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音標
國際音標(英語:International Phonetic Alphabet,縮寫:IPA[lower-alpha 1]),早期又稱萬國音標,是一套用來標音的系統,以拉丁字母為基礎,由國際語音學學會設計來作為口語聲音的標準化標示方法。[2]國際音標的使用者有語言學家、言語治療學家、外語教師、歌手、辭書學家和翻譯學家等人。[3][4]
按照國際音標的設計,它只可以分辨出口語裡下列音質的對立成分:音位、語調以及詞語和音節的分隔。[2]若要表示諸如咬牙、咬舌和由唇顎裂所發出聲音的音質,則有另一套獲廣泛使用的國際音標擴展系統(由國際語音學學會設計)。[3]
直到2007年,國際音標共有107個單獨字母,以及56個變音符號和超音段成分。國際語音學學會偶爾會增刪一些符號,或者修正某些符號。
目錄
歷史背景
1886年,以法國語言學家保羅·帕西為首的一群英國和法國語言教師,組成了一個學會,旨在創造一套轉寫和記錄人類語言的音標系統,它正是1897年後被稱之為國際語音學學會的前身。[5]他們最先參考了英語拼寫改革使用的羅馬字母,設計了一套最初的音標表,但為了讓它們可以在其他語言中使用,其符號容許在不同的語言中有不同的音值。[6]例如,讀音/ʃ/原本在英語中是以字母〈c〉來表示,而在法語中則是以字母〈x〉來表示。[5]但到1888年那年,字母便修訂成不論其代表語言為何,都一律使用相同的符號型式,而這也成了日後所有修訂的基礎。[5][7]
從國際音標誕生以來,其元音和輔音的組成便一直維持著大致一樣的型式,但其音標本身則作了幾次些許的修正。1989年的國際音標基爾公約才首先對早期的1932年版本作出大幅的修訂。另又在1993年做了一次小修訂,增加了半開央不圓唇元音[3]並刪去清內破音專用符號。[8]最近的一次改版是在2005年6月,增加了一個在非洲語言中很常見的唇齒閃音。[9]除了符號的增減之外,國際音標在其他的符號、分類和字體大多維持一致。[3]
國際音標擴展則相對在比較近期才出現,它是於1990年誕生,並於1994年獲國際臨床語音學與語言學協會正式採用。[10]另外,音質符號 亦於1995年開始規劃,以提供發聲很詳細的符號標記系統。[11]
理論假設
國際音標標音法體系的背後蘊含了大量言語和言語分析的理論假設,這些假設有如下幾項:
描述
國際音標的原則為「每一個可分辨的讀音(或音段)用一個符號來表示」。[13]這表示,國際音標不會使用兩個以上的字母來標示一個聲音,除非它可以被視為一兩個以上的聲音的連續。[lower-alpha 2]如果沒有一種已知的語言把某兩個有些許差別的音素視為對立(即不同音位),則國際音標通常也不會為這兩個音素分立不同的音標(選擇性[3])[lower-alpha 3],且不會使用一個音標來表示複音字母,如〈x〉在英語裡表示[ks]此一子音複音。此外,每個音標也不會因所跟著的或接續的音標不同而有不同的發音,如英語(及部分其他的歐洲語言)裡的〈c〉。
國際音標的符號共有107個用來標示子音和母音的字母、52個用來附在原音標裡以修飾原音標發音方式的變音符號以及19個標示如音長、聲調、重音與語調等的超音段成分。[lower-alpha 4]
編製類型
國際音標中的一些音標寫法與拉丁字母的輔音字母如[p]、[b]、[t]、[d]、[k]、[g]、[m]、[n]、[f]、[v]、[s]、[h]、[z]、[l]、[w]等相同,它們均為許多歐洲語言所使用的字母,在發音上與英語並無差別,可是與拉丁字母寫法相同的元音符號[a]、[e]、[i]、[o]、[u],它們的發音法卻較為接近西班牙語或意大利語中的發音,如[i]的發音為英文piece中的i,而[u]為英文food中的oo。
其他一些音標雖然與拉丁字母相同,如[j]、[r]、[c],和[y],但是它們的發音卻和一般英語中的發音不太一樣,反而是來自其他的語言,例如[j]要發英語yoke的y(等同德語或荷蘭語的j,而[y]的音卻反而是和古斯堪的那維亞語或古英語的y發音一樣[等同於拼音的ü/yu、注音符號的ㄩ、粵語的於(jy1)、芬蘭語的y、德語的y或ü、法語的u,或荷蘭語的uu]。其主要的標音原則是一個符號代表一個音,因此不會有像英語中sh和th這樣,兩個子音字母組合來代表一個音的情況發生。
國際音標表裡所使用的還有一些和拉丁字母相似,只經過稍微修改的符號,它們的發音都很相似,例如捲舌音ɳ和齒齦音的n,它們的發音及符號寫法都差不多,唯一的分別是前者右下角有向右的小勾,代表它是一個捲舌音。
附加於字母的變音符號(附加符號)則為每個語音做額外的描述,如下標̥加在輔音之下以表示濁音清化,如n̥,說明它是一個無聲子音(清輔音)。另外還有一些特別的符號負責描述超音段的語音特徵,例如重音、語調和聲調,如母音後的ː代表此音為一個長母音。
國際音標中方括號[]用來表示發音的細節;可能包括了沒有用來區分語言中的詞彙,但作者需要詳細描述的寫法。斜線 // 用來區分各類語言特有的音素,而無需額外的細節描述。如英語中/p/在pin和spin中的發音有明顯差異,英語語言學界通常會寫作/pɪn/和/spɪn/,而語音學界則寫作[pʰɪn]和[spɪn]。
國際音標中雙斜線//...//、豎線|...|、雙豎線||...||及花括號{...}會被用來表示某詞彙的深層次音韻結構,比音素更為抽象,花括號還被擴展國際音標用來表示韻律學標記。尖括號則被用來闡明某一語言中固有的表音法,有時用於標示非拉丁字母語言的發音,或是與國際音標的字母符號一致的發音。如上述詞彙會記作(pin)和(spin),但是不包括ee的發音[i]在國際音標中的寫法(i)。[lower-alpha 5]圓括號(...)用於表示難以聽清的發音,雙圓括號((...))用於表示難以理解的聲音,如((2 syll.))表示2個能聽到但不能理解的音節。
國際語音學學會允許會員根據實際需要添加新的符號和修改原有的符號。
符號表
輔音
塞擦音可通過在字母上方添加一條橫貫的弧線(Tie bar)表示。[15]其中六個最常見的塞擦音亦可以使用合字來標示,可是國際語音學協會卻已不再採納這種方法,因為若使用這種方法,便須新造大量合字才能表達所有塞擦音。除了使用連結弧線以外,有時還可以使用原來作為標示輔音除阻的上標法來標示塞擦音,例如 tˢ 可以表示 t͡s,kˣ 可以表示 k͡x。而原本用作表示硬顎塞音的 c 和 ɟ,有時可以當作 t͡ʃ 和 d͡ʒ 或其他近似的塞擦音的便捷寫法,甚至連國際語音學協會出版的正式刊物也有這樣的寫法,所以詮釋它們的意義時須格外慎重。
以圖片形式檢視 | ||
---|---|---|
Tie bar | 合字 | 描述 |
Template:IPAlink | ʦ | 清齒齦塞擦音 |
Template:IPAlink | ʣ | 濁齒齦塞擦音 |
Template:IPAlink | ʧ | 清齦後塞擦音 |
Template:IPAlink | ʤ | 濁齦後塞擦音 |
Template:IPAlink | ʨ | 清齦顎塞擦音 |
Template:IPAlink | ʥ | 濁齦顎塞擦音 |
Template:IPAlink | – | 清齒齦邊塞擦音 |
Template:IPAlink | – | 清唇軟顎塞音 |
Template:IPAlink | – | 濁唇軟顎塞音 |
Template:IPAlink | – | 唇軟顎鼻音 |
Template:IPAlink | – | 濁軟顎塞擦音 |
- 註:
- 瀏覽器中使用Arial Unicode MS渲染國際音標時,此類符號會因字體自身的程序錯誤而出錯,以此顯示效果會更佳:ts͡, tʃ͡, tɕ͡, dz͡, dʒ͡, dʑ͡, tɬ͡, kp͡, ɡb͡, ŋm͡。
非肺部氣流音
非肺部氣流音是未經肺部出氣而發出的聲音。包括搭嘴音(發現於非洲科依桑語系)、內爆音(發現於斯瓦西里語、越南語等語言)和擠喉音(發現於大多數印第安人和高加索的語言)。
以圖片形式檢視非肺部氣流音符號表 | |||||
---|---|---|---|---|---|
搭嘴音 | 內爆音 | 擠喉音 | |||
Template:IPAlink | 雙唇搭嘴音 | Template:IPAlink | 濁雙唇內爆音 | ʼ | 示例: |
Template:IPAlink | 齒搭嘴音 | Template:IPAlink | 濁齒齦內爆音 | Template:IPAlink | 雙唇擠喉音 |
Template:IPAlink | 齒齦搭嘴音 | Template:IPAlink | 濁硬顎內爆音 | Template:IPAlink | 齒齦擠喉音 |
Template:IPAlink | 硬齶搭嘴音 | Template:IPAlink | 濁軟顎內爆音 | Template:IPAlink | 軟顎擠喉音 |
Template:IPAlink | 邊搭嘴音 | Template:IPAlink | 濁小舌內爆音 | Template:IPAlink | 齒齦擠喉擦音 |
元音
雙元音通常以不成音節符號表示,例如⟨aɪ̯⟩。然而tie bar亦被使用,尤其是用於難以淮確標示元音是on-glide還是off-glide性質的情況下:⟨a͡ɪ⟩、⟨o͜e⟩。
變音符號
變音符號,又稱附加符號,是加在音標周圍的小記號,用以標示此音標發音須作的變化,或作更精確的描述。[16]下標的變音附號(平常置於音標或符號下方的記號)若要加在降部的音標時,可以改置於字母上方。
當i加上變音附號後,上方的點可能會和附加符號產生混淆時,應使用不含點的i (ı)。有些IPA符號也可作為附加符號,以描述語音細節:tˢ(擦音除阻)、bʱ(漏氣音)、ˀa(喉音起始)、ᵊ(置入schwa)、oᶷ(雙元音化)。其他的變音符號則包括在國際音標擴展中。
以圖片形式檢視變音符號表 | |||||
---|---|---|---|---|---|
音節 | |||||
◌̩ | ɹ̩ n̩ | 成音節 | ◌̯ | e̯ ʊ̯ | 不成音節 |
除阻 | |||||
◌ʰ | tʰ | 送氣Template:Ref label | ◌̚ | d̚ | 無聲除阻 |
◌ʱ | dʱ | ||||
◌ⁿ | dⁿ | 鼻音除阻 | ◌ˡ | dˡ | 邊音除阻 |
發音 | |||||
◌̥ | n̥ d̥ | 清化 | ◌̬ | s̬ t̬ | 濁化 |
◌̤ | b̤ a̤ | 漏氣音Template:Ref label | ◌̰ | b̰ a̰ | 吱嘎音 |
發音部位 | |||||
◌̪ | t̪ d̪ | 齒化 | ◌̼ | t̼ d̼ | 舌唇化 |
◌̺ | t̺ d̺ | 舌尖化 | ◌̻ | t̻ d̻ | 舌葉化 |
◌̟ | u̟ t̟ | 較前 | ◌̠ | i̠ t̠ | 較後 |
◌̈ | ë ä | 較央 | ◌̽ | e̽ ɯ̽ | 中央化 |
◌̝ | e̝ ɹ̝ | 較高(抬) (ɹ̝ = 清齒齦有噝擦音) | |||
◌˔ | ɭ˔ | ||||
◌̞ | e̞ β̞ | 較低(降) (β̞ = 雙唇近音) | |||
◌˕ | ɣ˕ | ||||
協同發音 | |||||
◌̹ | ɔ̹ x̹ | 更圓唇 | ◌̜ | ɔ̜ x̜ʷ | 更展唇 |
◌ʷ | tʷ dʷ | 唇化或唇-軟顎化 | ◌ʲ | tʲ dʲ | 顎化 |
◌ˠ | tˠ dˠ | 軟顎化 | ◌ˤ | tˤ aˤ | 喉壁化 |
◌ᶣ | tᶣ dᶣ | 唇-硬顎化 | ◌̴ | Template:IPAlink z̴ | 軟齶化或喉壁化 |
◌̘ | e̘ o̘ | 舌根前移 | ◌̙ | e̙ o̙ | 舌根後移 |
◌̃ | ẽ z̃ | 鼻音化 | ◌˞ | ɚ ɝ | R音化 |
聲門狀態
聲門的狀態可以用變音符號作良好的描述。以下為齒齦塞音由開聲門到閉聲門的發音:
开啓聲門 | [t] | 清聲 |
---|---|---|
[d̤] | 呼氣聲,也稱為低語 | |
[d̥] | 弛聲 | |
最佳位置 | [d] | 常態聲 |
[d̬] | 張聲 | |
[d̰] | 吱嘎聲 | |
關閉聲門 | [ʔ͡t] | 聲門關閉 |
超音段成分
下類符號用以描述語言單獨的輔音及元音的層次之外的特徵,諸如韻律、聲調、音長 ,以及重音,這些常常用於標示音節、詞彙或者詞組,諸如語音的強度、音高以及持續時間,以及演講中的節奏及語調。[17]這些符號中的大多數雖然用於標示言語層次中基於音素的區別,同樣表現出語調超越其在詞彙本身的層次。[17]
以圖片形式檢視 | ||||||
---|---|---|---|---|---|---|
音長、重音及韻律 | ||||||
ˈa | 主重音 (書於重音之前) | ˌa | 次重音 (書於重音之前) | |||
aː kː | 長音 (長元音或長輔音) | aˑ | 半長 | |||
ə̆ | 超短 | |||||
a.a | 音節間斷 | s‿a | 聯誦 (不間斷) | |||
語調 | ||||||
| | 小句(音步)組 | ‖ | 主句(語調)組 | |||
↗ [18] | 全部上升 | ↘ [18] | 全部下降 | |||
聲調符號 | ||||||
Template:Span-tt | Template:Span-tt | 高 | ꜛke | 音位升階 | ||
Template:Span-tt | Template:Span-tt | 次高 | ŋ̌ ě | 升 | ||
Template:Span-tt | Template:Span-tt | 中 | ||||
Template:Span-tt | Template:Span-tt | 次低 | ŋ̂ ê | 降 | ||
Template:Span-tt | Template:Span-tt | 低 | ꜜke | 音位降階 |
用途
漢語言學界專用的音標
以下9個音標在漢語言學界之中通用,但卻未能被國際音標接受。Unicode中有專屬符號,但需要Unicode 4.0及以上版本標準的支援,在一些含國際音標字體(如Lucida Sans Unicode)中不可見。
音標 | Unicode | 字符描述 | 國際 音標 |
音值 |
---|---|---|---|---|
ɿ | U+027F | 長腿倒Iota | 舌尖齒不圓唇元音 | |
ʅ | U+0285 | 帶右尾長腿倒Iota | 舌尖捲舌展唇元音 | |
ʮ | U+02AE | 帶鈎倒小寫字母h | 舌尖齒圓唇元音 | |
ʯ | U+02AF | 帶鈎卷尾倒小寫字母h | 舌尖捲舌圓唇元音 | |
ȶ | U+0236 | 帶卷尾小寫字母t | t̠ʲ | 齦齶清塞音 |
ȡ | U+0221 | 帶卷尾小寫字母d | d̠ʲ | 齦齶濁塞音 |
ȵ | U+0235 | 帶卷尾小寫字母n | ṉʲ | 齦齶鼻音 |
ᴀ | U+1D00 | 小型大寫字母A | ä | 開央不圓唇元音 介於[a]和[ɑ]之間 |
ᴇ | U+1D07 | 小型大寫字母E | e̞ | 中前不圓唇元音 介於[e]和[ɛ]之間 |
Unicode編碼
Unicode中沒有專門的「國際音標字符」,而是通過已有的書寫系統和添加帶音標字符的額外的區塊支持一些音標文字和標記法。這些語音學符號產生於已有的文字,通常是拉丁文、希臘文或西里爾文。
參見
注釋
- ↑ 「縮寫"IPA"嚴格地講是指"國際語音學協會"(International Phonetic Association)。不過,這縮寫現在也約定俗成地用於指稱音標本身(International Phonetic Alphabet'),而不顧反對。通常可以根據上下文消除這兩種歧義。」[1]
- ↑ 與此相反,英語有時使用兩個字母組合表示單個音,比如用雙字母音位sh和th分別表示[ʃ]和[θ]/[ð]的音。
- ↑ 例如,彈音和閃音(或拍音)是兩種不同的發音方法,但鑑於尚未發現在哪種語音中同時對立,像齒齦彈音和齒齦閃音,國際音標就不給這兩個音素設置專用符號,相反,僅給兩個音素設置一個符號(如前例的[ɾ])。嚴格地講,這使得國際音標成為一種音位音標,而不是音素音標。[14]
- ↑ 一共有7種基本聲調標記,可組合表示各種曲拱聲調——其中有8種組合較為常用。
- ↑ 被用作尖括號的符號有⟨...⟩(U+27E8、U+27E9,僅被非數學用字體支持)、尖引號‹...›(U+2039、U+203A)、大於號及小於號<...>(U+003C、U+003E)。
參考文獻
- ↑ Laver, Principles of Phonetics, p. 561
- ↑ 2.0 2.1 International Phonetic Association (IPA), Handbook.
- ↑ 3.0 3.1 3.2 3.3 3.4 MacMahon, Michael K. C. Phonetic Notation. (編) P. T. Daniels and W. Bright (eds.). The World's Writing Systems.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6: 821–846. ISBN 978-0-19-507993-7.
- ↑ Wall, Joan. International Phonetic Alphabet for Singers: A Manual for English and Foreign Language Diction. Pst. 1989. ISBN 1877761508.
- ↑ 5.0 5.1 5.2 International Phonetic Association, Handbook, pp 194–196
- ↑ "Originally, the aim was to make available a set of phonetic symbols which would be given different articulatory values, if necessary, in different languages." (International Phonetic Association, Handbook, pp 195–196)
- ↑ Passy, Paul. Our revised alphabet. The Phonetic Teacher. 1888: 57–60.
- ↑ Pullum and Laduslaw, Phonetic Symbol Guide, pp 152 & 209
- ↑ Nicolaidis, Katerina. Approval of New IPA Sound: The Labiodental Flap. International Phonetic Association. September 2005 [2006-09-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6-09-02).
- ↑ International Phonetic Association, Handbook, p. 186
- ↑ Ball et al., The VoQS system
- ↑ 國際語音學會手冊:國際音標使用指南/國際語音學會編著;江荻譯.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8
- ↑ 「From its earliest days…the International Phonetic Association has aimed to provide『a separate sign for each distinctive sound; that is, for each sound which, being used instead of another, in the same language, can change the meaning of a word』.」 (International Phonetic Association, Handbook, p. 27)
- ↑ Canepari, Luciano. A Handbook of Phonetics (PDF). Lincom Europea. 2005 [2007-05-17].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07-06-14).
- ↑ It is traditional to place the tie bar above the letters. It may be placed below to avoid overlap with ascenders or diacritic marks, or simply because it is more legible that way, as in Niesler, Louw, & Roux (2007) [Phonetic analysis of Afrikaans, English, Xhosa and Zulu using South African speech databases. Ajol.info. [2012-11-20].
- ↑ 國際語音學學會,Handbook,第14-15頁。
- ↑ 17.0 17.1 International Phonetic Association, Handbook, p. 13.
- ↑ 18.0 18.1 The global rise and fall arrows come before the affected syllable or prosodic unit, like stress and upstep/downstep. This contrasts with the Chao tone letters, which come after.
- ↑ 張群顯. T. Lee, 編. "北京話「知」「資」二韻國際音標寫法商榷" [IPA transcription of the so-called 'apical vowels' in Pekinese]. 香港漢語語言學研究論文集 (香港語言學學會). 1992.
外部鏈接
40x40px | 維基共享資源中相關的多媒體資源:國際音標 |
- 中文維基詞典的國際音標幫助頁面
- 國際音標使用的幾個問題.doc - 麥耘對國際音標理解和使用的幾個問題[失效連結]
- Template:官方網站
- 用國際音標學英語
- 法語國際音標語音系統
- 國際音標資料(Omniglot)
- 漢語拼音轉換國際音標工具
- DJ音標、KK音標與國際音標
國際音標字體
- 國際語言學學會有關國際音標字體的頁面
- Gentium,一種設計專業的國際音標字體,包含了拉丁字母、希臘字母、斯拉夫語字母,外觀像羅馬字體(Roman,在視窗則中為「泰晤士報新羅馬體」Times New Roman),包含常規體和斜體。全套字型包括了1996年更新版的國際音標字元,但卻未加進聲調符號和2005年才獲得承認的唇齒彈音音標。
- Charis SIL,一種非常完備的國際字型,包含了拉丁字母、希臘字母和斯拉夫語字母,外觀像羅馬字體(Roman,在視窗則中則為「泰晤士報新羅馬體」Times New Roman),包含正常體、斜體和粗體。除包括了完整的國際音標字元外,還有加進了聲調符號和最新的唇齒彈音音標,以及預先結合附加符號的音標,和很多非標準的音標符號。
- Doulos SIL,造型像Times/Times New Roman,而且包含的字符和Charis SIL的一樣多,但只有常規字形。
- Lingoes Unicode,靈格斯翻譯家製作的音標字體,支持國際音標、漢語拼音、以及大部分Latin語系的音標顯示和打印。
- European Union Expansion Font Update,微軟製作的音標字體檔,提供支持國際音標、漢語拼音、以及大部分Latin語系的音標輸出之Times New Roman、Arial等字體。
- Linux Libertine,一種非常完備的國際字型,包含了拉丁字母、希臘字母和斯拉夫語字母,除包括了完整的國際音標字元外,還有預先結合附加符號的音標,和一些非標準的音標符號。
輸入工具
- Weston Ruter's online IPA Chart Unicode「Keyboard」漢化增強版(補充了漢語言學界專用符號等)
- 網上鍵盤(含發音樣本)
- 下載Mac OS X專用的國際音標鍵盤配置(輸入的國際音標依據統一碼標準)
- 下載微軟視窗專用的國際音標鍵盤配置(輸入的國際音標依據統一碼標準)
- WikiTeX支援直接地在Wiki文章裡編輯國際音標
- 漢語拼音-國際音標轉換工具(Pinyin to IPA Conversion Tools)利用漢語拼音(兼容GF 3006-2001《漢語拼音方案的通用鍵盤表示規範》)輸入國際音標的Python軟件
聲音檔案
- Peter Ladefoged的語音學課程(含聲音文件)
- 國際音標發音圖
- 語言聲音的介紹
- 國際音標實驗室在維多利亞大學的音標圖並附聲音範例。(須使用QuickTime播放程式)
- IPA Flash版本圖表,與聲音範例
- 其它國際音標聲音範例
圖表
- 國際語音學學會的國際音標表
- 國際音標表(以統一碼及XHTML和CSS編寫成)
- 存放在維多利亞大學的國際音標數字表
Unicode
國際音標相關擴展
- canIPA : Luciano系統(500個基本的標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