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北大仓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北大仓

来自 网络 的图片

中文名称: 北大仓

地点: 三江平原、松嫩平原的垦区为主

又称: 北大荒

人们常说的"北大荒",是指黑龙江嫩江流域、黑龙江流域和三江平原的广大荒芜地区。半个多世纪以前,这里荒野茫茫,人烟稀少,森林茂密,沼泽遍布,林间野兽出没,低空百鸟飞翔。"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曾是这里生态环境的真实写照,这片荒原宝贵的资源之一是土地,是历经千百年之后形成的厚厚的腐殖质,即肥沃的黑土层,这种土壤有机质含量大约是黄土的10倍,是肥力最高、最适宜农耕的土地。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开垦,这里已成为我国重要的粮食基地,人称"北大仓"。"北大仓"是全球三大黑土区之一,占全球黑土区总面积的1/5。[1]

地理位置

北大仓地处于黑龙江省东部的三江平原和北部的松嫩平原一带,曾被称为北大荒。

退耕还"荒"

原因

新中国成立后,半个世纪的开垦,使北大荒成为年产70亿千克的国家重要商品粮基地。其中,大豆的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30%,玉米产量占全国的45%,稻米产量占全国25%。在我国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这也是"北大荒"又名"北大仓"的原因所在。

然而,"北大仓"面临的尴尬就是其所能骄傲与自豪的黑土地已越来越少。据资料表明,黑土区耕地表层有机质含量已经下降到2.5%~6.5%之间,与开垦初期的11.8%相比下降了一半以上。由于过度开荒,这里的原始生态遭到严重破坏。大自然无情地向人们开出了巨额"罚单"──水土流失、江河泛滥、风蚀沙化、气候异常、旱涝频繁、粮食减产等。

水土流失

黑龙江省地区年均降水一般,但集中在夏季,多以暴雨形式出现,由于地表植被遭受破坏,使得径流集中,冲刷力强,土壤遭受水蚀剧烈。春季积雪融化时产生的融雪径流,在黑土解冻时,土壤融化一层就被冲刷一层。这种冻融侵蚀的现象十分严重,其冲刷速度一点不亚于暴雨造成的水土流失。如今,在黑土区水土流失严重的地方,竟可以看到与未曾整治的黄土高原类似的景象:大面积的良田被肢解得支离破碎,一马平川的大地沟壑纵横!

据估算,东北黑土区近30%的面积存在不同程度的水土流失。黑土层每年约以0.7厘米-1厘米的速度流失(而形成1厘米的表土则需要400年时间),黑土层已由开垦之初的80厘米-100厘米下降到20厘米-30厘米。专家预测,以这样的速度,再过50年大部分黑土层将基本消失,剩下的就将是黄土状亚粘土。这种土,农作物几乎无法生长,东北黑土区将变成名副其实的"北大荒"。据黑龙江省耕地状况文件资料显示,该省土壤中每年流失掉的氮、磷、钾元素折合成标准化肥上百万吨,因水土流失导致粮食减产20亿千克-40亿千克。大范围的水土流失带走了我们十分稀缺的黑土地的大量养分,使土壤肥力大大下降。农业生产就只好越来越多地增加化肥使用量,这反过来又增加了土地的污染,加剧了土壤的板结退化。

水土流失形成的泥沙下泄,淤积江河、水库、道路,造成洪涝灾害频繁发生。西辽河流域由于泥沙淤积,已有89座水利工程报废;在1998年松花江、嫩江流域特大洪水中,嫩江流域八大支流山洪暴发,出现超历史水位洪水;因大量泥沙淤积河床,松花江航道由上世纪50年代的1500千米,缩短到580千米……

生态问题

过度开荒使这里的湿地减少了一半。作为"地球之肾"的湿地和森林可以对空气和水进行净化,缓解旱涝,对废弃物进行去毒和分解,有利于土壤及其肥力的增加和恢复,稳定局部的气候等,这些作用的减弱或几乎消失,使气候怡人的东北黑土区正在变成一个生态脆弱区:发生异常气候的频率越来越高,自然灾害种类增多,旱灾、洪灾和风灾发生的范围越来越广、频度越来越大,野生动物被迫迁徙他乡,东北平原的春季扬沙天气逐年增多。这样下去,东北也极有可能成为沙尘暴的又一风源地!

东北黑土区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已引起了越来越多的人们的关注,持续的、大面积的水土流失不仅从根本上破坏了东北平原宝贵的农业资源和生态环境,损害了"东北粮仓"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而且会危及我国长远的粮食安全,这是一件不可等闲视之的大事。

面对接踵而来的生态危机和大自然的惩罚,北大荒垦区人明白了一个道理:要改善"北大荒"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除了退耕还林,恢复植被,已别无选择。2001年,黑龙江省委、省政府做出了一项意义深远的战略决策:停止湿地开荒,对不宜耕种的土地全部退耕还林、还草、还湿地,大力推进天然林保护工程,为"北大仓"构筑一个持久的"生态屏障"。经过几年的努力,"北大荒"又现生机:在三江平原,野生动物已由168种增加到224种,过去一些因开荒消失的湿地开始恢复,呈现出水丰林美、鸟鸣鹿欢、野生动物频繁出没的喜人景象。在退耕还"荒"的同时,采取科技和生物措施提高单产,加上生态环境的改善促进了粮食生产可持续发展,已形成了年产100亿千克商品粮的生产能力。

启示

进军东三省,建设北大荒,是党中央、毛主席英明的战略决策

东三省在中国的版图上,犹如中华雄鸡翘首,非常显赫。其地域面积广大,自然资源丰富,亦工亦农亦商,人才辈出,自古就被强人占据称王。当年日本人想吞并我中华,必先取满蒙之地,立"满洲国",无疑是战略的"跷板"。日本人投降了,蒋介石和毛主席,甚至斯大林,他们都想到一起了,那就是抢占东三省。党中央、毛主席不惜一切代价,最终夺回了东三省,之后我人民解放军长驱直入,横扫大江南北,最终一举建立了新中国。建国后,党中央、毛主席从战略全局出发,把重心放在关东,经营有方,重"工"兴"农"辟"商",其中,建设北大荒就是神来之笔。东三省有"小中国"之称,东北在则中国存,东北兴则中国强。

平抑人才集聚,因才利导,各尽其能,北大荒接纳北大荒人才

不论是打仗还是搞建设,都离不开大批人才。但如何使得人才配置合理,各尽所能,各尽其才,就需要统筹考虑,与国家重大战略建设布局相匹配。比如北京每年培养大量人才,但北京又没有能力和岗位吸纳那么多人才,怎么办?这就需要人才分流。到祖国最需要人才的地方去,到人才最能发挥作用的地方去。北大荒的战略建设需要人才,无数有志青年响应党中央、毛主席的号召,投身北大荒,建设北大荒。进入21世纪后我国大学生就业难,人才闲置、浪费严重,国家也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到中西部地区创业发展,除了有些必要的牺牲外,从长远来看无疑是对国家全局、对个人发展都有益处的。

北大荒的恶劣条件与北大荒人的优势凸现,碰撞出奇迹的火花

北大荒的奇迹,是三代北大荒人在恶劣的自然条件下,以战天斗地的无比豪情,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亲手创造出来的。"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不受些苦,不经历些摔打,不去与困难抗争,不去用己之长碰撞自然条件之恶,如何得到甘甜?如何学会坚强?如何增长本领?如何创造奇迹呢?舒舒服服,坐享其成?天上掉不下馅儿饼来。人才就如一块好铁,不去火炉中去考验,去锻炼就永远也成不了一块好钢。相反,如果人才闲置、浪费下去,慢慢会生锈,最终成为一块废铁。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