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城子崖遗址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城子崖遗址位于中国山东黄河下游右岸,章丘龙山镇以东龙山三村东北100米城子崖的台地上,是山东龙山文化的命名地。

城子崖遗址1928年春由吴金鼎先生发现,1930年~1931年秋进行了两次考古发掘,出土了大量陶器石器骨器文物,确认该遗址是一处以磨光黑陶为主要特征的文化遗存,曾被称为“黑陶文化”。因遗址与龙山镇毗邻,遂将以城子崖遗址为代表的文化遗存正式命名为“龙山文化”。发掘中还发现了黑陶文化期城和灰陶文化期城,年代约相当于公元前2500—前2000年。

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

中文名 城子崖 位 于 中国山东黄河下游右岸 定居时间 公元前2500-前1900年 成 就 评为七五”期间十大考古新发现

第一次发掘

1930年和1931年,中央研究院对此遗址进行发掘,发现有板筑城垣,因此名之“城子崖”[2]。遗址南北长530米,东西宽430米。文化层4~6米,分上下二层。上层出土的有豆、灰陶器物和铜质兵器等,属商周战国文化。下层出土大量的新石器时代中晚期石器、骨器、蚌器和陶器。陶器以泥质加沙黑陶为主,有、鬲、豆、瓮、盆、杯等,特别是黑陶,质地坚硬,薄如蛋壳,造型精美,可谓该文化的代表。因地处龙山镇,并完全不同于以彩陶、红陶为特征的仰韶文化,便定名为‘龙山文化”。

第二次发掘

城子崖遗址第二次发掘于1989年至1993年,分4个年度进行的[3]

此次发掘中,发现了城址、房址、水井、灰坑和墓葬等遗迹。确认该遗址是三个时代的城址。下层是龙山文化城;中层为岳石文化城,即1930年代初发现的黑陶文化期城;上层基本属春秋城,即所谓灰陶文化期城。

的龙山城址,平面近似凸字形,面积约20万平方米。城垣由原始版筑、堆筑法结合筑成。城始建于龙山文化早期。城属台城,地势或临河,或高于周围地面,城东西临河而无门,南北各一门,有道路连接。岳石文化城是在龙山城基础上修筑的。周代的城主要修筑在岳石城垣内侧,面积稍小,破坏比较严重。

陶器

城子崖遗址出土的龙山文化陶器数量多,制作精,形体大。泥质陶以黑、光、亮为主要特征。长颈白陶鬹体现了实用性和艺术性的高度统一。陶罍陶瓮陶罐等器物形体硕大,颇有王者风度,应视为礼器。出土一件陶罍,通高79,口径36.5,腹径66厘米,是目前发现龙山文化同类器中最大的一件。

龙山文化时期的陶器胎质坚实,多为光泽发亮的磨光黑陶和灰陶[4],其次为灰陶、红陶,还有少量白陶。轮制技术发达,器形规整,器壁均匀。器表多为素面,常见纹饰有弦纹、划纹、乳钉纹、附加堆纹和镂孔,还有少量篮纹方格纹和绳纹。主要器形有鼎、、罐、盆、杯、豆、、瓮、高柄杯和器盖等。器物中以平底器为多,另有三足器和圈足器,其中粗颈冲天流袋足鬶、三足盆、高柄杯、鸟首足鼎、袋足甗、黑陶单耳杯最具代表性。薄如蛋壳的黑陶高柄杯,其制作工艺高超,是陶器中的精品。

意义

此次发掘,是中国早期近代意义上的重大考古发掘活动,是全国发现并挖掘的第一处新石器时代遗址,在中国考古学界占有极为重要的历史地位。

城子崖遗址相隔60年的两次发掘证明,城子崖城址是中国古代东方的中心之一[5]。城子崖遗址的两次发掘在中国考古学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和地位。1990年至1993年的第二次发掘,被分别评为全国“七·五”期间和1990年双十大考古新发现。1994年获国家文物局颁发的国家田野考古发掘二等奖(一等奖空缺)。 城子崖遗址建有博物馆。博物馆的陈列,不仅有城子崖遗址,还有章丘其它几处国保的出土文物

视频

城子崖遗址 相关视频

记者探访城子崖遗址
城子崖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城子崖预告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