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公众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公众(public),是一个社会学上的概念,基本意义是指包含自己在内的社会整体;但为了公平性起见,在实务运作方面通常会产生“排己性”,也就是去除自己及亲近团体(如亲戚、朋友、同事等)。

  • 相近的概念包括人民、大众、群众等。 例如公共开支、公共财产、公共汽 首先,公众是社会群体,这种社会群体具有明显的类别性,既包含了个人、群体,也指其他社会组织。
    • 公众既可以是学生、学生家长,也可以是其他学校、商店、政府等社会组织。
    • 这里的个人不是指单个的人,而是指公众群体中的某个人,或群体、组织的负责人、代言人、代表等。
  • 公众的社会群体必须与公关主体——社会组织发生相互联系、作用。
    • 并不是所有的人、群体或其他社会组织都可以成为特定社会组织的公众,只有那些与该组织发生的直接、间接相互联系、作用的人、群体、社会组织才成为该组织的公众。
    • 如某家商场,只有已经去购物的顾客才可能成为它的公众,而其他顾客就不是它的公众。
  • 成员间面临共同问题、共同利益和共同要求,因而才形成某种公众群体。
    • 有100人到某家商场购买电器,使用后发现电器有问题。这100人便成了这家商场的公众群体。他们面临的问题都是电器质量不行,他们的要求是解决电器质量问题,或无法解决时进行退货或退款处理。
  • 公众是指与公共关系主体——社会组织发生相互联系、作用,其成员面临共同问题、共同利益和共同要求的社会群体。
    • 单对于行销领域而言,公众指对企业完成其行销目标的能力有著实际或潜在利益关系和影响力的群体或个人,主要包括金融公众、媒介公众、政府公众、社团公众、社区公众和内部公众。
    • 公众对企业的态度会对企业的行销活动产生巨大的影响。

公共场合下的礼仪

  • 1、交谈的礼仪--路上遇到熟人,应主动打招呼。如果需要简短交谈,应站在不碍事的路边。
    • 如果两个人相距较远,又需要打招呼,可以挥手示意,或者紧走几步到他附近再喊,不要隔著很远就大喊大叫。
  • 2、洗手间的礼仪--洗手间,我们都希望使用干干净净的洗手间,所以必须从我做起。
    • 每次用完后,无论是公共洗手间还是私人洗手间,都要放水冲洗干净再走,不要添脏添乱。
  • 3、走路的礼仪--走路的时候,如果道路比较窄,应该“眼观四路,耳听八方”,及时给各种车辆让路。
    • 如果穿著长大衣或风衣,上下车或楼梯的时候,一定要把衣服提起来,以免走在你身后的人不小心踩到衣角,而使你摔倒。
  • 4、不可随地坐卧--很多人在公共场合经常“不拘小节”,丑态百出。
    • 在街头等公共场所我们经常可以捕捉到这样一些不文明行为。
  • 5、不制造噪音扰乱别人--在公共场合,保持安静是文明的表现。孩子如果在这种环境下成长,又没有人加以引导的话,他们在公共场所就会也不懂得安静,因为周围司空见惯的嘈杂现象,没有让他们觉得“不懂得安静”是一种不好的行为。[1]

公众的环保意识

  • 多年来,环保署积极与各行各业如建筑业、地产发展商、饮食业及运输业等建立伙伴关系,共同推行许多防止和打击污染的计划。
    • 除了与商界合作,署方一直非常重视普罗大众在环境保护中扮演的角色。
    • 减少废物运动自推出以来得以顺利推行,实有赖广大市民和社区团体的支持和参与。
  • 为了把环保讯息带到社区的每一个角落,环保署在屋苑、中小学、乡村举办各类老少咸宜的环保宣传和教育活动,并邀请商界和区议会协办各式各样的环保推广项目,当中不少活动均以减少废物为主题。
    • 经过多年的努力,许多市民现在已把废物分类融入日常生活中。
    • 港人的环保意识比从前大大提高,而各项环保推广计划都得到市民的了解和支持。
  • 环保署一直致力推广社区活动,借此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当中以鼓励市民减少废物的成效尤为显著。
    • 香港的废物问题相当严重,正如“废物”一章所述,堆填区现正迅速满溢,要应付这个问题,当急之务是要落实工程方案以兴建新的堆填区。
    • 长远而言,要解决废物问题,每位市民均需积极参与减废行动。[2]

参考来源

  1. 孩子应学会公共场合下的五种礼仪. 随意窝. 2014-10-03 [2020-08-13] (中文). 
  2. 公众的环保意识. 环境保护署. 2003-x-x [2020-08-13] (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