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刺叢龍屬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刺叢龍屬
圖片來自dinosaurpictures

刺叢龍屬學名Rubeosaurus)意為「刺叢的蜥蜴」,是角龍科恐龍的一,生存於白堊紀晚期的北美洲。刺叢龍是種中型角龍類恐龍,身長估計約為5公尺,體重估計約2噸。

發現與命名

化石發現於美國蒙大拿州雙麥迪遜組(Two Medicine Formation)上層,地質年代約7500萬到7400萬年前。正模標本(編號USNM 11869)是一個部分頂骨(頭盾的主要構成骨頭),是由喬治·史登柏格(George F. Sternberg)在1928年發現的。第二個標本(編號MOR 492)則是一個部分頭顱骨,包含:部分左前上頜骨、左右鼻骨與鼻角、部分左眶後骨與額角、幾乎完整的左頂骨與兩個頭盾緣骨突,是在1986年被發現。

在1930年,查爾斯·懷特尼·吉爾摩爾(Charles W. Gilmore)將這個發現於蒙大拿州的部分頂骨,建立為戟龍的第三個種,卵圓戟龍S. ovatus),化石特徵是鼻角基部寬廣,接近中央線的一對尖刺往中央線集中,而非遠離中央線。牠們頭盾兩側分別有兩對尖刺,而非三對。與亞伯達戟龍的尖刺相比,卵圓戟龍的尖刺相當短,期中最長的僅有29.5公分[1]。2010年的重新研究認為,卵圓戟龍是個獨立的屬。

同年,傑克·霍納(John R. Horner)、Andrew T. McDonald將卵圓戟龍建立為獨立屬,模式種卵圓刺叢龍Rubeosaurus ovatus)。他們也提出刺叢龍是野牛龍的姊妹分類單元

刺叢龍與短角龍

在2007年,Michael J. Ryan等人提出短角龍可能是卵圓戟龍S. ovatus)的幼年個體;卵圓戟龍目前已被建立為個別的刺叢龍屬。在2011年的一份研究,發現短角龍的亞成年、大型標本(編號USNM 14765)具有某些自衍徵,而且同樣可見於刺叢龍。

同份研究也指出,短角龍的正模標本不完整、是個幼年個體,因此缺乏可鑑定特徵,因此提出短角龍是個疑名,而且無法歸類於刺叢龍的次異名[2][3],但目前還沒有定論。

參考文獻

  1. (英文)Gilmore, Charles W. On dinosaurian reptiles from the Two Medicine Formation of Montana. Proceedings of the United States National Museum. 1930, 77 (16): 1–39. 
  2. (英文)http://www.plosone.org/article/info%3Adoi%2F10.1371%2Fjournal.pone.0022710 Template:Wayback
  3. McDonald, A. T. (2011). Farke, Andrew Allen. ed. doi:10.1371/journal.pone.0022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