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式双发轻轰炸机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九九式双发轻轰炸机(九九式双発軽爆撃机)是1937年,日本帝国陆军[1] 受到在中国战场出现的苏制SB-2轻型轰炸机的影响,要求川崎航空机研发的新式轻型轰炸机,此乃九九式双发轻轰炸机(Ki-48)的由来。
设计特点
此机为金属制中单翼机,后三点式起落架,机身前部为较粗的炸弹舱,后部为较细的机尾,1939年原型机试飞时机尾有振动,故要加强机尾结构强度和加大垂直尾翼面积。此机的主翼设计来自先前失败的Ki-45双引擎战机,优秀的设计后来也被Ki-45改二式复座战斗机屠龙所采用。另外,本机的零件有许多均与屠龙互相通用,生产设备仅需要做些许修改就可以使用,这也对Ki-45改的生产速度提升做出了贡献。同样的主翼设计概念,在小修正后也被后继的Ki-62、Ki-102、Ki-106所继承下去。
比起载弹量跟续航力,九九式更重视的是与战斗机同等的速度与运动性能,主要任务为击破机场地面上的敌军战机,以及对敌军地上部队进行反复攻击。由此可以看出日本陆军对于九九式独特的战术运用思想。[2]
主要型号
- 九九式一型:九九式基本型,共生产了557架。
- 九九式二型甲:改用更大马力发动机以增加载弹量,改用更大口径防卫机枪并加大航程。
- 九九式二型乙:在机翼加上减速板以作为俯冲轰炸机,九九式二型共生产了1,408架。
基本资料(九九式二型甲)
- 乘员: 4名(驾驶员、轰炸定向员、射手〔前后各一员〕)
- 机长: 12.75米
- 翼展: 17.45米
- 机高: 3.8米
- 翼面积: 40平方米
- 空重: 4,550公斤
- 载重: 6,500公斤
- 最大起飞重量: 6,750公斤
- 发动机: 两具中岛Ha-115气冷式发动机(各1,130匹马力)
- 最快时速: 505公里/小时(在5,600米高空)
- 航程: 2,400公里
- 昇限: 10,100米
- 武装:3支八九式机枪和800公斤炸弹
实战
1940年7月投入中国战场,日军第16战队首先来到中国山东济南,山西运城和河南新乡,第90战队也来到中国湖北汉口和宜昌,第8战队进驻缅甸,1943年6月6日,一队九九式双发轰炸机空袭中国空军梁山基地,当中有3架被中国空军飞行员周志开击落,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此机转战南洋各战区,当中最南曾空袭澳洲达尔文港,后来盟军各种新式战斗机相继出现,此机不敌唯有退居二线,不过此机也曾参与冲绳战役。
使用者
- JPN
- 日本帝国陆军航空队
- ROC
- 抗战胜利后,九九式双轻轰炸机是留在中国最多的日军轰炸机,1945年10月,中华民国空军第6大队第5中队装备了九九式,驻防在北平南苑机场,曾参加国共内战至1946年6月
- PRC
- 中国人民解放军也在东北找到一架九九式双轻轰炸机,它在第7航校使用至1952年,现藏于北京小汤山航空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