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宣宗李忱
唐宣宗李忱(810年-859年),唐朝第十六位皇帝(846年—859年在位,未算武周政权和殇帝),初名怡,登基之前封为光王,在位13年。唐宪宗李纯十三子,母郑宫人,元和五年(810年)六月廿二日生于大明宫,是唐穆宗李恒的弟弟,唐敬宗李湛、唐文宗李昂、唐武宗李炎的叔叔。
唐宣宗 | |
---|---|
概要 | |
姓名 | 李忱 |
庙号 | 宣宗 |
谥号 |
圣武献文孝皇帝(初谥) 元圣至明成武献文睿智 章仁神聪懿道大孝皇帝(872年加谥) |
陵墓 | 贞陵 |
政权 | 唐朝 |
在世 | 810年7月27日—859年9月10日(50岁) |
在位 | 846年4月22日-859年9月10日 |
年号 | 大中:847年-860年十月 |
目录
生平
唐宣宗李忱原名李怡,母亲郑氏原为镇海节度使李锜待妾,李锜谋反失败后,郑氏被送入宫后当郭贵妃的侍儿,后来被唐宪宗临幸,生下李忱,封为光王,故唐宣宗为唐穆宗之弟,唐敬宗、唐文宗、唐武宗之叔父。
唐宣宗为光王时,居于十六宅,故作愚钝,曾被唐文宗及其他宗室作弄[1]。
宣宗性明察沉断,用法无私,从谏如流,重惜官赏,恭谨节俭,惠爱民物,故大中之政,讫于唐亡,人思咏之,谓之小太宗。
经历
会昌六年(846年),唐武宗被道士上供的长寿丹毒死。光王李怡被宦官拥立为帝,改名为李忱,是为唐宣宗,年号大中。
拥立唐宣宗的宦官本以为他愚钝容易控制,岂料他登基为帝后立即励精图治,并贬谪李德裕,结束牛李党争。众宦官、朝臣及宗室才惊觉唐宣宗以往是故作愚钝,实际是非常贤明。
唐宣宗登基后,唐朝国势已暮气沉沉,藩镇割据,牛李党争,农民起义,朝政腐败,官吏贪污,宦官专权,四夷不朝。唐宣宗致力于改变这种状况,宣宗勤俭治国[2],体贴百姓,减少赋税,注重人才选拔[3],唐朝国势有所起色,社会矛盾有所缓和,百姓日渐富裕,使十分腐败的唐朝呈现出“中兴”的小康局面,史称大中之治。
宣宗是唐朝中期以后少数比较有作为的皇帝,另外,唐宣宗还趁吐蕃、回纥衰微,派兵收复了河湟之地,平定了吐蕃,“收三州七关,平江岭以南”,名义上打通了丝绸之路。只是大中晚年唐朝已积重难返,国力衰退,社会经济千疮百孔,只依靠政府枝枝节节的改革已无法改变唐帝国衰败的潮流。
大中十三年(859年)冬,浙东农民裘甫带领五百农民起兵。反抗军后发展至五十万人,为唐末大规模农民反抗打下了前哨战。
唐宣宗晚年侈用无度,为了聚敛财赋以充实内库,以羡余为考核官吏的依据,“唯其积之已盈也,故以流艳懿宗之耳目,而长其奢侈心”。[4]宣宗好长年术,召罗浮山道士轩辕集问之[5],轩辕集反劝他要“彻声色,去滋味,哀乐如一,德施周给,自然与天地合德,日月齐明,何必别求长生也”。[6]
大中十三年(859年)五月,唐宣宗因服食丹药中毒,“疽发于背”,[7]终病入膏肓,于八月去世[8],享年50岁,宰相令狐绹摄冢宰负责治丧。谥号圣武献文孝皇帝,葬于贞陵。
轶事
令孤的《贞陵遗事》[9]和韦昭度的《续皇王宝应录》说,传说他在河南淅川香严寺避难[10][11][12],法名琼俊,齐安见其举止不凡[13]宣宗即位时,齐安已死,宣宗为了报恩,便敕赐寺名,谥齐安为悟空大师,还御制哀诗悼念。不过不少史家,如北宋的司马光,认为唐宣宗曾被唐武宗迫害及出家为僧是没有根据,因正史中没有相关记载,而且当时为光王的宣宗只是众多的庶出皇叔其中之一,对唐武宗的帝位根本没有威胁,更有史家认为唐宣宗被唐武宗迫害而出家为僧的讲法,是后世佛教徒杜撰出来的故事,为的是丑化曾推行会昌灭佛的唐武宗,同时圣化在登基后支持佛教的唐宣宗。
五代时宋陆游<避暑漫钞>、《中朝故事》、《北梦琐言》,五代末宋初人赞宁《宋高僧传》也有提过。文中也都有隐晦唐宣宗潜逃到江南遁入空门的简略记载。
诗词
李忱诗词 作品: 百丈山/吊白居易/幸华严寺/重阳锡宴群臣/题泾县水西寺/瀑布联句/句
参考文献
- ↑ 资治通鉴- 卷二百四十八:“初,宪宗纳李锜妾郑氏,生光王怡。怡幼时,宫中皆以为不慧,太和以后,益自韬匿,群居游处,未尝发言。文宗幸十六宅宴集,好诱其言以为戏笑,号曰光叔。”
- ↑ 资治通鉴记载:越守尝进女乐,有绝色者。上初悦之,数月,锡赉盈积。一旦晨兴,忽不乐曰:“玄宗只一杨妃,天下至今未平,我岂敢忘?”乃召美人曰:“应留汝不得。”左右或奏“可以放还”。上曰:“放还我必思之,可命赐鸩一杯。”(《资治通鉴》卷二百四十九大中十三年八月《考异》引《续贞陵遗事》)
- ↑ 司马光在《进修心治国之要札子状》中提到:“唐宣宗重惜服章,故当时得绯紫者以为荣。”
- ↑ 《读通鉴论》卷27《懿宗三》
- ↑ 《杜阳杂编》记载: “(宣宗)又问曰:‘朕得几年天子? ’(轩辕集 )即把笔书曰四十年,但十字挑脚。上笑曰:‘安敢望四十年乎! ’及晏驾, 乃十四年也。”
- ↑ 旧唐书- 卷十八下本纪第十八下
- ↑ 《资治通鉴•唐纪六十五》:上饵医官李玄伯、道士虞紫芝、山人王乐药,疽发于背。
- ↑ 《东观奏记》曰: “韦澳在翰林极承恩遇, 自京兆出为河阳三城节度使, 当轴者挤之也。大中十三年三月, 魏博节度使何弘敬就加中书令, 上命宣徽南院使王居方往魏博赐麻制, 假道河阳。上以薄纸手诏澳, 曰: ‘密饬装, 秋当与卿相见。’戒居方曰:‘过河阳以此赐澳, 无令人知。’居方既至, 密以宸翰授澳。上七月寝疾, 八月晏驾, 遂中寝。”
- ↑ ““上在藩时,尝从驾回,而上误坠马,人不之觉,比二更方能兴。时天大雪,四顾悄无人声。上寒甚,会巡警者至,大惊。上曰:我光王也,不悟至此,方困且渴;若为我求水。警者即于旁边得水以进,遂委而去……已而体微暖有力,遂步归藩也”。韦昭度的《续皇王宝应录》说,“武皇虑有他谏,乃密令中常侍四人擒宣宗于永巷,幽之数日,沉于宫厕。宦者仇公武湣之,乃奉武宗曰:前者王子不宜久于宫厕,诛之。武宗曰:唯唯。仇公武取出于车中,以粪土杂物复之,将别路归家,密养之三年,后武皇宫车晏驾,百官奉迎于玉宸殿立之,寻擢仇公武为军容使。”
- ↑ 香严寺 唐宣宗的七年避难之地.
- ↑ 1986年香严寺出土的《重修唐宣宗殿碑记》的碑文记载了唐宣宗李忱在香严寺避难之事
- ↑ 尉迟偓《中朝故事》:“宣宗,即宪皇少子也;皇昆,即穆宗也;穆宗、敬宗之后,文宗、武宗相次即位,宣皇皆叔父也。武宗初登极,深忌焉。一日,会鞠于禁苑间,武宗召上,遥睹瞬目于中官,仇士良跃马向前曰:‘适有旨,王可下马。’士良命中官舆出军中,奏云:‘落马已不救矣。’寻请为僧,游行江表间。会昌末,中人请还京,遂即位。” 熙宁八年(1075)苏轼游海甯时撰《大悲阁记》并七绝《悟空塔》:“已将世界等微尘,空里浮花梦里身;岂为龙颜更分别,只应天眼识无人。”
- ↑ 《宋高僧传•齐安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