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古典时代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古典时代

来自 哔哩哔哩 的图片

本名 古典时代

外文名 Classical age

前 期 城邦的繁荣昌盛时代

后 期 城邦制度则盛极而衰

隶 属 古希腊

古典时代:(公元前5—4世纪中叶)是古希腊历史上的重要的历史时代。分两个时段,前期是民主城邦的繁荣昌盛时代,后期城邦制度则盛极而衰。 [1]

简介

这一重要历史阶段的起点是希腊与波斯的战争,希腊各邦战胜波斯后,彼此互相争霸。至前431年,斯巴达雅典爆发了伯罗奔尼撒战争,元气大伤,此后爱奥尼亚战争,斯巴达衰落,而马其顿则在北方兴起。公元前338年喀罗尼亚战役之后,希腊各邦正式被马其顿所控制,古典时代结束。

希波战争

起因

公元前6世纪中叶,波斯吞并小亚细亚,该地区的希腊城邦被迫向居鲁士称臣纳贡。

公元前500年以米利都为首的爱奥尼亚诸城邦发动起义。首义之城米利都向斯巴达和雅典等邦求援,雅典和埃列特里亚同意出兵,斯巴达却拒绝了米利都人的要求。雅典当时并不了解波斯帝国的情况,对西亚形势的变化所知甚少,只因米利都代表在雅典大讲波斯的富裕与波斯人的不堪一击而受到诱惑,再加上雅典人与米利都人有同族人的情感,于是派出20艘三列桨舰前往小亚援助。埃列特里亚出兵则因为米利都曾军援过它,此次是为了回报,象征性地派出5条战舰。

公元前499年,起义军被波斯军击溃,雅典等援军见势不妙,迅速脱离战场,返回本国,丢下起义者孤军奋战。面对波斯重兵,小亚起义各邦组建起一支353艘三列桨舰的联合舰队,坚持了5年战争,终被波斯军各个击破。

公元前494年,波斯重新统治小亚细亚诸邦,但是波斯对于雅典的介入怀恨在心。

因此,希波战争的直接原因在于波斯对小亚希腊人的压迫以及因此引起的反抗和雅典等邦的干预,较深层的原因在于波斯统治者拓疆辟土的野心。

过程

希波战争从公元前492年开始,公元前449年止,大体分作两个阶段:前期(至公元前479年)为波斯的进攻阶段,后期(公元前479年以后)为希腊人的反攻和相持的阶段。

公元前492年,大流士一世遣大军水陆并进,杀向希腊,中途遭受风暴袭击。陆军在征服马其顿后受色雷斯人打击,损失惨重,因而退兵。

公元前490年,波斯军在雅典流亡僭主希庇亚斯引导下,以大将阿尔弗塔涅斯为指挥官,乘舰600艘,取海路二度侵略希腊。先破埃列特里亚,将居民尽数掳往波斯,同年9月在隔海相望的阿提卡东北部马拉松平原登陆。

雅典获悉波斯军登陆后,倾全部重装步兵1万人和少量轻装步兵开往马拉松迎战。同时,派出使者向军事强国斯巴达求援。斯巴达虽应允援助,但因刻板的习惯,必须月圆时方可发兵。雅典只得到邻近小邦普拉提亚1千重装步兵的协助,便首先发起攻击。主帅米尔提泰加厚方阵两翼的厚度,意在重点打击敌方两翼,以局部优势克服人数上的劣势。双方激烈肉搏了很长时间,波军突破对方中央,两翼却被敌击垮。雅典人和普拉提亚人在两翼得手后迅即返身夹击中路敌军,迫敌大败而逃。是役雅典军阵亡192人,波军亡6400人。大流士一世发动的第二次入侵又告失败。

雅典的胜利极大地鼓舞希腊人的斗争,原先已向波斯表示臣服的许多城邦鼓起了抗战的勇气。当公元前480年波斯第三次入侵希腊时,31个不甘屈服的城邦在斯巴达的领导下联合起来,组成10余万将士、400艘战舰的多国部队,严阵以待。

波斯军由国王薛西斯亲自率领,总数约50万。首战发生在进入中希腊的隘口铁尔摩披莱(又译作温泉关)。希腊守军仅7200人,由斯巴达国王李奥尼达统帅,血战两日,未让敌人前进一步。但波军得一彼奥提亚农民引路,迂回到希腊守军侧后,迫使大部联军撤退。坚持踞守的只有李奥尼达和300斯巴达战士以及1100名底比斯人和特斯皮亚人,结果包括斯巴达国王李奥尼达几乎全部战死。

突破温泉关后,波斯人长驱直入中希腊。雅典将军铁米斯托克里说服雅典人撤出城市,3万丁壮登上战艘,家属避往邻邦。联军陆军撤至科林斯地峡,试图扼守进入南希腊的通道;海军集结在阿提卡附近的萨拉米斯湾,被迫同波斯海军展开古代世界史上前所未有的殊死决战。

战斗持续了整整一个白天,波斯海军统帅阵亡,加之士卒出自不同民族,语言不通,号令不齐,大批舰只在狭窄的海湾中难以调动,渐渐在以雅典海军为主的多国舰队反复打击下处于劣势,最终退出海湾。希腊人以损失40舰的代价取得歼敌舰200艘的战绩。在附近观战的薛西斯见大势已去,恐希腊人乘胜直捣赫伦斯滂,断其退路,遂留下部分军马,仓惶返回亚洲。

公元前479年8月,联军11万与波军15万在中希腊普拉提亚展开陆上会战,斯巴达重装步兵击毙敌统帅,致使波军阵势崩溃,伤亡达10万之多,被彻底赶出欧洲。在陆战开始时,希腊海军远渡爱琴海,向停泊在 小亚的波斯海军残部发起攻击,在米卡列海角附近全歼敌舰队。自此,希腊军从防御转入进攻,战争进入第二阶段。

公元前478年,斯巴达因战火远离家园,历史上又和小亚细亚没有密切联系,同时怕将领长期在外,易染上与斯巴达道德准则格格不入的腐化作风,便退出战争,把领导权让于雅典。

同年冬,主张继续作战的小亚、爱琴海岛屿、色雷斯沿岸诸邦代表与雅典代表会聚提洛岛,正式结盟,史称提洛同盟。入盟各邦原则上一律平等,在盟会上各有一票表决权。但由于雅典拥有绝对军事优势,掌握盟军指挥权,实际控制了同盟。为了共同利益,同盟在提洛岛的阿波罗神庙设立共同金库,入盟各邦依本邦岁入的多少以及承担同盟义务的大小交纳盟金。不愿出军舰的城邦应纳附加捐款。各邦所交盟金总额460塔兰特,由司库官(雅典人)保管。动用盟金需经同盟大会批准。

公元前476年,提洛同盟舰队在雅典将军客蒙率领下拔除波斯在色雷斯的据点埃昂,展开了新同盟建立以来的第一次军事行动。随后双方角逐爱琴海霸权,互有胜负。公元前454年,盟军海军在尼罗河口损失军舰200余艘,提洛岛暴露在波军威胁之下。雅典把同盟金库从提洛岛移到本国卫城。在此期间,一些城邦试图退出同盟;遭到雅典镇压。同盟至此成为雅典控制外邦的工具,盟金转变为雅典的财政收入。

公元前449年,雅典与波斯都苦于难以彻底战胜对方,不得不握手言和,签署协定。波斯放弃对爱琴海的霸权,允许小亚希腊城邦独立,即承认雅典的势力范围。作为回报,雅典不干预波斯对其属地的统治,不再插足埃及事务。因雅典谈判代表是卡利阿斯,因此这次和平协定又称“卡利阿斯和平”。希波战争实际以希腊、尤其是雅典的胜利而告终结。

原因和意义

希腊所以取得战争的胜利首先是因在战争的初期阶段,希腊人为自己的自由和独立而战,敢于斗争,敢于胜利;而波斯军的大多数是被征服、被压迫民族,因胁迫或雇佣而参战,故作战消极。希腊军在士气上 胜过波斯军。另外,在几次大会战中,希腊将领在指挥、布阵方面具有优势,希腊士兵的重武装较波斯军的轻装更适于集团肉搏战。波斯军劳师远征,天时多次不顺,后勤供应困难。总之,波斯的失败有着必然性和偶然性。

希波战争对波斯帝国来说是衰落的转折点,从此帝国失去了扩张能力。但战争为希腊一些城邦创造了大量使用奴隶劳动的资金、劳动力来源和社会需求,使希腊的经济和政治趋向极盛。战争还极大地改变了希 腊邦际政治关系。斯巴达一家称霸的局面被打破,雅典从一个屡受斯巴达干涉的二等国家发展成为与之相竞争的地区霸主,其附属国遍布爱琴海和希腊本土,最多时达200多个。战争还促进了希腊城邦政治的发 展,雅典第四等级公民广泛在海军服役,为战争做出巨大贡献,从而提高了政治地位,促使民主政治进一步完善。随着雅典霸权的确定,雅典式的民主政体在其附属国广泛传播,对寡头制和贵族制以沉重打击。

社会经济

古典时代希腊社会经济的突出特点是发展的极不平衡。一方面,在少数城邦中手工业和商业得到相对高度的发展,奴隶劳动被广泛应用于生产领域;另一方面,多数城邦仍保持着古风时代的面貌,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继续占有优势地位。

参考来源

  1. 古典时代, 豆瓣电影, 2020-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