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哈密市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下辖的一个地级市,位于新疆东部,是新疆通向中国内地的要道,自古就是丝绸之路的咽喉,有“西域襟喉,中华拱卫”和“新疆门户”之称。东与甘肃省酒泉市相邻,南与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相连,西与吐鲁番市、昌吉回族自治州毗邻,北与蒙古国接壤,设有国家一类季节性开放口岸——老爷庙口岸,是新疆与蒙古国发展边贸的重要开放口岸之一。

截至2013年,哈密地域辽阔、人口少(人口约58万)、城市化水平相对较高,辖伊州区、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和伊吾县。

2013年,哈密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34.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2012年增长22.3%。2016年,下辖伊州区伊吾县、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面积138919平方公里。

2016年2月18日中国国务院已批复同意撤销哈密地区,成立地级哈密市。[1]

目录

历史沿革

哈密,古称西漠(西膜)、古戎地、昆莫,汉称伊吾或伊吾卢,唐称伊州,元称哈密力,明以后称哈密。史前时期从三道岭,七角井发现大量的磨制石器可证明,距今7000年前的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哈密人的祖先已在这里繁衍生息了。从公元前20世纪开始,先后有多种民族在这块绿洲上生活过。

两汉时期

两汉时期(前206-220年)西汉时哈密称伊吾卢,西汉神爵二年(前60年)西汉设西域都护府,伊吾卢和蒲类国归西域都护府管辖。东汉开始哈密称伊吾。东汉永平十六年(73年)在伊吾设置宜禾都尉,131年顺帝又设 伊吾司马,驻伊吾主持军事和屯垦。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三国、魏晋时代,魏在哈密仍置宜禾都尉,东晋咸和二年(327),位于河西的前凉国张骏功取伊吾后,把伊吾划属敦煌郡治理,伊吾建置相当于县。张骏委派参军索孚为伊吾都尉被视为设置郡县之始。

南北朝时,西凉残部唐契、唐和兄弟二人和外甥李宝率余部,历尽艰辛从武威(凉州)逃来伊吾依附于柔然,有众2000余家。柔然命唐契为伊吾王。

北魏太安二年(456年),北魏敦煌镇将尉眷率兵曾一度功占伊吾。随着北魏势力的进一步扩大,柔然汗国的瓦解,北魏太和十二年(488年),柔然伊吾城主高羔子降附,北魏置伊吾郡。这是哈密最早的行政建置。

隋唐时期

隋初,文帝派元晖出伊吾,联络西突厥达头可汗。以后达头可汗的使者和达头可汗本人都先后经伊吾到隋朝觐,受到文帝的特殊礼遇。

隋大业四年(608年),炀帝派裴炬和将军薛世雄率军屯驻伊吾。隋军在伊吾城东另建一座新城,号新伊吾(地当今日之哈密回城)。大业六年(610年),设立伊吾郡,并在伊吾城之东北设立柔远镇(地当今日之沁城)。隋末,伊吾属西突厥。

唐朝贞观四年(630年),伊吾城主以7城降附,太宗以其地置西伊州。两年后去西字称伊州。辖伊吾(今哈密)、柔远(今沁城)、纳职(今四堡)三县。

景龙四年(710年),设伊吾军,驻地在伊州西北之甘露川(今巴里坤大河)。

唐天宝元年(742年),伊州改称伊吾郡、属陇右道辖治。天宝三年(744),东部回鹘崛起,蒲类为其领土。乾元元年(758)伊吾郡又改称伊州。广德二年(764)后,伊吾被吐蕃人占领,一直沿继了90年左右。

五代、宋、元时期

北宋宣和六年(公元1124年),伊州、蒲类归属西辽。

13世纪初,蒙古人崛起于漠北。宋嘉定二年(1206年),孛儿只铁木真(成吉思汗)为蒙古大汗。3年以后西州回鹘"亦都护"巴而术阿而忒的斤臣属蒙古。哈密归附蒙古后,也没有并入高昌成为高昌畏兀儿的一部分,而是和高昌并存的一个地方政权。

南宋淳祐十一年(1251),蒙宪宗在西州回鹘建别失八里行省州改称哈密力。

至元十六年(1279年),忽必烈灭南宋,建都大都(今北京),任命察合台曾孙阿只吉镇守别失八里,兼辖天山南路畏吾儿哈喇火者(即高昌)及哈密力等处屯戍军事。

至元十八年(1281年),设甘肃行省,哈密隶甘肃行省管辖。

延佐六年(1319年),皇帝敕命哈密力人和畏吾儿人(即高昌人)自相讼,可以由自己的头目处理,如果和其他百姓争论,则由自己的头目和地方官吏共同审讯。元末,察合台后裔兀纳失里据哈密,为威武王。元覆亡后,兀纳失里割据自立,称哈密国。

明朝时期

1368年,朱元璋称帝于金陵(今南京),元亡,暂守哈密的威武王兀纳失里亦自立为哈密国王,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兀纳失里病逝,其弟安克帖木儿继位。

明永乐二年(1404年),诏封安克帖木儿为忠顺王。两年后设哈密卫,设指挥、千户、百户等官。

明成化三年(1467年),由于哈密忠顺王王位久虚,各族头目再次极力推荐,明廷方才提升把塔木儿(畏兀儿人)为右都督,代行国王事,5年后,把塔木儿卒,其子罕慎请嗣父职,朝议只准嗣都督位,但不准主国事。哈密仍无王统摄,政令无所出。

哈密地方王国从1380年受封,至1514年被吐鲁番汗并占,经11世,历135年。此后,吐鲁番汗亦势衰力竭,它的领地逐步为察合台后王所建立的喀什噶尔汗 (后首府迁至叶尔羌,史称叶尔羌汗国)所占有,哈密亦随之成为该汗的东部领土。

清朝时期

清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清廷派员到哈密按蒙古王公例编制旗队,划为蒙古镶红回旗,委任官佐。

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修哈密回城,号镇远城。雍正五年(1727年)修哈密汉城(今老城)。雍正七年(1729年)至九年(1731年),修巴尔库尔汉城。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修巴尔库尔满城,号会宁城。同治八年(1869年),修哈密新城。

清雍正九年(1731年),清廷移安西州同知驻巴尔库尔,自此该地始有行政机关。安西同知隶属甘肃布政使。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建哈密厅,设理事通判,管理回王辖属以外民事,亦隶属甘肃。次年,在哈密设办事大臣,巴尔库尔设领队大臣。

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设镇西府,又设巴尔库尔道,府下辖宜禾、奇台两县,府治在宜禾。镇西府亦隶属甘肃省。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巴尔库尔道移驻迪化,改称镇迪道。咸丰五年(1885年),镇西府改镇西直隶厅。宜禾县入厅治,奇台县划归迪化。光绪七年(1881年)八月十六日,哈密厅由安西道划归镇迪道。光绪十年(1884)11月17日,新疆设立行省,下分四道,镇迪道改由新疆省隶属。次年,哈密厅升格为哈密直隶厅。哈密直隶厅包括今哈密、伊吾两地。

中华民国时期

民国二年(1913年),改哈密直隶厅为哈密县。

回王领地建置自成体系,不属县衙管理。回王领地一直到民国十九年(1930年)废除哈密回王后,方始统一于政府建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1950年,设哈密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哈密县属之管辖,公署驻哈密县。

1954年1月4日,镇西县改称巴里坤县。9月30日,巴里坤县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成立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区。撤销七角井中心区,改设七角井镇(乡级镇),归哈密县领导。

1955年,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区改称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归哈密专区管辖。

1961年,以哈密县城镇为基础,包括火车头、铁龙、钢铁、先行、红旗等5个城镇公社和火箭农场在内,成立哈密市,由哈密专署领导。

1962年,撤销哈密市,并入哈密县。

1977年1月6日,国务院重新成立哈密市(县级市)。由哈密地区管辖。

1983年9月9日,哈密县并入哈密市。仍由哈密地区管辖。

1985年,哈密地区辖1市(哈密市)、1县(伊吾县)、1自治县(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

2016年2月18日,哈密正式设地设市,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诞生最年轻的城市。这是继吐鲁番之后,新疆第二个撤销地区建制设立的地级市。[2]

地理环境

地理位置

哈密市位于哈密地区南部,东部与甘肃省酒泉市相邻,西部与昌吉回族自治州的木垒县和吐鲁番地区的鄯善县毗邻,南部与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的若羌县接壤,北接天山与伊吾县、巴里坤县为邻。最西在七角井以西东经91°06′33"处,最南为嘎顺戈壁的白龙山附近北纬40°52′47"。

地形

哈密位于中纬度亚欧大陆腹地,由于天山山脉横亘地区中部,加之山脉南、北两侧多为荒漠、戈壁,哈密市域大部主要处于哈密盆地上。

土质

哈密土壤共分13个土类、31个亚类、39个土属。其中戈壁平原分黑钙土草甸土、灰色森林土、亚高山草甸土和高山冰渍土,灌耕土、潮土、栗钙土、棕钙土主要分布在耕地。

气候

哈密市是典型的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昼夜温差大,民间流传有"早穿皮袄午穿纱,晚间围着火炉吃西瓜"的谚语。山区以外的市辖区域,年最大日较差26.7℃,年极端最高气温43.9℃,年极端最低气温-32℃。[3]

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

2004年,哈密市已探明各类矿种76种,占全疆探明矿种总数的60%以上,储量较大的有煤、钾盐、铁、 铜、镍、黄金、芒硝、石材等,已开采32种。探明的工业矿床135处,其中大型矿床28处,中型35处,小型72处。三道岭煤田探明储量15亿吨,建成西北最大的露天煤矿,形成年产原煤200万吨规模的矿山企业;吐哈盆地油气资源总量预测约20亿吨;大南湖煤田分化煤黄腐植酸含量达3.5亿吨,浅层分化煤多达2000万吨。市区域内有色金属矿产有8种,产地124处,以铜镍矿储量最丰富。矿产地11处,其中大型矿床3处,中型矿床3处,小型矿床5处。镍金属储量88.9万吨,控制达1584万吨;铜金属储量55.1万吨,占全疆铜矿探明总储量的17.3%,预测资源总储量868万吨。

土地资源

哈密市有耕地面积21.77万亩,市域内可耕地140万余亩,可开发利用的荒地560万亩;林业用地面积640万 亩,森林覆盖率2.48%;有野生林地300万亩;有天然草场2583万亩全市有天然草场面积22.4万亩。

水资源

哈密市水源主要由地表水(主要靠天山降雨、降雪)和地下水(天山冰川融化)两部分构成。

光热资源

日照:哈密市日照非常充足,全年日照时数为3303-3549小时,年均日照为3358小时,有充足的太阳能可以利用。市境东部的星星峡为全国日照时数最高的地区之一,年均3575小时,有"日光峡"之称。

风能:哈密市风多、风强。春夏多风,且多风大,个别年份对平均风力可达8级,最大风力可超过12级。每年8级以上风平均22.2天。东部的沁城、红柳河年平均风速为3.7-4.5米/秒,西部的柳树泉河七角井一带为4.8-5.0米/秒,而十三间房平均风速达9.3米/秒,素有"百里风区"之称。

生物资源

哈密市生物资源极为丰富。哈密市的植物分为农作物、花卉、中草药、林木和草源五大类,1000余种。农作物主要有:小麦、大麦、高粱、糜谷、荞麦、棉花、豆类、油料作物以及哈密瓜、西瓜、葡萄、大枣、杏、梨、苹果等;野生中药材中面积较大的有党参、雪莲、柴胡、大黄、麻黄、甘草等150多种;林木中有落叶松、方松、胡杨、山白杨、梭梭、红柳、沙枣等天然林树种。

哈密市域内动物分为兽、禽、蛇虫、鱼等4大类数百种,兽禽类主要有:羊、牛、马、骡、驴、骆驼、鸡、鸭、兔等。受国家保护野生动物主要有野骆驼、野驴、黄羊、雪豹、马鹿等,受国家保护禽类主要有雪鸡、天鹅、鹰、长耳鹗等。

人口民族

2014年年末,全地区总人口为61.69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85万人。城镇化率为64.23%。人口出生率12.1‰,死亡率5.7‰,人口自然增长率6.4‰。共有39个民族,其中较多、在1万人以上的少数民族有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回族;人口总数在1 000人以上、1万人以下的有蒙古族、满族;其他少数民族人口均在1 000人以下。[4]

经济概况

综述

2013年,哈密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34.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2012年增长22.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7.33亿元,比2012年增长7.8%;第二产业增加值178.52亿元,比2012年增长31.5%;第三产业增加值118.21亿元,比2012年增长13.6%。在第二产业中,工业增加值121.97亿元,比2012年增长32.5%;建筑业增加值56.55亿元,比2012年增长29.1%。按常住人口计算,地区人均生产总值55643元,比2012年增长19.8%。按当年平均汇率折合达到8985美元/人。居民消费价格涨幅回落。全年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比2012年上涨3.6%,其中食品价格比2012年上涨8.2%。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比2012年下降1.6%。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比2012年下降0.3%。

2013年,哈密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00.16亿元,比2012年增长49.2%。其中,城镇投资597.14亿元,比2012年增长49.1%;农村投资3.02亿元,比2012年增长93.8%。在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8.19亿元,比2012年增长36.4%;第二产业投资410.19亿元,比2012年增长66.2%;第三产业投资181.78亿元,比2012年增长21.7%。在第二产业中,工业投资410.19亿元,比2012年增长66.3%,其中制造业投资60.51亿元,比2012年增长82.7%。

2013年,哈密地区地方固定资产投资369.12亿元,比2012年增长38.5%。其中,城镇投资368.75亿元,比2012年增长38.6%;农村非农户投资0.37亿元,比2012年下降15.4%。在城镇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4.55亿元,比2012年增长16.9%;第二产业投资289.02亿元,比2012年增长38.0%;第三产业投资75.18亿元,比2012年增长42.6%。在第二产业中,工业投资289.02亿元,比2012年增长38.0%。其中,采矿业投资42.57亿元,比2012年下降36.8%;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投资210.35亿元,比2012年增长68.3%;制造业投资36.10亿元,比2012年增长110%。在地方城镇投资中,国有投资198.77亿元,比2012年增长31.7%;民间投资167.99亿元,比2012年增长51.0%。涉及民生投资和基础设施投资282.84亿元,比2012年增长61.3%。

第一产业

2013年,哈密农作物播种面积99.11万亩,增长6.0%。其中,粮食播种面积41.18万亩,比2012年增长8.0%;棉花播种面积29.95万亩,比2012年增长1.7%;油料播种面积2.65万亩,比2012年下降28.7%;瓜类播种面积8.85万亩,比2012年增长16.7%;蔬菜播种面积4.21万亩,比2012年下降0.3%。果类播种面积44.56万亩,比2012年增长0.07%,其中,葡萄播种面积5.72万亩,比2012年增长1.0%;红枣播种面积32.82万亩,比2012年下降0.04%。主要农产品保持增长。全年粮食产量14.37万吨,比2012年增长10.7%。棉花产量3.72万吨,比2012年增长1.8%。油料产量0.18万吨,比2012年增长6.7%。瓜类产量20.25万吨,比2012年增长17.1%。蔬菜产量13.42万吨,比2012年增长4.9%。果类产量14.14万吨,比2012年增长31.0%,其中,葡萄产量8.79万吨,比2012年增长10.0%;红枣产量5.12万吨,比2012年增长96.0%。

2013年,哈密地区畜牧业生产稳定发展。年末牲畜存栏头数115.17万头(只),比2012年0.7%;全年牲畜出栏175.56万头(只),比2012年增长9.6%。肉类总产量5.77万吨,比2012年增长9.5%,其中,牛肉产量0.88万吨,比2012年增长6.3%;羊肉产量2.53万吨,比2012年增长16.0%;猪肉产量1.94万吨,比2012年增长3.7%。牛奶产量5.74万吨,比2012年增长2.4%。禽蛋产量0.43万吨,比2012年增长32.1%。水产品产量0.12万吨,比2012年增长5.8 %。

2013年,哈密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35.39万千瓦,比2012年增长3.5%。拥有大中型拖拉机0.45万台,比2012年增长27.8%;小型拖拉机0.99万台,比2012年下降6.7%。化肥施用量(折纯)1.99万吨,比2012年增长9.8%。农用塑料薄膜使用量0.31万吨,比2012年增长14.4%。农村用电量2.37亿千瓦小时,比2012年增长4.5%。

第二产业

2013年,哈密工业生产保持快速增长。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121.97亿元,比2012年增长32.5%。全年地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77.43亿元,比2012年增长31.9%。按轻重工业划分,轻工业增加值1.14亿元,比2012年下降4.5%;重工业增加值76.29亿元,比2012年增长32.7%。按登记注册类型划分,国有企业增加值1.47亿元,比2012年增长4.5%,集体企业增加值0.05亿元,比2012年下降2.1%,股份制企业增加值72.00亿元,比2012年增长31.7%,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加值3.38亿元,比2012年增长64.0%。按经济类型划分,公有制经济增加值56.01亿元,比2012年增长15.5%,非公有经济增加值21.42亿元,比2012年增长83.9%。按企业规模划分,大型企业增加值29.60亿元,比2012年增长68.6%;中型企业增加值17.94亿元,比2012年增长29.5%;小型企业增加值29.55亿元,比2012年增长36.8%;微型企业增加值0.34亿元,比2012年91.9%。

2013年,哈密在地方规模以上工业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增加值22.56亿元,比2012年增长16.2%;黑色金属矿采选业增加值13.45亿元,比2012年增长6.4%;有色金属矿采选业增加值5.88亿元,比2012年增长32.0%;石油加工、炼焦加工业增加值0.87亿元,比2012年增长73.3%;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加值3.32亿元,比2012年增长17.6%;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加值4.12亿元,比2012年增长6.3%;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加值1.10亿元,比2012年下降14.5%;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加值15.02亿元,比2012年增长310%;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9.33亿元,比2012年增长17.7%;纺织业增加值0.23亿元,比2012年下降33.7%。

2013年,哈密地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99.7%,比2012年提高6.8%。实现利润18.16亿元,比2012年增长69.1%。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13.44亿元,比2012年增长64.3%。股份制企业15.52亿元,比2012年增长69.4%;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2.02亿元,比2012年增长37.3%。私人控股7.10亿元,比2012年增长3.6倍。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总产值32.05亿元,比2012年增长20.5%。

第三产业

2013年,哈密房地产开发投资19.71亿元,增长49.3%,其中,商品住宅投资12.88亿元,比2012年增长38.1%;办公楼投资0.84亿元,比2012年增长28.6%;商业营业用房投资3.70亿元,比2012年增长47.4%。房屋施工面积265.67万平方米,比2012年增长20.1%;竣工面积46.23万平方米,比2012年下降56.9%;商品房销售面积49.43万平方米,比2012年增长24.9%。商品房销售额19.23亿元,比2012年增长35.4%。

2013年,哈密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4.92亿元,比2012年增长17.1%。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实际增长13.7%。

按经营地划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61.62亿元,比2012年增长17.2%;乡村消费品零售额3.30亿元,比2012年增长15.5%。

按行业划分,批发业零售额18.33亿元,比2012年增长39.9%;零售业零售额34.92亿元,比2012年增长9.7%;住宿业零售额1.18亿元,比2012年增长4.8%;餐饮业零售额10.49亿元,比2012年增长12.9%。

按规模划分,限额以上单位零售额29.96亿元,比2012年增长22.3%,其中,限额以上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1.49亿元,比2012年增长0.9%;限额以下单位零售额34.96亿元,比2012年增长12.9%。

按商品类别划分,限额以上单位石油及制品类零售额比2012年增长54.1%,化妆品类比2012年增长34.1%,书报杂志类比2012年增长23.9%,中西药品类比2012年增长23.6%,五金、电料类比2012年增长20.6%,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比2012年增长17.8%,日用品类比2012年增长16.1%,文化办公用品类比2012年增长14.6%,通讯器材类比2012年增长14.0%,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比2012年增长10.8%,体育、娱乐用品类比2012年下降7.5%,汽车类比2012年下降9.5%。

2013年,哈密地区接待国内游客336万人次,比2012年增长20.9%;国内旅游收入8.29亿元,比2012年增长24.5%。接待境外游客1.01万人次,比2012年下降70.5%;实现国际旅游外汇收入47.34万美元,比2012年下降58.2%。全地区共有星级宾馆16家,其中,四星级宾馆5家,三星级宾馆7家,二星级宾馆4家;有各类旅行社7家。

对外经济

2013年,哈密货物进出口总额8158.6万美元,比2012年增长210%,其中,货物出口总额2685.0万美元,比2012年增长59.6%;货物进口总额5473.6万美元,增长480%。地区口岸过货量224.42万吨,比2012年增长41.8%。

2013年,哈密招商引资项目累计到位资金245.36亿元,比2012年增长35.1%,其中,区外资金204.61亿元,比2012年增长19.4%。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1648万美元,比2012年下降29.4%。[5]

财政收入

2013年,哈密全口径财政收入73.80亿元,比2012年增长31.8%。地方财政收入49.33亿元,比2012年增长40.2%。

2013年,哈密公共财政预算收入40.10亿元,比2012年增长31.1%,其中,各项税收收入29.97亿元,比2012年增长21.6%;非税收入40.10亿元,比2012年增长31.1%。分税种看,增值税收入5.04亿元,比2012年增长43.9%;营业税收入13.22亿元,比2012年增长12.7%;企业所得税(含退税)收入2.99亿元,比2012年增长7.6%;个人所得税收入1.20亿元,比2012年增长12.0%;资源税2.10亿元,比2012年增长32.1%。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9.22亿元,比2012年增长100%。

2013年,哈密地方财政支出93.51亿元,比2012年增长29.4%。公共财政预算支出84.15亿元,比2012年增长23.5%。基金预算支出9.36亿元,比2012年增长130%。

金融保险

2013年,哈密全部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437.03亿元,比年初增加63.81亿元,比2012年增长17.1%(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436.02亿元,比年初增加63.50亿元,比2012年增长17.0%)。其中,单位存款余额201.67亿元,比2012年增长19.9%;个人存款余额229.95亿元,比2012年增长14.3%。

2013年,哈密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276.39亿元,比年初增加84.30亿元,比2012年增长43.9%(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276.14亿元,比年初增加84.31亿元,比2012年增长44.0%)。其中,短期贷款89.23亿元,比2012年增长58.9%;中长期贷款181.64亿元,比2012年增长37.6%。个人消费贷款21.09亿元,比2012年增长25.8%。

2013年,哈密保险公司各项保费总收入9.98亿元,比2012年增长18.3%,其中,财险保费收入3.67亿元,比2012年增长34.0%;寿险保费收入6.31亿元,比2012年增长10.8%。各类保险赔款及给付支出3.42亿元,比2012年增长70.2%,其中,财产险支付赔款1.71亿元,比2012年增长51.4%;寿险赔款及给付1.71亿元,比2012年增长94.1%。[5]

社会事业

体育

2013年,哈密运动健儿在自治区级以上举办的各项比赛中获金牌31枚、银牌28枚、铜牌43枚。

科技

2013年,哈密全年安排科技计划项目39项,其中,承担自治区级科技计划项目4项,地区级科技计划项目35项。已登记的科技成果16项。地区级科技成果转化基地4个,地区级生产力促进中心1家。

2013年,哈密受理专利申请248项,其中受理发明专利申请51项,占20.6%;获得专利授权111项,其中获得发明专利授权4项,占3.6%。

文化

2013年,哈密共有艺术表演团体3个、群众文化馆4个、群众文化站45个、公共图书馆4个及博物馆3个。拥有广播电台1座,调频转播发射台48座,广播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7.37%。拥有电视台1座,电视转播发射台42座,电视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8.89%。年末有线电视用户13.24万户,比2012年增加0.49万户,其中有线数字电视用户12.74万户,比2012年增加0.94万户。全年出版各类报纸867期、699.6万份,其中少数民族文字报纸238期、59.5万份。出版各类杂志20期、3.92万册,其中少数民族文字杂志10期、2.72万册。年末共有档案馆4个,已开放各类档案1.008万卷(件)。[5]

邮电

2013年,哈密邮电业务收入8.02亿元,比2012年增长14.3%。其中,邮政业务收入0.92亿元,比2012年增长33.6%;电信业务收入7.10亿元,比2012年增长12.2%;固定电话用户(含小灵通)18.74万户,比2012年末减少0.02万户,比2012年下降0.1%;移动电话用户68.94万户,比2012年末增加8.02万户,比2012年增长13.2%;互联网用户13.07万户,比2012年末增加1.34万户,比2012年增长11.5%;电话普及率达到144.1部/百人,其中,固定电话普及率30.8部/百人;移动电话普及率达到113.3部/百人;互联网普及率达到60.8%。

卫生

2013年,哈密共有卫生机构406个,拥有床位2629张,卫生技术人员3599人。其中,医院15个,床位2112张;乡镇卫生院37个,床位502张,卫生技术人员633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39个,卫生技术人员145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6个,卫生技术人员145人;卫生监督所4个,卫生技术人员28人;妇幼保健院(站、所)4个,专科疾病防治院1个,采供血机构1个。

教育

2013年,哈密有成人高等学校1所,本专科招生1566人,比2012年增长18.3%;在校学生3508人,下降7.4%;毕业生684人,比2012年增长71.4%。新增普通高等学校1所(哈密职业技术学院),专科招生193人,在校学生193人。

2013年,哈密各类中等职业学校5所,招生2002人,比2012年增长52.5%;在校学生6375人,比2012年增长89.4%;毕业生1514人,比2012年增长170%。普通高中学校12所,招生4933人,比2012年增长2.1%;在校学生14143人,比2012年增长2.1%;毕业生4343人,比2012年增长0.6%。初中学校29所,招生6043人,比2012年下降1.5%;在校学生18309人,比2012年下降1.5%;毕业生6175人,比2012年增长1.1%。普通小学52所,招生5936人,比2012年增长13.1%;在校学生32711人,比2012年增长1.4%;毕业生5885人,比2012年增长1.4%。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学生173人,比2012年下降15.2%。幼儿园85所,在园幼儿15988人,比2012年增长0.7%。

2013年,哈密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99.96%,其中农村儿童入学率99.82%。小学毕业生升学率100%。初中阶段适龄少年入学率99.96%,其中农村入学率99.51%。初中毕业升入高中阶段升学率101.36%,比2012年提高9.63%。

劳动就业

2013年,哈密全社会从业人员30.00万人,比2012年增长7.3%。地方城镇单位从业人员7.90万人,比2012年增长11.3%。通过各种途径实现城镇就业再就业1.58万人,其中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0.1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0%,与2012年持平。

人民生活

2013年,哈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865元,增长13.6%。人均家庭总收入24366元,增长16.3%,其中,工资性收入14632元,增长21.3%;经营净收入1472元,下降21.8%;财产性收入39元,下降52.4%;转移性收入8223元,增长18.9%。人均消费性支出16658元,增长25.5%。

2013年,哈密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9908元,增长18.1%。其中,工资性纯收入2785元,增长17.8%;家庭经营纯收入5135元,增长19.0%;财产性纯收入260元,下降14.8%;转移性纯收入1728元,增长22.8%。人均消费性支出8833元,增长23.2%。

2013年,哈密城市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35.54平方米,比2012年增长0.9%;农村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26.49平方米,比2012年增长3.6%。[6]

社会保障

2013年,哈密参加城镇失业保险人数7.07万人,比2012年增加0.69万人。其中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为0.18万人。参加基本养老保险11.02万人,比2012年增加0.87万人,其中,参保职工8.43万人,比2012年增加0.77万人;参保离退休人员2.59万人,比2012年增加0.1万人。城镇职工参加基本医疗保险11.62万人,比2012年增加0.98万人,其中,参保职工9.03万人,比2012年增加0.66万人;参保离退休人员2.59万人,比2012年增加0.31万人。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9.89万人,与2012年持平。参加工伤保险10.02万人,比2012年增加0.64万人。参加生育保险6.84万人,比2012年增加0.37万人。参加新型农村居民养老保险8.29万人。

2013年,哈密有4.10万人领取政府最低生活保障,比2012年减少1551人。其中,城镇1.74万人,比2012年减少628人;农村2.37万人,减少923人。领取国家抚恤补助1583人。年末地区有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14所,拥有床位1629张;收养各类人员1055人。城镇社区服务站24个,社区服务中心51个。全年销售社会福利彩票7575万元,比2012年增长20.2%;筹集社会福利资金1463万元,比2012年下降8.6%。

2013年,哈密参加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19.58万人,比2012年增加0.22万人。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9.9%,比2012年提高0.1%。[7]

交通运输

2013年,哈密铁路货运量1482.3万吨,比2012年增长43.6%;公路货运量1638万吨,比2012年增长11.2%;民航货物吞吐量218.7吨,比2012年增长120%;铁路客运量186.69万人次,比2012年下降7.4%;公路客运量571万人次,比2012年增长7.9%;民航旅客吞吐量18.06万人次,比2012年增长73.0%;公路里程7230.3公里,其中等级公路5040.3公里,高速公路400.0公里;各类民用车辆拥有量(含拖拉机、摩托车、挂车及其他类型车)达到17.58万辆,比2012年增长10.2%,其中私人车辆拥有量14.02万辆,比2012年增长11.9%。 哈密地区过境公路主要主要有312国道、连霍高速公路;铁路有兰新高铁(哈密火车站);飞机场有哈密机场。

历史文化

民俗风情

哈密是古"丝绸之路"重镇,地处东西方文化、西域与中原文化交汇之地,既有鲜明的中原文化脉络,又有少数民族古老传统的风情,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哈密东天山历史文化。哈密的民俗风情古朴典雅。哈密木卡姆作为新疆木卡姆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公布为第三批"人类口述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并被国家公布为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代表作。哈密木卡姆是汉朝摩诃兜勒和唐代伊州乐发展而来的,是哈密维吾尔人集体创作的结晶,也是东西方乐舞艺术在哈密交汇融合的优秀成果。哈密历史悠久的屯垦文化、丝路文化、多彩的草原文化、丰富的民俗文化、灿烂的汉文化,以及哈密瓜文化、大枣文化、奇石文化,与十二木卡姆共同构成了特色鲜明的东天山文化。

节日:肉孜节又称开斋节。按照伊斯兰教规定日期,在封斋一月满时开斋,开斋之日就是肉孜节。节日期间互相拜访问候。古尔邦节又叫宰牲节就是宰杀牲畜祭祀"胡大"(真主),与亲友分享。在肉孜节后70天举行。节日期间民间举行文体活动。回族过肉孜节比较隆重,而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民族则把古尔邦节作为大节。

风味食品:民族风味食品主要有:哈密瓜荤素大菜系列、羊肉焖饼子,野菜系列(蘑菇、椒蒿、沙葱),油酥馍、扒羊肉、回族粉汤及烤羊肉串、烤全羊、烤馕、凉皮、烤包子、黄面、奶茶等西域风味传统食品。

伊州大曲:唐代哈密称伊州。伊州音乐传入中原经过加工后,称为伊州大曲。伊州大曲是以伊州地方流行的小曲为基础,在其前后加上引子和尾声,以蔓延其声调的大型乐曲。伊州大曲中间含有中原汉族音乐的成分。哈密十二木卡姆是伊州大曲的继承和发展。伊州乐在千年的流传过程中,不断地吸取新民间音乐成分而发展为今日的哈密木卡姆的。哈密十二木卡姆被认为是新疆十二木卡姆"古老的源泉和原来的躯干"之一。

麦西来甫:在维吾尔族居住地盛行着麦西来甫。哈密的麦西来甫有其地方特色,计有青苗或麦苗(维吾尔语称柯克或玛依萨)、瑞雪、婚礼、迎春、手绢等。麦西来甫是一种传统的民间歌舞集会,如青苗麦西来甫是最先由发起者将一些麦种分种在两只花瓷碗里,待长出幼苗后,邀请本村的人来参加麦西来甫聚会。当聚会开始后,先敲响明快的手鼓,由一名民间艾捷克手演奏一段优美动听的木卡姆乐曲,引出或一男、或一女,或是二人合唱散板序曲,引导全场歌舞进入高潮,这时东道主双手托着置有两个瓷碗青翠碧绿麦苗的盘子,在自己尊敬的人面前边舞边唱。

阿肯弹唱:在哈萨克族聚居的巴里坤草原和哈密市西山山区等地,每到盛夏季节,都要举行传统的文艺盛会-阿肯弹唱。弹唱会以对唱为主,对唱有二人对唱,四人对唱,亦有一人弹唱叙事长诗的。阿肯伴随冬布拉的琴声,触景生情,即兴创作,边弹边唱,形式比较简单自由,所具备的条件是一匹马和一把自制的冬布拉。[8]

特产

哈密瓜:“哈密瓜甲天下”,瓜以地得名,地以瓜闻名。哈密瓜已经有800年历史。哈密的自然条件,孕育了哈密瓜的甘甜如蜜。

哈密大枣:哈密大枣是中国红枣家庭中一个相当独立的优良品系,是在新疆哈密山南平原戈壁特定气候条件下,经长期驯化生成的果中珍品。特点是个大饱满、色泽红润、核小肉厚、甘甜爽口。

哈密葡萄:哈密具有发展葡萄生产的独特自然条件和传统技术优势,哈密葡萄品质好、产量高,是天然无公害绿色食品。

伊吾野山杏:伊吾县野山杏生长在距县城35公里的苇子峡乡河谷地带,面积达3000亩。当地居民喜食野山杏,夏季将野山杏晾制成杏干,用杏干泡制饮品,清热解毒,具有抗癌作用。

天山野菇:出产于伊吾县沿天山一带,天山野菇实体洁白,肉质细嫩、味美鲜浓、营养丰富,是纯天然的有机食品,被誉为“西天白灵芝”、“天山神菇”,具有强肾、壮阳、补脑、增强免疫力等功效,是保健滋补营养佳品。

风景名胜

哈密曾是古“丝绸之路”重镇,地处中原与西域文化交汇之地,历史文化源远流长,人文、自然景观星罗棋布,融南北疆景色和气候于一地,有“新疆缩影”之称。哈密东天山风景名胜旅游区的开发,使其与吐鲁番、敦煌以历史 文化为主的旅游区互为补充,东西连成一线。2007年,有国家A级景区11个,其中3A级景区6个。拥有旅行社7家;星级宾馆16家,已开发旅游景区(点)38个。

主要自然景观有:天山风景名胜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雅尔当风景旅游区(也称五堡魔鬼城,国家AAA级旅游景区)等。

历史遗址和人文景观有: 哈密王陵、拉甫却克古城、大河唐城、白杨沟佛寺遗址、五堡古墓群、哈密回王府(国家AAA级旅游景区)、伊水园景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等。

天山风景名胜区

天山风景名胜区,位于东天山北坡,东起寒气沟,西至松树塘,南自天山庙,北接鸣沙山,距哈密市约70公里,有省道通往,交通通讯方便,既有巍峨的高山冰川、浩瀚的林海,也有一望无际充满生机的大草原,还有草木不生光秃秃的鸣沙山。

五堡魔鬼城

五堡魔鬼城在哈密市五堡乡以南,在那里可以看到那些酷似城堡、殿堂、佛塔、碑、人物、禽兽等形态各异的景观、令人眼花缭乱的陡壁悬崖以及混迹沙砾中五光十色的玛瑙、随处可见的硅化木、枝叶清新的植物化石,偶尔可获得像恐龙蛋化石的小圆石头、海生的鱼类化石、鸟类化石。当夜幕降临时有时会听到鬼哭狼嚎令人发指的嘶叫声,因此才被人们称之为“魔鬼城”。

鸣沙山

鸣沙山位于白石头西北面,距哈密市区70公里,在一望无边的大草原上奇妙地出现了一座长5公里,高50米的沙山,沙粒细而无土,四周水草丰茂,柳条河从山脚下蜿蜓流过,沙粒从山上向下滑动,便可听见各种声响,时起时伏,强时如雷鸣高亢,弱时似牧笛悠扬,故称鸣沙山。

回王陵

回王陵位于市区以南2公里的回城乡,建于1840年前后,埋葬着历代回王及其王妃,至今保存完好的有两处,南面为2座亭式建筑,上部飞檐斗拱,四周圆柱支撑,雕梁画栋。北面为1座“大拱拜”,主体高约25米,下方上圆拱顶,琉璃砖镶面,外有36级盘旋梯拾阶而上,可达墓顶。西面与墓体相对的是一座清真寺,四壁经文彩饰,顶棚彩绘,撑柱雕花。[9]

景点概况

哈密,位于新疆东部,是新疆通往内地的门户,沙漠中的一片绿洲,有甜美的哈密瓜和葡萄。主要旅游景点有五堡的魔鬼城、白石头的草原风光、鸣沙山的万民嘶鸣、回王坟、盖斯墓、五堡古墓群、天山庙、沁城岩画、庙尔沟、西路军进疆纪念园、烈士陵园。市南的古迹哈密王墓与这里奇特的雅丹地貌又为哈密平添了一份神秘。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