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中美特種技術合作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中美特種技術合作所
圖片來自secretchina

中美特種技術合作所(Sino-American Cooperative Organization, SACO),簡稱為中美合作所。它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國美國軍事情報機構(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調查統計局美國海軍部情報署)合作建立的戰時跨國情報機構,成立於1943年1月。其目的是中美之間加強軍事情報的合作,共同打擊日本。《中美特種技術合作協定草案》第一條為:

為中美兩國共同對日作戰,組織中美特種技術合作所(簡稱中美所),交換日軍海陸空軍事情報和搜集中國大陸氣象情報,訓練游擊隊,挺進日軍後方,協助美軍在中國沿海登陸作戰,共同迅速殲滅日寇。

二戰同盟國勝利後,1946年1月中美合作所正式宣告解散。所內軍統局人員向軍統局報到繼續工作,其他人員則資遣[1] 。下轄情報站均停止活動,所屬醫院則移交其他醫院接收。1946年7月所有手續辦理完畢。

中美合作所的歷史作用

按照成立時的約定,中美合作所的主要任務是:

  • 擴大搜集與交換情報,分呈兩國最高統帥部參考;
  • 嚴密布置東南沿海的敵後情報網,準備策應美軍登陸;
  • 布置中國全國氣象網,制定氣象預報,提供美國海、空軍參考;
  • 偵譯敵方電訊、研究敵人動態;
  • 加強情報通訊、爭取情報的時效,使能制敵機先;
  • 擴大警特訓練,以達成防奸防諜,維護治安的任務;
  • 開展心理作戰;
  • 加強秘密破壞工作,摧毀敵人的軍事設施及軍用物資。

按照上述任務要求,中美合作不停加強偵蒐、制策,為取得對日作戰勝利做出極大卓越貢獻。如軍統局軍事情報處少將處長鮑志鴻聲稱中美合作所經過電訊偵測與密碼破譯,為美國準確提供了情報,使得美國空軍得以擊落日本海軍大將山本五十六的座機。中美合作所還建立了165座氣象台、通訊電台、觀測哨等,為作戰提供氣象信息,這些情報對美軍日後在太平洋上進攻日占島嶼和轟炸日本本土都起了重要作用。此外,中美合作所還對日進行了心理戰,如在中國淪陷區用秘密廣播進行干擾日本廣播並進行反宣傳,展開宣傳攻勢瓦解日軍士氣,或者加強抗戰宣傳,增強淪陷區中國人的信心。對經濟戰方面的工作如印製汪精衛政權儲蓄券的假鈔偷運到淪陷區,擾亂當地金融,並大量收購日貨與淪陷區物資運回大後方等。中美合作所存續期間,美國特工部門主持在各地舉辦了22個特工訓練班,美軍為軍統提供了9000餘噸特工器材、武器彈藥和軍用物資,裝備了10萬餘名軍統人員,加強了中方對日作戰的能力。二戰結束後,美國海軍公開讚揚中美合作所的軍事及氣象信息「成為美國太平洋艦隊和在中國沿海的美潛艇攻擊敵海軍的惟一情報來源」。

美國海軍宣稱從1944年6月至1945年6月,這些游擊隊斃敵23,540人,傷9,166人,俘獲291人,破壞橋樑209座,火車84輛,船舶141艘,倉庫97個。1945年3月22日,著名戰地記者Don Bell|Don Bell (radio broadcaster)搭乘PB4Y-2轟炸機|Consolidated PB4Y-2 Privateer在廈門市附近被擊落,他與七名倖存機員在中美合作所的游擊隊協助下獲救。他回憶說:「兩小時前我們被擊落,當時離最近的日軍軍營不到一里,我們遭到砲擊,被汽艇追逐,被日軍飛機搜索,而現在有人告訴我離最近的美國海軍據點只有80里,你可以想像我們有多興奮。24小時內我們就與美國海軍接上頭了。」

中美合作所與白公館、渣滓洞的關係

美國歷史學會會長魏斐德在其學術著作《間諜王:戴笠與中國特工》中論述三者關係:「從重慶歌樂山到沙磁區,毗連起伏的丘陵,廣闊的山谷地帶,長達13華里,縱橫20餘里,包括渣滓洞、梅園、楊家山、造時場、松林坡、白公館、五靈觀、紅爐廠、王家院子、熊家院子、小楊公橋、朱公館、步雲橋、嵐埡等地,都屬於「中美合作所」的特區。這個秘密隱藏的營地周圍有電網環繞,武裝巡邏守衛,對擅入者格殺毋論。從步雲橋到歌樂山的村落,全被封鎖,不讓老百姓通行。五靈觀等地的居民,均被強行趕出。在特區範圍內,除了持有特別通行證的美蔣特務外,一律不許進出。誤入者便被抓起來殺掉。」

在整個戰爭中,戴笠的人在美國物資和資金的援助下,把梯田改造成了一片具有800幢房屋的基地。整個基地包括兵營、操練場、兵工廠、靶場、教室、警犬房、鴿棚、無線電通訊室、一個監獄和審訊設施。……北面也就是最小的山谷中設有一個「嚴酷的監獄,關於它有很多不幸的故事」。自然,這就是在《紅岩》描述的集中營和酷刑室「白公館」。

在一定歷史時期內,一度出現了「中美合作所集中營」這種誤稱。這個名字,最早見於1956年8月16日四川省人民委員會公布的一批文物保護單位的名單,主要指位於重慶西北郊歌樂山磁器口之間,占地約5250畝的一片地區。事實上,中美合作所只和白公館、渣滓洞有部分空間上的重疊,時間上僅有很短時間的重疊,而且就時間和空間上的重疊來講,目前也沒有證據說明關押、刑訊政治犯和中共黨員與中美合作所有關係。

成立背景及過程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襲珍珠港成功,使美國最終參戰。美國與日本隔太平洋相望,打擊日本必須主要依靠海軍空軍,掌握足夠的氣象地理及軍情信息就成了重要的工作。而美國認為中國在地理位置上占有優勢,可以為美國提供這些信息。為了戰勝日本,美國必須要同中國的軍情機構合作,在中國成立一個軍事情報機構,為中美共同打擊日本提供相應情報。1942年5月,美國海軍上校梅樂斯奉命來到中國,主要任務是「搜集情報和騷擾日本」。在中國駐美武官蕭信如的幫助下,梅樂斯軍統戴笠取得了聯繫,並就合作事宜進行了磋商。

1943年初中美雙方共同擬定了一份名為《中美合作所協定》的條約。中美合作所的成立得到了羅斯福蔣介石的批准,成立於1943年4月15日,一說為1943年7月1日,結束於1946年1月,一說為1946年5月。中美合作所直接隸屬於中美兩國最高軍事統帥部,總部設在中國重慶西北郊的歌樂山下楊家山。成立時,美國海軍部長法蘭克·諾克斯|Frank Knox,中華民國外交部部長宋子文、杜諾萬|William J. Donovan少將、蕭信如上校和梅樂斯、戴笠先後簽名。軍統領導人戴笠、美國海軍上校梅樂斯分任主任。中美合作所主要有情報組、氣象組、心理組、軍事組和秘密行動組等部門組成。

參考文獻

  1. 資遣,businessto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