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四平调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四平调,是地方传统戏剧之一,由豫东花鼓演变而成,后经过挖掘整理,吸收评剧、京剧、豫剧等的腔调发展而成,逐渐完善形成了其特有的唱腔及表演风格。为花鼓曲调配乐,以六棱高胡作为领弦乐器,以梆子戏的打击乐器烘托气氛,取花鼓戏唱腔“四平八稳”之意,形成了独具地方特色,贴近百姓生活的地方剧种。

2006年5月20日,“商丘四平调”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2008年,“金乡四平调”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4年12月3日,“砀山四平调”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9年11月,四平调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

简介

由于四平调的演变发展过程脉络清晰,有证有据,被业内专家称之为“中国戏曲发展的缩影”,在中国戏曲艺术的发展演变过程中有着特殊的地位,一百多年来,四平调饱含了民间艺人的心血与智慧,为古黄河两岸方圆数百公里的人民留下了深受群众喜爱的优秀地方戏曲。

四平调以花鼓为基础[2],同时又大量吸收了其他姊妹剧种的艺术营养,形成了具有浓厚地域特点的艺术风格。女声在质朴之中不失委婉俏丽,男声则高昂豪放、刚柔兼备,保留着较强的说唱特征。

四平调与二黄声腔很接近,四平调也叫平板二黄,它是从安徽青阳腔的滚调进一步发展而成的,在京剧传统剧目中除了花脸行当外,其他各行当均有四平调唱腔。四平调唱腔与二黄原板相近,兼备了西皮二黄两种风格的腔调,京胡要用二黄把位伴奏。

四平调的板式不多,只有原板、慢板两种板式,而这两种板式的旋律基本相同,只是节奏和行进速度上有别。我们把中速节奏的称之为四平调原板,把慢节奏的称之为四平调慢板。

作为一种稀有的地方剧种,四平调仅流行于河南、安徽、山东江苏四省接壤地区,因它以花鼓为主,吸收评剧、京剧、梆子等剧种的曲调而形成,有人也称它为“四拼调”,后改称“四平调”。也有人认为,是根据其曲调四平八稳、四句一平而得名。四平调在中国的传统戏曲艺术中有着特殊的地位,是中国民间艺术中的一朵奇葩。

视频

四平调 相关视频

四平调《小包公》
四平调《王林休妻》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