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五事件
背景
五一五事件是發生於1932年(昭和7年)5月15日由日本帝國海軍基層軍官發動的流產政變。同時參與政變者還有日本帝國陸軍候補生與血盟團事件的殘存分子。
在倫敦海軍條約簽署後,日本海軍的規模遭到更進一步的限制,引起基層官兵的不滿,興起推翻政府的風潮與運動,並改為由軍法統治。這項運動與日本帝國陸軍內部的秘密組織櫻會的宗旨目的不謀而合。這些海軍軍官與井上日昭以及由井上所帶領的血盟團搭上線,他們認同井上日昭對於發起昭和復興的看法,並認為「剷除」政府首長與財閥人物是有其必要的。
1932年3月,血盟團事件爆發,井上的人馬原本預定大規模刺殺二十個目標人物,不過最後只刺殺了前任的大藏大臣、立憲民政黨高層井上準之助,以及三井集團的局長團琢磨。
計劃與過程
1932年5月15日,日本帝國海軍軍官,日本陸軍候補生,以及民間右翼分子(包括大川周明、頭山滿等人)將策劃已久的暗殺行動重新搬上檯面,以酬血盟團未竟之志。
當時的政變主謀三上卓將參與者分成三隊,分別襲擊總理大臣官邸、內大臣牧野伸顯官邸、執政黨立憲政友會的總部、三菱銀行及警視廳還有幾個東京都的變電所,有意使首都東京陷入混亂的狀況。
總理官邸
當時的內閣總理大臣犬養毅就是被11名廿歲出頭的海軍軍官在總理官邸刺殺。臨終前的遺言「有話好說」以及暴徒的答覆「毋須贅言,下手!」成為著名語錄。早先的刺殺計畫還包括刺殺著名的諧星查理·卓別林,因為他是「在日本流布頹廢文化的元兇」,當時他剛好拜訪日本。不過就在犬養毅不幸遇害的同時,他的三子犬養健正在跟卓別林觀賞相撲而逃過一劫。
總理官邸以外
暴徒也攻擊了內大臣牧野伸顯的住處,還有警視廳,元老、立憲政友會前黨魁西園寺公望的住處與辦公室,對三菱銀行還有幾個東京周圍變電所投擲手榴彈。
審判
撇開殺害首相不談,由於政變規模小,預謀的政變到頭來還是一無所有;又缺乏建立政權的具體計劃,所以完全失敗。發動政變的暴徒事後搭乘計程車到警察總部,被憲兵隊圍起來之後束手就擒。
十一個殺害犬養的兇手遭到軍法起訴;但是,在審判前,一份由三十五萬人以鮮血署名的請願書被送到法庭,請願書是由全日本各地的同情兇手的民眾發起簽署,請求法庭從寬發落。在審判過程中,兇手們反而利用法庭作為宣傳舞台,「弘揚」他們一片對天皇的赤誠與耿耿忠心,激起大眾更多的同情心,呼籲改革政府與經濟。除了請願書之外,法庭還收到另一份求情書,是由十一位新潟縣的年輕人寄來的。他們請求代替十一位軍官一死,並同時附上十一根手指表示他們的衷意。
結果
法院最後果然「從(極)寬發落」,媒體也對殺害首相的兇手關沒幾年就會被放出來表示毫無疑問。對於這個五一五事件的陰謀者日本軍部來說,這樣的重案卻有這樣的輕判就是對與軍權對抗下的法制與民主政府更進一步的侵蝕。五一五事件的結果就是在同年5月26日成立以海軍大將齋藤實為首的所謂「舉國一致」的內閣,日本政黨內閣時代結束。間接地,五一五事件導致了1936年的二二六兵變的發生,以及日本軍國主義的發展。
影片
參考文獻
- ↑ 政治的日常》被戰雲覆蓋的政黨政治:(下)五一五事件,犬養毅之死,自由時報,2018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