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治·P·史密斯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乔治·P·史密斯 George P. Smith | |
---|---|
出生 |
美国威斯康辛州哥伦比亚 | 1941年3月10日
国籍 | 美国 |
母校 |
哈弗福德学院 哈佛大学 |
机构 |
威斯康辛大学 密苏里大学 杜克大学 |
知名于 | 噬菌体展示技术 |
研究领域 | 生物化学 |
奖项 | 诺贝尔化学奖(2018) |
乔治·皮尔森·史密斯(George Pearson Smith,1941年3月10日-),美国化学家,密苏里大学教授,2018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1]
研究[2][3]
运用噬菌体指认基因
噬菌体 ─ 一个蛋白质与其未知基因的连结
- 噬菌体含有一小段的基因物质,封装在一个由保护蛋白质形成的鞘膜中,当复制时,会将它们的基因物质注入细菌中,绑架细菌的代谢系统,接著利用细菌制造出噬菌体基因物质的拷贝,以及形成保护鞘膜需要的蛋白质,由此产生新的噬菌体。
- 史密斯运用噬菌体的简单构造,找出一个已知蛋白质的未知基因。这些未知基因的片段,可与形成噬菌体鞘膜的一个蛋白质之基因融合,当新的噬菌体制造出来时,这个未知基因对应的蛋白质就会出现在这个噬菌体的表面,与形成鞘膜的一个蛋白质结合在一起(如图)。
获得诺贝尔化学奖原因
- 乔治·P·史密斯开发了一种叫做“噬菌体展示”的技术,能使噬菌体(注:噬菌体是专以细菌为宿主的病毒)演化出新的蛋白质。而格雷格·温特则用这个方法来生产新药,在2002年第一批获得批准的药品,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牛皮癣和炎症性肠炎疾病。两人共同分享2018年诺贝尔化学奖奖金的一半[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