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南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南蛇 [1]中文学名:滑鼠蛇 中文目名:蛇目 中文科名:游蛇科 中文属名:鼠蛇属 中文俗名:乌肉蛇、草锦蛇 、长标蛇、 水绿蛇、水律蛇(广东)、山蛇(福建泉州晋江)、乌歪(德宏)、长柱蛇黄闺蛇水南蛇锦蛇南蛇黄土蛇黄缎蛇。 拉丁文名:Ptyas mucosus 英文名:Oriental rat-snake 物种命名人及年代:Linnaeus,1758 识别特征:背面黄褐色,体后部有不规则的黑色横纹,至尾部成为网状;腹面前段红棕色,后部淡黄色。

基本信息


外形特征

背面黄褐色,体后部有不规则的黑色横纹,至尾部成为网状;腹面前段红棕色,后部淡黄色。蟒蛇,蛇目蟒科,又名南蛇、黑为蟒、金花蟒蛇、印度锦蛇、琴蛇、蚺蛇、王字蛇、埋头蛇、黑斑蟒、金华大蟒等,是一种体形较大的无毒蛇。蟒蛇长可达6-7米,活重可达50-60千克,背面浅黄、灰褐或棕色,具有成行排列,略呈方形、镶黑边的暗褐色大斑块,体侧有较小而略呈圆形的斑块。头颈背面有一暗褐色矛形斑,头侧有一纵纹穿过眼斜向口角,眼下方亦有一黑纹向后斜向唇缘。腹面浅黄色,两侧有深色斑点,头背都是小鳞片,眼小通体被覆小鳞,尾短。卵生,一次可产孵10~100枚。雌蛇有蜷伏卵堆上孵卵的习性。蟒蛇的肉和卵均可食,皮可做琴膜或鼓皮,也可制革加工成提包、钱包等。

生活习性
行动迅速,昼夜活动,捕食蟾蜍、蛙、蜥蜴、蛇、鼠等,其中以鼠为最嗜好,在发现鼠时即快速追捕,鼠若逃入洞,也跟踪入洞捕捉,洞口比蛇体小时,便在洞口等待,及鼠再现于洞口,便闪电式似地将其捉住。

生长繁殖
5~7月产卵,其时雌蛇于灌木丛中的落叶下面作盆状凹,将卵产于其中,随后雌蛇盘于其上保护之。卵数7~15枚,卵径45~50 mm×25~30 mm,50~70天孵化。11月至次年3月冬眠,冬眠情况与灰鼠蛇同。

栖息环境
生活于海拔800 m以下的山区、丘陵、平原地带;常出现在坡地、田基、沟边以及居民点附近。

分布范围
分布:广西、广东、福建、台湾、浙江、江西、湖南、湖北、四川、贵州、云南、西藏。国外分布于印度、阿富汗、印度尼西亚、中南半岛。

保护级别

濒危信息:⒈CITES濒危等级:附录II;⒉IUCN濒危等级:濒危;⒊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等级:濒危。估计数量:按广西收购的情况与野外工作所见的概况50年代可达250万条,现在已下降到30万条。濒危因素:中医传统理论认为滑鼠蛇除去内脏干燥全体,有祛风除湿、舒筋活络的功能,因此被利用;外贸部门大量收购,蛇贩子为获高额利润到处收购,导致被过度捕捉;人口增多,扩大居住面积,开荒造田,破坏蛇的生境;人们大量食用,设立蛇餐馆,以蛇为食品,招揽食客,高级餐馆以能吃到野生动物作为竞争资本。保护措施:政府部门应制订有力措施,严厉禁止乱捕滥杀蛇类。此蛇虽会吞食其它蛇类,但也常是眼镜王蛇的食物,本人发现此蛇的成年较大个体也怕眼镜蛇科蛇类;性情较凶猛,攻击速度快,和其它蛇类一样,惧怕人类。在福建城市边缘的个体要比山区里的大,颜色斑纹各异,和灰鼠蛇的最大区别是其腹部的颜色不是像灰鼠蛇那样黄。根据统计滑鼠蛇母蛇在公母比例中占51.9%,受精卵占产卵数的92%,孵化率占受精卵数的65.2%,自然成活率可达30%,每条成年母蛇每年产卵12枚。野外生存数量极少,已列为中国国家I级野生动物保护名录。

价值应用

蚺蛇胆 ①治小儿疳疮,蚀口齿鼻及下部:蚺蛇胆末,敷之。
②治小儿急疳痒,随爪(抓)作疮,瞬息大如钱:蚺蛇胆三大豆许,黄矾、白矾灰、芦荟、麝香各一钱。上药细研为散。若头面身上有疮,以清泔洗,裛干,敷一大豆许,良久水出即止。如在口齿中,宜频贴之。
③治齿匿,断肿有脓血出:白矾灰,杏仁二十枚(汤浸,去皮,尖,研),蚺蛇胆一钱(分)。上药,细研。先以生布揩齿断令血出,嗍令血尽,即用散药掺于湿纸上,可患处贴之,日三二上,以差为度。
④治湿痢久不断,体瘦,昏多睡,坐则闭目,食不下:蚺蛇胆大如豆二枚,煮通草汁,研胆,以意多少饮之,并涂五心并下部。
⑤治痔疮肿痛:蚺蛇胆研,香油调涂。

視訊

南蛇無毒-只是有點兇



參考文獻

  1. 南蛇. 百度百科. 2008-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