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四平調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四平調,是地方傳統戲劇之一,由豫東花鼓演變而成,後經過挖掘整理,吸收評劇、京劇、豫劇等的腔調發展而成,逐漸完善形成了其特有的唱腔及表演風格。為花鼓曲調配樂,以六棱高胡作為領弦樂器,以梆子戲的打擊樂器烘托氣氛,取花鼓戲唱腔「四平八穩」之意,形成了獨具地方特色,貼近百姓生活的地方劇種。

2006年5月20日,「商丘四平調」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1]。2008年,「金鄉四平調」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4年12月3日,「碭山四平調」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9年11月,四平調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

簡介

由於四平調的演變發展過程脈絡清晰,有證有據,被業內專家稱之為「中國戲曲發展的縮影」,在中國戲曲藝術的發展演變過程中有着特殊的地位,一百多年來,四平調飽含了民間藝人的心血與智慧,為古黃河兩岸方圓數百公里的人民留下了深受群眾喜愛的優秀地方戲曲。

四平調以花鼓為基礎[2],同時又大量吸收了其他姊妹劇種的藝術營養,形成了具有濃厚地域特點的藝術風格。女聲在質樸之中不失委婉俏麗,男聲則高昂豪放、剛柔兼備,保留着較強的說唱特徵。

四平調與二黃聲腔很接近,四平調也叫平板二黃,它是從安徽青陽腔的滾調進一步發展而成的,在京劇傳統劇目中除了花臉行當外,其他各行當均有四平調唱腔。四平調唱腔與二黃原板相近,兼備了西皮二黃兩種風格的腔調,京胡要用二黃把位伴奏。

四平調的板式不多,只有原板、慢板兩種板式,而這兩種板式的旋律基本相同,只是節奏和行進速度上有別。我們把中速節奏的稱之為四平調原板,把慢節奏的稱之為四平調慢板。

作為一種稀有的地方劇種,四平調僅流行於河南、安徽、山東江蘇四省接壤地區,因它以花鼓為主,吸收評劇、京劇、梆子等劇種的曲調而形成,有人也稱它為「四拼調」,後改稱「四平調」。也有人認為,是根據其曲調四平八穩、四句一平而得名。四平調在中國的傳統戲曲藝術中有着特殊的地位,是中國民間藝術中的一朵奇葩。

視頻

四平調 相關視頻

四平調《小包公》
四平調《王林休妻》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