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二曲街道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二曲街道,隶属于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地处周至县北部。东与辛家寨镇相邻,南与马召镇相连,西南与广济镇接壤,西与侯家村镇毗连,西北与杨凌示范区毗邻,北与咸阳市武功县隔渭河相望,东北与富仁镇为邻,总面积29.5平方千米。境内名胜古迹有全国重点文保单位唐八云塔、城隍庙、万寿宫等。截至2020年6月,二曲街道下辖15个村(居),其中:6个社区、9个行政村。2011年,二曲街道总人口82422人,农业总产值达到0.955亿元,工业增加值7.9亿元,社会商品销售总额达1.3亿元。[1]

中文名: 二曲街道

行政区类别: 街道

所属地区: 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

地理位置: 周至县北部

面 积:29.5 km²

下辖地区: 6个社区、9个行政村

政府驻地: 影西路4号

电话区号: 029

邮政区码: 710400

气候条件: 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

车牌代码: 陕A

人 口: 82422人(2011年)

历史沿革

地名由来

因境内有明末清初著名学者李二曲(名颙)而得名。另有一说,二曲镇以周至县的山曲水曲,而得名二曲。

建置沿革

北周建德三年(574年),周至县治由终南迁至此。

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改为宜寿县。

唐肃宗至德元年(756年),复为周至县。

明初,县城内的行政区名为“宣化坊”。

清袭明制,县城城区归仙金乡,县城内为“兴仁里”。

民国前中期沿用清制,中区驻地在“县镇”。

1949年前夕,易名“县城镇”。

1955年,又易名城关镇。

1956年9月,改城关镇为城关乡。

1958年10月,成立为城关公社。辖5管区、38生产大队。

1964年更名为城关镇。

1980年,设置1“县辖镇”,与城关公社平行,驻地镇丰,辖11大队。城关镇驻地镇东,辖1社区、5街12巷。

1984年6月3日,改名为二曲镇。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截至2011年末,二曲街道辖城东、风泉、城中、城西、云塔、淳风苑6个社区;镇东、镇丰、八一、渭旗、渭泉、渭中、小寨子、下孟、南辛头、北辛头、胡家堡、李家村、渭滩13个行政村;下设127个村民小组。

区划现状

截至2020年6月,二曲街道下辖15个村(居),其中:6个社区、9个行政村。办事处驻影西路4号。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二曲街道地处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北部。东与辛家寨镇相邻,南与马召镇相连,西南与广济镇接壤,西与侯家村镇毗连,西北与杨凌示范区毗邻,北与咸阳市武功县隔渭河相望,东北与富仁镇为邻。辖区东西最大距离4千米,南北最大距离11千米,总面积29.5平方千米。为县人民政府驻地。

地形地貌

二曲街道地处关中平原,地势平坦。境内主要以渭河漫滩、黄土台塬为主。

气候特征

二曲街道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其特点是四季分明,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少雨雪,春秋时有连阴雨。多年平均气温13.3℃,1月平均气温-0.8℃,极端最低气温-20℃;7月平均气温26.2℃,极端最高气温41.8℃。最低月平均气温-4℃,最高月平均气温32℃。年平均降水量674.3毫米,降雨主要集中在每年的6—9月。

水系水文

二曲街道境内河道属黄河流域渭河水系。主要河流有渭河、沙河、清水河等。河流总长度18千米,河网密度0.62千米/平方千米。

自然灾害

二曲街道境内自然灾害主要有干旱、洪涝、连阴雨等,主要发生在7—9月。

自然资源

二曲街道境内已探明主要有陶粒黏土、砖瓦用黏土、建筑用沙石等。

人口

截至2011年末,二曲街道总人口82422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6.74万人,城镇化率81.8%。另有流动人口14919人。总人口中,男性42283人,占51.3%;女性40139人,占48.7%;14岁以下10594人,占12.87%;15—64岁64880人,占78.69%;65岁以上6948人,占8.44%。总人口以汉族为主,达8.22万人,占99.9%。2011年,二曲街道人口出生率5.8‰,人口死亡率2.7‰,人口自然增长率3.1‰。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2794人。

经济

综述

财税收支

2011年,二曲街道财政总收入540万元,比上年增长130.4%,是1949年的48倍,比1978年增长32.5倍。

人民生活

2011年,二曲街道农民人均纯收入7720元。

第一产业

2011年,二曲街道农业耕地面积21169亩,人均0.64亩。农业总产值1978年达0.24亿元,2011年达到0.955亿元,比上年增长12.3%。

种植业

二曲街道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2011年,二曲街道粮食生产9458吨,人均116千克。其中小麦46970吨,玉米4761吨。二曲街道主要经济作物有猕猴桃、苗木、蔬菜等。2011年,二曲街道蔬菜种植面积0.177万亩,产量4350吨,主要品种有辣椒、西红柿、黄瓜、茄子、青菜、大蒜等。

林业

截至2011年末,二曲街道农民住宅四旁树木11.3万株,林木覆盖率22.5%,活立木蓄积量275万立方米。2011年,二曲街道水果种植面积3343亩,产量10056吨,主要品种有猕猴桃、杂果等,其中猕猴桃产量10004吨。

畜牧业

二曲街道畜牧业以饲养牛猪、牛、羊、家禽为主。2011年,二曲街道生猪饲养量2.6万头,年末存栏1.5万头;羊饲养量860只,年末存栏470只;牛饲养量466头,年末存栏372头;家禽饲养量10.3万羽,上市家禽4.3万羽。2011年,二曲街道生产肉类937.1吨,其中猪肉854.7吨,牛肉122.2吨,羊肉5.8吨;禽蛋486吨,鲜奶125.6吨;畜牧业总产值0.37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38.7%。

第二产业

2011年,二曲街道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家,职工90人,实现工业增加值7.9亿元,比上年增长18%。

第三产业

国内贸易

截至2011年末,二曲街道商业网点653个,职上2300人。6家大中型企业相继落户境内。2011年,二曲街道社会商品销售总额达1.3亿元,比上年增长16.6%;城乡集市贸易成交额1.6亿元,比上年增长13.2%。

邮电通信

截至2011年末,二曲街道邮政网点5个,投递路线单程总长度15千米,投递点42个,乡村通邮率100%;全年投递国内函件0.81万件,国内汇票业务完成0.13万笔,国内异地特快专递信件完成0.18万件,征订报纸1.7万份、期刊0.8万册。电信企业3家,服务网点26个;电话交换机总容量20000门,固定电话用户0.96万户,比上年增加168户,电话用户普及率53%,比上年提高0.1%;移动电话用户6.9万户,比上年增加1700户,移动电话普及率80.6%,比上年提高3%;宽带接人用户3500户,比上年增加760户。

交通运输

二曲街道交通便利,310国道横贯东西,与陇海铁路并行;108国道纵贯南北,将西宝南线、陇海铁路与西宝高速公路相连。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截至2011年末,二曲街道幼儿园(所)26所,在园幼儿5632人,专任教师256人;小学9所,在校生6800人,专任教师240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2400人,专任教师69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2011年,二曲街道教育经费达0.29亿元,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0.2亿元,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0.078亿元,预算内教育事业费0.21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7.6%、11.3%、8.5%、5.1%。

文化事业

截至2011年末,二曲街道文化站1个,村(社区)文化中心19个,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公共图书室20个,建筑面积450平方米,藏书48000余册;还有多功能厅等娱乐设施。文化行业从业人员24人,其中事业单位从业人员4人。地方特色民间艺术有渭旗锣鼓、龙灯、耍狮子、跑竹马、赶旱船等。截至2011年末,二曲街道扩音广播喇叭32只,通响率100%。有线电视用户1.2万户,其中数字电视用户0.48万户,电视综合覆盖率100%。

体育事业

截至2011年末,二曲街道体育场地25个。100%的城市社区和村安装了健身器材,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员占常住人口的45%。

卫生事业

截至2011年末,二曲街道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14个,其中卫生院1个;病床30张,其中公立卫生机构床位20张,每千人拥有医疗床位1张,固定资产总值900万元。专业卫生人员45人,其中执业医师8人,执业助理医师11人,注册护士26人,平均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0.8人、执业(助理)医师0.6人、注册护士1人。2011年,二曲街道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率为267.2/10万,农村安全饮用水普及率98%,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38%,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3.2万人,参合率98%;孕产妇死亡率0.6/10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婴儿死亡率、新生儿死亡率分别为0.4‰、0.6‰、0.5‰。

社会保障

2011年,二曲街道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2131户,人数4980人,支出1356.5万元,比上年增长3%,月人均226.99元,比上年增长2%;城市医疗救助68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1599人次,共支出8万元,比上年增长2.5%。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578户,人数1599人,支出213万元,比上年增长3.5%,月人均111元,比上年增长3%;农村五保分散供养33人,支出12.6万元,比上年增长3%;农村医疗救助49人次,支出5.08万元,比上年增长2%;农村临时救济121人次,支出407万元,比上年增长2%。2011年,二曲街道自然灾害受灾人口726人,紧急转移安置398人,农作物受灾面积10800亩,倒塌房屋343间,直接经济损失340万元,救灾支出280万元。

历史文化

八云塔

八云塔位于陕西省周至县城中心,原名瑞光寺塔,因塔身底层四面各有两块显著的阴湿痕迹,虽大旱而不干,形似八朵浮云,故民间俗称八云塔。八云塔是一座方形十一层仿木结构密檐式空心砖塔。塔身底部第一层较高,其上各层渐为变矮,塔顶已残,通高36.7米,塔体全部为砖砌,最底层砖砌于周边略大于塔体的青石条上,青石条因全部被封于塔基中,所以无法知道其厚度。塔基近年又经加固,现周边砌砖,地表铺设仿古青砖。经实测,方形塔基高1.01米,边长21.2米,塔身底部第一层高8.06米,边长9米,北面有一券拱塔门,门洞高2.96米,宽1.52米。塔壁厚3米,东、西、南三面各有一假券洞,假券洞高1.48—1.53米,宽1.4—1.5米,进深0.84米,在一层塔檐下每面各有两朵仿木结构一斗三升砖斗拱,四个角各有一朵一斗三升转角斗拱,第一层塔檐为十一层砖叠涩出檐,檐下部有两层棱角牙子,檐上又有十一层砖反叠涩砌筑。第二层南北两面各有一券门,第三层东西两面各有一券门,第四层北面有一券门,第五层东面有一券门,至第六层开始各层券门依次南北向和东西向错开,如第六层在南北两面辟门,第七层则在东西两面辟门,依此类推,至第十一层即顶层时,东西两面应该各有一券门,现顶层残损,呈凹口状,应该是券门塌陷而致。塔身第二层至第五层的每层四面各有四根砖砌方形隐柱,柱头有一朵坐斗,这些隐柱使塔身第二层至第五层的各面分为三开间,第六层以上无开间,皆为密檐,朴素无饰。整个塔身收分柔和,外观庄严古朴。2001年6月25日,八云塔被国务院列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风景名胜

周至水街沙沙河景区

周至水街沙沙河景区是AAAA级景区。沙河原本是周至县城一条古老的绕城河,全长43.4千米,河道宽65米,流域面积137.37平方千米,流经周至县城段为4.6千米。这里曾经污水横流、垃圾成堆,严重影响了周至城区的整体形象。2010年,周至县启动县城新区建设,规划将沙河作为新区景观核心,分期实施沙河治理改造工程。沙河湿地公园于2014年5月1日正式开园试运营,是西部首家免费开放的水主题的景区。

视频

爱剪辑-二曲街道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