術於一體的古民居建築群,是武夷山文化遺產的一部分。

下梅村位於武夷山景區以東,從武夷山度假區乘車6公里便可到達。

民族文化

下梅村,離武夷山國家風景名勝區[2]5公里,南接武夷山度假區、屬武夷街道辦管轄。全村占地面積為220141平方米,村落建築面積為124802平方米。全村現有人口2000多人,有村民500多戶。全村僅有一所村級小學,醫療點4處。村民多為漢族,也有畲族。主要姓有:鄒、江、方、陳、林、張、李、吳、王、彭、孫、岳、衷、郎、袁、黃、趙、鄭、劉、周、祝、范等。該村除江姓自宋代入居外,明代隆慶年間各姓遷入較多,如孫姓等。清代鄒姓又從江西南豐遷入,民國初期浙江龍泉各姓大量遷入下梅,上個世紀60年代閩中南地區貫徹國家移民政策,福清、惠安等移民入遷下梅,上個世紀70、80年代四川人口大流通時,有不少四川藉人口遷居下梅,使下梅形成多籍貫、多姓氏、多方言、多習俗的一個人口密集型大村落。經過一代代人的聯姻磨合,村落語言、民風、習俗趨於一致。村民具有多重信仰,大都以信仰佛、道教為主,有不少村民信仰基督教

下梅村落生態環境好,具有獨特的風水意象。山護村落,水養邑人,山環水抱營造了一個封閉安寧型的村落。下梅歷史上除土地革命時期發生過幾起國共之間的戰火劫亂外,從沒遭遇過嚴重的戰爭外患,日寇戰機轟炸赤石、公館、城關、星村、五夫時,也不敢貿然闖入下梅上空。平安祥和的下梅村,使村民擁戴社稷,守土勤耕,紳士、賢人注重村落禮教,辦學堂、私塾,修廟宇,捐公益。村民們恪守農事節氣,春種秋收。農閒之餘,參加鄉村寺廟的迎神賽會。下梅歷史上曾展示了民風蔚然的好風尚。

視頻

下梅村 相關視頻

武夷山下梅村
福建武夷山下梅村

參考文獻

  1. 下梅概括 >>> 景區簡介,武夷山下梅民俗文化旅遊發展有限公司
  2. 福建武夷山國家5A級風景區,馬蜂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