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庆邦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刘庆邦(1951年12月-),著名作家。
刘庆邦 (作家) | |
---|---|
出生 |
1951年12月 河南省沈丘县 |
国籍 | 中國 |
职业 | 作家 |
知名作品 |
《断层》 《远方诗意》 《平原上的歌谣》 《梅妞放羊》 《遍地白花》 |
简介
生于河南沈丘农村。1967年毕业于河南沈丘第四中学,毕业以后当农民,19岁招工招到煤矿去的。当矿工、矿务局宣传部干事,《中国煤炭报》编辑、记者、副刊部主任。[1]现为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一级作家,北京市政协委员,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著有长篇小说《断层》《远方诗意》《平原上的歌谣》等五部,中短篇小说集、散文集《走窑汉》《梅妞放羊》《遍地白花》《响器》等二十余种。短篇小说《鞋》获1997至2000年度第二届鲁迅文学奖。中篇小说《神木》获第二届老舍文学奖。根据其小说《神木》改编的电影《盲井》获第53届柏林电影艺术节银熊奖。曾获北京市首届德艺双馨奖。 2017年12月,凭借《黑白男女》获得第七届全国煤矿文学乌金奖特别荣誉奖。
主要作品
《高高的河堤》
《落英》
《走窑汉》
《心疼初恋》
《刘庆邦自选集》
《梅妞放羊》
《不定嫁给谁》
《在深处》
《家道》
《胡辣汤》
《屠妇老塘》
《鞋》
《红围巾》
《黑白男女》
相关报道
人民网北京1月24日电 北京市政协委员、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刘庆邦日前接受了人民网记者的专访,就"大时代"下的"大文化"、如何看网络文学、打造"文学北京"、如何加强对优秀文学作品的阅读和评论等热点话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记者:您提出在"大时代"背景下,应更加提倡"大文化"与"雅文化",其具体内涵是什么?
刘庆邦:不同的人对文化有不同的需求,有高雅方面的需求,也有情感抚慰方面的需求,还有享受高级艺术品这样的需求。对于不同层次对文化的需求,我认为要从多方面加以引导和提升。如果单纯地去迎合,可能导致出现很多低俗文化,而低俗文化的一大特点就是娱乐的、搞笑的,还有可能是包含暴力和性的内容,而这些内容很可能给读者带来很多不好的影响。现在主流的好的文化、高端的作品、精英的文化还是有的,但是由于整个文艺产品的量太大,而逐渐被淹没了。
记者:现在是网络时代,您怎么看网络文学和网络写手?
刘庆邦:现在是一个网络文学产量非常大的时代,网络文学的好处是降低了门槛,打破了对文学文化的垄断权。过去文学文化掌握在士大夫的手里,现在传媒的发展打破了这种界限,使写作变得非常容易。但是,我一直不太赞成用"网络"给文学命名,网络只是一个载体、一个媒介,不管载体或者媒介如何变化,文学的本质是不变的,只要写的是人的情感,表达人性,网络文学也是传统文学内涵的延伸。
记者:优秀文学作品如何能更好地吸引年轻读者,使更多年轻人喜欢读书?
刘庆邦:首先这是有难度的,每个时代都有其特有的文化产品和与之相应的读者。目前的这个时代是一个文化多元的时代,欣赏与阅读的途径也很多,过去只是通过纸质媒介阅读文字,现在很多是电子化的阅读。在吸引年轻读者阅读经典作品方面确实是有难度的,这就涉及到如何培养读者的问题,让读者了解高雅文化与娱乐文化的区别,这确实需要一个培养的过程。
记者:如何打造"文学北京"?
刘庆邦:希望北京市从体制机制上加强对文学的重视。说到北京,首先想到的应该是老舍的北京、鲁迅的北京、沈从文的北京。他们都是文学大家,写了很多作品,然后他们的文学作品才被延伸成了其他的文艺作品包括电影和电视剧等。要发展文化首先要重视文学,从体制机制上对作者重视起来,要有一个和首都地位相适应的作家协会,有关领导也谈到正在积极推动这一事项。
记者:怎样加强对优秀文学作品的阅读和评论?
刘庆邦:对文学作品而言,有一个权威公正的评价非常重要。以前的情况是作品很多,但评论往往缺乏权威,缺少公信力,这主要是由于以前的评论主要是媒体评论,起作用的更多是金钱,而非学术、艺术和思想。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逐步改变文学作品的评价体系,建立真正的有权威、有公信力的评论和奖励体系。
人物语录
我用水来比喻,长篇小说就是大海,波澜壮阔的大海,中篇小说就是长河,一条曲折的长河,短篇小说它是一个瀑布,我愿意用瀑布来比喻短篇小说,虽然它都是水质的,但是它们各自有各自的特点,各自的形态,为什么我愿意用瀑布来比喻短篇小说呢?
因为水很多,但是瀑布很少,我们到山里为什么那么喜欢看瀑布,一步三回头,不愿意离开瀑布,也是因为这个道理,短篇小说是很多的,但是最经典的短篇小说总是很少,拿瀑布和短篇小说来对应,一个是瀑布的断面,再一个是它的速度,水滴落下来它速度很快,这个跟短篇小说也是对应的,短篇小说很短,它的速度是快的。再一个,有时候有阳光照射,它的水流过会出现一些彩虹,显得非常斑斓,更重要的是每个瀑布下面一般都有深潭,有的叫黑龙潭有的叫白龙潭,深潭的水很清,但是往往不见底,深不见底,这跟短篇小说是非常对应的,往往在结尾这一笔可以使短篇小说升级、走远,叫关上一扇门打开多扇窗,使不同的读者读出不同的内容,也带来不同的思索,这是相对应的看法。
我还是认为文体是虚构,它的一个特点是虚构性,或者叫极端的虚构性,汪曾祺说了四句话16个字,他说“有话则短,无话则长。虚则实之,实则虚之。”这是强调了短篇小说,他所谓的有话,就是已经成了的现实,已经发生的故事,或者别人已经写过的故事,别人已经说过的话,已经表达过的思想,这叫有话,有话则短,就不要再说了。无话则长,别人还没说过的话要纳入思想,这是作家做文章的地方,你可以尽可能地往长了写,我觉得他们这儿就把短篇小说的心中摘花,空穴来风都说出来了,这正是短篇小说的特点,我说它是在看似无文处做文,在现实故事结束的地方开始我们的短篇创作,这是我所理解的短篇小说的一个重要的特点。[2]
视频
刘庆邦:写作是一个人的修行
参考文献
- ↑ 作家刘庆邦南开园畅谈生命与文学 南开新闻网, 2013-09-25
- ↑ 张抗抗、刘庆邦对谈短篇小说创作:从现实故事结束的地方开始 ,新华网, 2018-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