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業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保險業 |
中文名: 保險業 通 過: 契約形式 類 型: 行業 目 的: 用以補償被保險人 |
保險業是指將通過契約形式集中起來的資金,用以補償被保險人的經濟利益業務的行業。
保險是指投保人根據合同約定,向保險人支付保險費,保險人對於合同約定的可能發生的事故因其發生而造成的財產損失承擔賠償保險金責任,或者當被保險人死亡、傷殘和達到合同約定的年齡、期限時承擔給付保險金責任的行為。
保險市場是買賣保險即雙方簽訂保險合同的場所。它可以是集中的有形市場,也可以是分散的無形市場。
按照保險標的的不同,保險可分為財產保險和人身保險兩大類。
財產保險是指以財產及其相關利益為保險標的的保險,包括財產損失保險、責任保險、信用保險、保證保險、農業保險等。它是以有形或無形財產及其相關利益為保險標的的一類補償性保險。
人身保險是以人的壽命和身體為保險標的的保險。當人們遭受不幸事故或因疾病、年老以致喪失工作能力、傷殘、死亡或年老退休時,根據保險合同的約定,保險人對被保險人或受益人給付保險金或年金,以解決其因病、殘、老、死所造成的經濟困難。
按照與投保人有無直接法律關係,保險可分為原保險和再保險。發生在保險人和投保人之間的保險行為,稱之為原保險。發生在保險人與保險人之間的保險行為,稱之為再保險。[1]
概況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保險市場的發展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1980 年,國內保險業務恢復,全國保費收入僅4.6億元。2000年,全國保費 收入達1596億元,年均增長34%,但是在發展過程中還存在許多問題。從世界保險業現狀看,我國保險業發展水平還相當低。1999年,我 國人均保費(保險密度)才110.58元(約合11.4美元),與瑞士的4654.3美元、美國的2722.7美元和香港的1072.8美元相比,相距甚遠,位 居世界第78位;保費收入占GDP的比重(保險深度)才1.49%,位居世界第66位,而發達國家一般為10%左右。從國內保險市場發展看,還存在 競爭主體偏少,壟斷程度較高;中介市場和再保險市場發展嚴重滯後;保險產品單一,服務方式和手段落後;保險公司資本金不足,資產質量不高等問題。
促進保險市場發展,在發展中解決上述問題,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項重要任務。
(一)增加保險機構,擴大保險市場。逐步增加中資保險公司的數量;對經營管理水平較高、償付能力充足、沒有嚴重違法違規行為的股份制公司,增批分支機構;逐步增設一批新的代理、經紀和公估保險中介機構,發展中介市場;適當增加新的再保險公司,培育再保險市場。
(二)深化體制改革,完善市場主體。按照現代企業制度,改造國有保險公司;規範股份制保險公司的法人治理結構,繼續執行分業經營政策。
(三)鼓勵創新,完善服務。精心設計和不斷完善保險品種,提供更多既安全又具有競爭力的險種,滿足社會各方面的需要。
(四)防範風險,加強監管。督促保險經營機構建立和完善內控制度,防範和化解經營風險;堅決打擊非法保險活動,取締非法保險機構;規範保險公司和中介機構的經營行為,創造依法經營、公平競爭的環境,嚴肅查處欺詐和誤導投保人的行為,維護保險市場的正常秩序。
相關概念
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
我國保險業經歷了一個曲折發展的過程。中國人民銀行、財政部等曾在不同的歷史時期行使過對保險業監管的職能。1949 年10月新中國 成立後,中國人民保險公司成立,受中國人民銀行領導。從20世紀50年代後半期起,我國保險業進入長時間的低谷狀態,對保險業的監管也就停滯不前。1979年4月,國務院批准逐步恢復國內保險業務,保險業仍由中國人民銀行監督管理。1985年3月3日,國務院頒布的《保險企業管理暫行條例》規定:「國家保險管理機關是中國人民銀行」。之後,中國人民銀行逐步建立和加強了監管保險業的內設機構。1995年7月,中國人民銀行成立保險司,專司對中資保險公司的監管。同時,中國人民銀行加強了系統保險監管機構建設,要求在省級 分行設立保險科,省以下分支行配備專職保險監管人員。
隨着銀行業、證券業、保險業分業經營的發展,為了更好地對保險業進行監督管理,國務院於1998年11月18日,批准設立中國保監會,專司全國商業保險市場的監管職能。
中國保險行業協會
中國保險行業協會成立於2001年3月12日,是經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審查同意並在國家民政部登記註冊的中國保險業的全國性自律組織,是自願結成的非營利性社會團體法人。2007年12月17日,根據中國保監會《關於加強保險業社團組織建設的指導意見》(保監發 118號)精神,中國保險行業協會召開第三屆會員代表大會並成功實現了換屆,順利開展了體制機制改革,建立了專職會長負責制,穩步推進人員隊伍規範化、專業化、職業化建設。
保險公司
以經營保險業務為主的經濟組織就是保險公司。保險公司具有其他金融機構
保險公司的運作是以科學分析和專業知識為基礎的綜合性經營活動。它強調按照客觀經濟規律、自然規律、技術規律和保險活動本身的規律,合理而有效地組織經營。保險公司的經營原則是大數法則和概率論所確定的原則,保險公司的保戶越多,承保範圍越大,風險就越分散,也才能夠在既擴大保險保障的範圍,提高保險的社會效益的同時,又集聚更多的保險基金,為經濟補償建立雄厚的基礎,保證保險公司自身經營的穩定。
組織形式
保險業的組織形式依其經營主體的不同,可分為以下四種類型:
(一)國家經營保險組織
又稱公營保險,指國家、地方政府或者其他公共團體所經營的保險機構。
(二)公司經營保險組織
屬民營保險組織之一。根據責任形式,公司包括有限責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無限公司等形態。股份保險公司組織具有經營靈活、業務效率高的特點,但由於公司的控制權操縱在股東手中,被保險人的權益易受到限制和忽略,因而各國立法上均對公司經營保險組織進行監督管理。
(三)保險合作組織
屬民營保險中非公司形式的一種,是一種由社會上需要保險保障的人或單位共同組織起來採取合作方式辦理保險業務的組織。有相互保險合作社、相互保險公司、保險合作社等形式。
(四)個人經營保險形式
世界上只有英國法律允許個人為主體作為保險承保保險業務。個人承保保險業務是通過勞合社這一組織開展的。勞合社是保險市場上的一種特殊現象,它自 1871年以勞埃德公司的名義向政府註冊以來存在至今。按我國原《保險企業管理暫行條例》的規定,我國保險事業的組織體制是由國家保險管理機關、中國人民保險公司、其他保險企業和農村互助保險合作社組成的。
現行《保險法》規定:保險公司的組織形式應當採取國有獨資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關於國有獨資保險公司和股份有限保險公司,除保險法有特別規定的外,適用我國《公司法》的有關規定。至於保險公司的其他組織形式,如相互保險公司等,可以根據保險業改革和發展的情況,由法律、行政法規另行規定。根據國務院批准中國人民銀行《關於中國人民保險公司機構體制改革方案的報告》,今後中國人民保險公司將改建成中國人民保險(集團)公司(簡稱「中保集團」),以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需要 。改建後的中保集團下設三個子公司,即中保財產保險有限責任公司、中保人壽保險有限責任公司和中保再保險有限責任公司, 分別經營財產保險、人身保險和 再保險業務。中保集團將體現商業化原則,堅持集團化經營和實行分業經營。
我國現狀
雖然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各領域發展面臨增速換擋、結構調整陣痛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三期疊加」,但中國保險業充分尊重市場規律,在發展中不斷改革創新,行業總資產在去年突破10萬億元基礎上,今年三季度末已經達到11.6萬億元,較年初增長14%,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績。同時,中國保險業一方面把握互聯網機遇,以業態創新加快供給側改革,推動傳統險企不斷更新發展理念,創新發展模式,培育新業務增長點;另一方面致力風險監管現代化,償二代推行步伐穩健,為全球保險監管規則制定提供了新興市場經驗,為國際監管規則制定和改革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
保險業發展改革情況
黨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保監會通過對保險業發展現狀進行分析,得出我國保險業正處於發展的初級階段基本論斷。認為保險業的發展與經濟社會不相適應是當前的主要矛盾,提出必須抓住難得的機遇,儘快把保險業做大做強。近年來保險業樹立和落實科學的發展觀,以改革開放為動力,以結構調整為主線,以市場體系建設為基礎,堅持防範化解風險取得了明顯成效。這個成效的表現,一是保險業務平穩、健康發展。2004年全國保費收入4318.1億元,同比增長11.3%,保險收入占 GDP3.4%,保險密度(國民人均保費)332元人民幣。在保費收入中財產保險業務增長較快,達到了1089億元,同比增長25.4%。人身保險業務,因受保險公司調整業務結構和利息上 升的影響,保費收入3328億元,同比增長7.2%,但在業務總量中仍占74%。保險公司總資產1.18萬億元,在去年突破了1萬億大關,餘額1.12萬億元,同時保險業務的增長質量和效益得到提高。據統計快報顯示,去年保險全行業的利潤是近年來最高的。
保險改革的推進。自2003年下半年以來中國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中國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中國平安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相繼在國外上市。國際投資人的監督逐步轉化為上市公司的自覺行動,三大保險集團業務量加起來占了中國保險市場的60%以上。改革迸發的活力 正在成為推動我國保險業健康、快速發展的強大動力。第三結構調整初見成效,壽險產品的結構得到了改善,新業務增長較快,銀行保險產品逐步轉型,風險保障型產品發展加快,業務品質得到提升。財產保險的市場各種度有較大幅度下降。前幾個比較大的公司在保費中占的比重比較大,現在已大幅度下降,即市場競爭更加充分了。保險公司資金用途、投資結構有所改善。因為在保險公司的投資結構里,以前銀行存款占的比重比較大,現在銀行存款占的比重下降,銀行刺激債和可轉換公司債券已成為保險業新的投資亮點。
促進發展的政策措施有了新的突破。一是保險市場准入機制不斷完善,新的市場主體相繼產生。以前國內新成立一家保險公司是不太容易的,而且多年來新的中資保險公司基本沒有批,但2004 年批准了一批新保險公司籌建,包括批准設立第一家農業保險公司,第一家建築 保險專業公司,第一家養老金保險公司,在保險公司的專業化經濟和組織形式創新方面取得了新的突破。去年有八家中資保險公司和四家外資保險公司進入市場開展業務。同時還增設了一批保險公司的分支機構促進了市場的競爭。二是保險資金運用渠道不斷拓寬。除了保險法規定的銀行存款買賣政府債券、金融債券以外,現在已容許保險公司買賣企業債券,證券投資基金、直接投資股票市場。容許保險公司自有外匯資金到境外運用,允許保險公司投資於銀行刺激債和可轉換公司債。允許保險公司向商業銀行辦理協議存款。保險資金運用渠道的拓寬為保險公司加強資產負債匹配管理,分散投資風險和提高投資收益創造了條件。三是保險公司的融資渠道增加,容許保險公司發行刺激債,為解決保險業快速發展中的增資壓力,改善償付能力提供了新途徑。
風險防範工作不斷加強。保監會一直把風險防範作為基礎來抓,以資金運用為關鍵環節、以保險保障基金為屏障,努力構築保險業風險防範的途徑,去年年底已公布保險資金管理辦法。保險公司經營不善關閉破產,對於被保險人的救助就可以用保險法定基金來承擔。保險服務經濟社會的作用進一步發揮。在經濟補償方面一些重大的自然災害發生後,保險公司及時賠付,在妥善處理災害事故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比如說去年11月21號的空難,人身意外傷害保險賠付了1300萬元,飛機的機身損失賠付了2300萬美元。同時越來越多的人和家庭、企業把商業保險作為養老、醫療保障和企業風險管理的重要手段。在資金融通方面,保險公司持有的國債,去年年末是2651.7 億元,金融 債1156.8億元,企業債68.76億元。在銀行的協議存款3709.4億元。以多種方式支持國民經濟建設,保險公司持有證券投資基金575 億元 ,作為主要的機構投資者,在促進資本市場穩定發展方面發揮的作用日益突出。保險公司持有的銀行刺激債,占銀行刺激債發行總量的30%以上,為銀行提高資本充足率,推動商業銀行改革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在開拓新的服務領域方面,針對各地頻繁發生的安全生產和公共 責任事故,保險公司在一些省市開展煤礦物主責任保險,醫療事故責任保險和火災、公路保險責任試點,保險公司還參與了八個省、市、41個縣新型農村醫療試點,參保人數達到了807萬人,提高了新型農村的運營效率。在黑龍江、吉林等九個省市保險公司開展了農業保險 試點,積極探索符合各地實際的農業保險經營模式。在東北地區,企業年金改革試點過程中,保險公司也積極參與了方案設計和基金管理。
二、保險業對外開放的狀況
2004年12月11號,保險業加入世貿的過渡期已結束,標誌着我國保險業進入全面對外開放的新時期。加入世貿組織以來,保險業對外開放的進程日益加快。對外開放的廣度和深度不斷擴大。呈現出幾個特點,加入世貿以前中國市場有28家外資保險公司,目前外資保險公司已達到37家,另外還有3家正在籌建。二是開放的質量,財富雜誌2003年公布的世界五百強企業共有46家保險公司,其中27家已在華設立外 資機構。三是發展速度迅速。2004年外資保險公司業務增長98億元,同比增長45.7%,外資保險公司的保費收入占總保費的2.3%。但在對 外開放較早的上海、廣州等城市,外資保險公司的市場份額已分別達到了15.3%和8.2%。外資保險公司的進入促進了市場競爭,帶來了先 進的技術和管理經驗。在穩健經營和優質服務等分析起到了良好的示範作用。提高了保險業的整體發展水平。下一步保險業將繼續堅定不移地擴大對外開放。一是信守加入世貿組織的各項承諾,不斷完善制度保障。二是積極引進在健康險、責任險和農業險等方面有專長的外資保險公司,鼓勵外資保險公司到中西部和東北地區設立營業機構,帶動相關業務和相關地區保險市場的發展。三是對中外資保險公司實施統一監管,創造公平競爭的環境,促進共同發展。四是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擴大中國保險業的國際影響。
三、保險業面臨的新形勢
綜觀國內外經濟形勢,我國保險業正處於難得的發展機遇期。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保險業基礎不斷加強,改革向縱深推進,我國保險業正在轉型,主要表現在五方面。一是市場化程度提高,國有保險公司的成功改制標誌着以現代股份制為主要特徵的混合所有製成為我國保險企業制度的主要形式。保險公司逐步成為真正的市場競爭主體。二是增長方式出現了轉變,保險公司的經營觀念發生深刻變化。從單純追求規模到注重速度與質量、結構、效率的統一,注重自身素質的提高。內涵價值的提升和企業長遠的發展。三是保險的功能作用向縱深發展。隨着保險功能不斷深化拓展使社會對保險的需求向更高層次發展。對政府來說可以運用保險這一市場經濟手段,輔助社會管理,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率。對企業來說,保險作為風險管理的有效手段,在提高其管理水平方面可以發揮重要作用。對個人和家庭來說人們在醫療、保險、教育方面的保障更多地需要保險來解決。四是保險業的外部關聯性不斷增強。隨着保險公司的上市和投資理財型保險市場的發展,保險市場對資本市場的依存度增加。保險公司日益成為資本市場重要的機構投資者,對資本市場的作用和影響越來越大。隨着金融綜合經營的深化,銀行、證券和保險之間合作的範圍更加廣泛,並向更深層次發展。五是國際化程度不斷加深。越來越多的外資保險公司進入我國保險市場,外資公司在我國保險市場扮演着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在全球範圍內分散風險,使國際再保險市場對我國保險產品和定價的影響力加大。隨着保險公司境外融資和保險、外匯資金的境外運用,國際金融市場對我國保險市場的影響越來越大。加入世貿組織過渡期結束後,我國保險市場對外開放進一步擴大,將逐步融入國際保險市場,成為國際保險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
現狀與趨勢
世界保險業的發展現狀與趨勢
(一)世界保險業的發展現狀
(1)保費收入。
據瑞士再保險公司的Sigma雜誌2004年第3期的統計資料,2003年全世界保費收入為29406.7億美元。其中,工業化國家占全世界市場份額的 89.32%,其中,美國占35.89%,日本占16.28%;新興市場國家和地區占10.68%。中國在88個國家和地區中,排列第11位,占 1.6%。2002年保費收入最多的是美國,為10554.98億美元;其次是日本,為4788.65億美元;其後依次是英國(2467.33億美元)、德國(1078.11億美元)、法國(1636.79億美元)、意大利(1117.61億美元)、韓國(597.58億美元)、加拿大(591.44億美元)、荷蘭(502.66億美元)和西班牙(470.14億美元)。
(2)保險深度。
保險深度是保費收入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它反映了一個國家的保險業在整個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其計算公式為:
2003年全球平均的保險深度,為8.06%,居全球前10名的國家或地區依次為:南非(15.88%)、英國(13.37%)、瑞士 (12.74%)、日本(10.81%)、比利時(11.61%)、中國台灣地區(11.31%)、巴巴多斯(11.29%)、荷蘭(9.77%)、韓國 (9.63%)、美國(9.61%)。中國則在88個國家和地區中為第44位,保險深度為3.33%。
(3)保險密度。
保險密度是指按全國人口計算的平均保費額。它反映一國國民受到保險保障的平均程度。其計算公式為 :
據瑞士再保險公司的Sigma雜誌2004年第8期統計資料,以2003年保險密度比較,瑞士以5660.3美元的保險密度名列榜首,緊隨其後的是英國,保險密度為4058.5美元。2003年全球保險密度為469.6美元,其中,工業化國家為2763.5美元,新興市場為58.7美元。大多數工業化國家的平均水平大約在1100美元到3700美元之間,而發展中國家的平均水平較低。中國保險密度增長較快,但水平仍然較低,位於第71位,為36.3美元。
(二) 世界保險業發展的趨勢
(1)保險市場自由化
1.放鬆費率管制,使費率成為市場營銷的一種策略。
2.保險服務自由化。
3.放鬆保險公司設立的限制。
(2)保險業務國際化
(3)從業人員專業化
(4)保險管理現代化
(5)展業領域廣泛化
(6)組織形式多樣化
(7)保險業務規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