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裁判司署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中央裁判司署 |
---|
|
中央裁判司署(Central Magistracy)是香港昔日一所裁判司署,位於香港島中環亞畢諾道,屬於中區警署建築群之一,現為香港法定古蹟。
中央裁判司署前身建於1847年,至1913年拆卸重建,於1914年落成,翌年正式運作。建築風格呈現希臘復興式建築,其正立面建有混凝土建成的樑柱,而基座建有花崗岩護土牆。
裁判司署於1979年結役後,建築物曾經先後為最高法院、入境事務處、香港警務處所用。現時舊中央裁判司署被活化為「大館」的一部分。
歷史
中央裁判司署的第一代建築建於1847年。當時政府為節省押解時間,提高行政效率,故將中央裁判司署建於域多利監獄和舊中區警署附近。第一代建築只有一個法庭,設計亦非常簡單。後來政府覺得建築物無法有效發揮其功用,結構亦不穩固,故計劃將其拆卸重建。
1911年,工務司署展開興建新中央裁判司署的初步計劃。1913年,該建築拆卸重建,新建築於1914年落成,1915年4月正式開庭。1938年,中央裁判司署頂層進行加建工程,增設第三個法庭、裁判官辦公室、證人室和繳交罰款處,同時增設一個供少年犯使用的房間和等候室[1]。日治時期,中央裁判司署被日方用作民事法庭,至戰後被香港政府用作軍事法庭,審理日本戰犯。1964年起,中央裁判司署審理警察刑事偵緝處的案件[2]。廉政公署成立後,中央裁判司署亦審理貪污案件,包括1975年的葛柏案[3]。裁判司署於1979年遷出,建築物在1980年為最高法院所用。1984年後,部分地方被入境事務處用作遣送離境分科的辦公室[4]。此外,大樓亦曾經為香港警務處所用作會所用途。域多利監獄於2006年結役後,舊中央裁判司署連同前域多利監獄、前舊中區警署建築群被活化成「大館」。
特色
現存的第二代中央裁判司署屬希臘復興式建築[5],由紅磚砌成[6]。其面向亞畢諾道的正立面建有六根高19呎、由混凝土建成的多立克式樑柱,帶出莊嚴肅穆的感覺,而屋頂則由鋼鐵桁架支撐[7]。正立面另建有希臘風格的帶狀回紋裝飾、拱門及券心石。基座之護土牆由花崗岩砌築而成,地牢則設有拘留室。
基座之護土牆由花崗岩砌築而成,亦建有供裁判司出入的正門,門上刻有英國皇家徽章。建築物內亦特別設有獨立通道及地下隧道,以便職員安全押解囚犯進出裁判司署[8]。
中央裁判司署地下設有兩個樓高兩層的法庭,供兩位裁判司審理全港案件。兩個法庭以遊廊貫通,南面法庭側牆設有三個圓拱門供聽審的市民出入,門前有一混凝土簷篷[9]。除此之外,地下亦建有兩間供裁判司使用的房間。一樓則建有律師專用房間。
參考文獻
- ↑ Purcell Miller Tritton LLP. The Old Central Station and the Victoria Prison Hong Kong The Conservation Management plan. 2008: 36.
- ↑ 中央裁判處-裁判署在這些年來有甚麼改變?(無障礙瀏覽版本). www.hkmemory.org. [2020-03-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04).
- ↑ Fumbling over the Godber case.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25 January 1975.
- ↑ 立法會保安事務委員會及經濟事務委員會. 現時使用中區警署、域多利監獄和前中央裁判司署的部門的 擬議重置安排 (PDF). 立法會 CB(1)1495/02-03(02)號文件. 2003-04-28 [2020-03-31].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0-08-04).
- ↑ Former Central Magistracy.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11).
- ↑ 黃家樑. 藏在古蹟裡的香港. 三聯書店(香港). 2014: 51.
- ↑ 駱思嘉. 樂活‧散心文化導賞:中上環篇. 知出版社. : 144.
- ↑ 中區警署-中央裁判處導賞-地庫囚室(無障礙瀏覽版本). www.hkmemory.org. [2020-03-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04).
- ↑ 中區警署-中央裁判處導賞-法庭設計(無障礙瀏覽版本). www.hkmemory.org. [2020-03-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