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伯羅奔尼撒戰爭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伯羅奔尼撒戰爭

來自 知乎 的圖片

本名 伯羅奔尼撒戰爭

發生時間 前431年

–前404年4月25日

地 點 希臘

小亞細亞西西里

參戰方 提洛同盟(雅典領導)

VS 伯羅奔尼撒聯盟

斯巴達領導)

結 果 伯羅奔尼撒聯盟勝利,

提洛同盟解散

主要指揮官 伯利克里

阿希達穆斯二世

伯羅奔尼撒戰爭:是以雅典為首的提洛同盟和以斯巴達為首的伯羅奔尼撒聯盟之間的一場戰爭。第二次伯羅奔尼撒戰爭於公元前431年一直持續到公元前404年,期間雙方曾幾度停戰,最終斯巴達獲得勝利。 [1]

簡介

這場戰爭結束了雅典的古典時代,也結束了希臘的民主時代,強烈地改變了希臘的國家。戰爭給繁榮的古希臘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破壞,導致了戰後希臘奴隸制城邦的危機,整個希臘開始由盛轉衰。 幾乎所有希臘的城邦都參加了這場戰爭,其戰場幾乎涉及了整個當時的希臘。在現代研究中也有人稱這場戰爭為「古代世界大戰」。

過程

戰爭第一階段(公元前431年-前421年),雅典在伯里克利的領導之下,憑藉強大的海軍,採取陸地上防禦在海上進攻的策略。而斯巴達在阿基達摩斯二世的領導之下,憑藉它令人畏懼的戰士,於公元前425年洗劫了阿提卡。兩個強邦側重點不同的軍事力量導致了戰爭第一階段的僵持局面。

伯里克利的繼任者克里昂繼續推行雅典的帝國主義政策。公元前424年,他率軍在斯法特克里亞島附近的海戰中取得了對斯巴達的重大勝利,但由於他提出了過分的要求,喪失了達成和平協定的機會。克里昂於公元前422年在安菲波利斯陣亡之後,和平談判才變得可能。

雅典的主和派在尼西阿斯的領導下掌握的權力,並且於公元前421年與斯巴達簽訂了《尼西阿斯和約》。根據該合約,雙方恢復了戰前的疆界。不過,雙方的盟邦仍然衝突不斷。

公元前420年,由亞西比德領導的主戰派在雅典取得了權力,並且和斯巴達的宿敵阿哥斯結盟。但阿哥斯仍於公元前418年被斯巴達擊敗。

公元前415年,戰爭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衝突的舞台移到了西西里。但是到了公元前413年,戰事又回到了阿提卡。斯巴達與波斯結盟後,在波斯大批黃金的資助下,斯巴達開始建立自己的艦隊,雅典的處境變得危險起來。

雖然亞西比德於公元前411年在阿比多斯,繼而於公元前410年在庫奇克斯兩次擊敗了斯巴達人和波斯人。但是公元前407年雅典海軍在諾提烏姆的戰敗表明,強大的雅典在軍事上和財政上已經枯竭了。

公元前405年,在羊河之役中,強大的雅典海軍慘敗。斯巴達的海軍司令萊山德成功地封鎖了雅典,並迫使其投降。霸權均勢被改變了,斯巴達此刻成為了希臘世界的霸主。

這場戰爭不但對古代希臘而且對歷史學本身有重要的意義。

它本身是第一次科學地、歷史學地被記錄下來的史實:希臘歷史學家修昔底德在他的《伯羅奔尼撒戰爭史》中詳細地記錄了當時的事件。這個紀錄到前411年冬中止,修昔底德分析了這場戰爭的原因和背景,他的分析對歐洲的歷史學是有先驅作用的。

修昔底德之後,色諾芬在他的《希臘史》(Hellenica)中繼續了修昔底德的工作,記錄了前411年後的事件。

值得注意的是古希臘人並不稱這場戰爭為伯羅奔尼撒戰爭,這個名稱是後來的人起的。修昔底德本人稱之為伯羅奔尼撒人與雅典人之間的戰爭。

「雅典的修昔底德紀錄了伯羅奔尼撒人與雅典人之間的戰爭。他在戰爭爆發時開始了他的紀錄,他當時想到這場戰爭可能是非常重要的,可能比此前的戰爭都有歷史意義。他這樣想因為戰爭雙方使用了它們所有的手段,而其它的希臘城市也不可避免的參加了這場戰爭。這場戰爭深刻地影響了希臘和一部分野蠻人,可以說這場戰爭影響了整個人類社會。」

起因

背景

在公元前5世紀的時候,雅典和斯巴達曾經結盟,後來聯合打敗了波斯帝國(公元前480年)。提洛同盟,即環愛琴海同盟,是希波戰爭中由希臘的自由城市自願成立的一個同盟,其目的是共同防禦波斯人的威脅。而斯巴達也領導其在伯羅奔尼撒半島上的鄰國成立了一個防禦同盟,名為伯羅奔尼撒聯盟。

希波戰爭50年後,提洛同盟已經退化,成為雅典保持和加強其在愛琴海的霸權的權力和強制工具:隨着時間的推移,雅典逐漸把同盟變成了發展自己利益的海上帝國,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它動用了同盟國金庫的資金,試圖把其他同盟國都降至臣屬地位,哪一個造反,就以武力鎮壓之,把它當作被征服國,接管其海軍,勒索其貢賦。原先站在雅典一邊並免費享受保護的國家,很快便不得不向雅典人納稅。

雅典的手段如此橫暴,引起了斯巴達人的疑慮。擔心雅典不久就會把其霸權擴張至全希臘。斯巴達領導下的伯羅奔尼撒聯盟,是提洛同盟霸權的對抗者。

此外,雅典建立了從雅典到比雷埃夫斯港的一垛「長牆」,城牆將雅典與其海港比雷埃夫斯港連在一起,使得這條對雅典來說儼如「生命之路」的地區不受陸上敵人的威脅。

雅典和斯巴達之間的衝突早在前460年就開始了。衝突的根本原因是雅典的力量在不斷增長並引發斯巴達的恐懼,導火索是斯巴達勢力的內部出現反對派,即:米加臘退出伯羅奔尼撒聯盟,投靠雅典。

這場衝突從前460年(也就是希臘人擊敗波斯人大約20年之後)一直持續到前446年,被稱為是第一次伯羅奔尼撒戰爭,一般被看作是伯羅奔尼撒戰爭的前奏。

前446年,雙方打了個平手,米加臘又回到了伯羅奔尼撒聯盟,交戰雙方簽訂了一項合約,約定維持30年的和平。

在簽署和平條約時,雙方覺得彼此力量均衡,故決定互相尊重對方的聯盟,在衝突情況下由一個裁判來決定誰對誰錯。「中立」的城市國家被排除在這和平條約之外,這後來被證明是一個大錯。公元前434年,在希臘世界的邊緣,較小的城邦國家埃皮達姆努斯發生內戰 [2] ,正如一石激起千層浪,一根導火線被點燃,其後發生的一系列事件最後引導了戰爭的爆發。

參考來源

  1. 伯羅奔尼撒戰爭, 豆瓣電影, 2020-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