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岡山市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井岡山市位於江西省西南部,東鄰泰和縣,北接永新縣,南臨遂川縣,西接湖南省茶陵縣、炎陵縣。總面積1276平方千米①。總人口15.6萬人,其中非農業[1]人口4萬人。
全市轄2個街道、5個鎮、12個鄉:茨坪街道、黃竹坳街道、廈坪鎮、龍市鎮、古城鎮、新城鎮、大隴鎮、拿山鄉、黃垇鄉、下七鄉、長坪鄉、坳里鄉、鵝嶺鄉、柏露鄉、茅坪鄉、葛田鄉、荷花鄉、睦村鄉、東上鄉。共有11個居委會、106個行政村。市政府駐紅軍路。
地處湘贛兩省交界的羅霄山脈中段。中部群峰突兀,南北山勢低平,山間盆地眾多。井岡山主峰海拔1586米。境內有高速公路、國道、省道、市鄉公路25條,交通幹線有:井岡山至吉安、南昌線,井岡山至遂川、贛州線,井岡山至湖南炎陵、長沙線,井岡山至永新、萍鄉線。贛粵——泰井高速公路直達井岡山。
井岡山市是「全國首批百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全國雙擁模範城」、「第一批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中國旅遊勝地四十佳」之一、「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4A級風景旅遊區」。保存完好的革命舊址遺蹟有100多處,其中24處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處被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5處被列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井岡山風景名勝區面積為261.43平方千米,分為11個景區,76個景點,460多個景物景觀。已先後開發了茨坪、龍潭、主峰、黃洋界、茅坪、龍市等6大景區、30多處景點。
歷史沿革
有一小溪(江)流入四面環山、形狀似「井」的山坑中,故稱此溪為「井江」,因村建在其山坑的平地上而得名「井江山村」,「江」當地讀「崗」,後演變為井岡山村。
原為永新、遂川縣地。土地革命戰爭時期,為中國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解放前,井岡山沒有獨立的行政建制,是一個「人口不滿兩千,產谷不滿萬擔」的偏僻小山村。1950年在茨坪成立井岡山特別區,屬遂川縣。1957年改設國營井岡山綜合墾殖場。1959年成立井岡山管理局,歸省直轄。1968年改稱井岡山革命委員會,1977年恢復省屬井岡山管理局。1981年撤局設縣,1984年撤縣設市。
1984年12月13日,國務院(國函字[1984]175號)批准,撤銷井岡山縣,設立井岡山市(縣級)。
元至順年間析永新縣置永寧縣。1914年改稱寧岡縣。1958年省入永新縣,1960年復縣。
2000年5月11日,國務院(國函字[2000]40號)批准,將縣級井岡山市和寧岡縣合併,組建新的縣級井岡山市,市政府駐廈坪鎮。2005年7月成立井岡山管理局。
1982年2月,井岡山縣恢復茨坪鎮(贛政廳字[1982]16號)。
1993年,寧岡縣撤銷古城鄉、新城鄉,設立古城鎮、新城鎮(贛民字[1993]53號批覆)。
1984年,寧岡縣古城公社分設古城、坳里鄉;葛田公社分設葛田、荷花鄉(贛府廳字[1984]198號)。
1994年8月26日,寧岡縣撤銷大隴鄉,設立大隴鎮(贛民字[1994]138號批覆)。至此,寧岡縣轄:龍市鎮、古城鎮、新城鎮、大隴鎮、鵝嶺鄉、東上鄉、柏路鄉、葛田鄉、茅坪鄉、睦村鄉、荷花鄉、坳里鄉。
2000年,全市轄1個街道、5個鎮、12個鄉。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2],全市總人口145769人;其中:茨坪街道15811人、廈坪鎮8321人、龍市鎮21162人、古城鎮12610人、新城鎮7207人、大隴鎮4159人、拿山鄉10644人、黃坳鄉6599人、下七鄉7423人、長坪鄉1703人、坳里鄉3722人、鵝嶺鄉6282人、柏露鄉3085人、茅坪鄉3546人、葛田鄉6401人、荷花鄉3032人、睦村鄉6896人、東上鄉7774人、井岡山企業集團9392人。
2002年底,井岡山市面積1270平方千米,人口15.0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3.7萬人。轄2個街道、5個鎮、12個鄉,12個居委會、106個行政村。市政府駐廈坪鎮。
2003年底,全市總人口15萬人。轄1街道5鎮12鄉。(江西民政廳網站註明是「2街道5鎮12鄉」,包括黃竹坳街道)
視頻
井岡山市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農業戶口和非農業戶口有啥區別? ,搜狐,2016-09-21
- ↑ 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據公報,中國政府網,2012-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