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塔斯马尼亚荒野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塔斯马尼亚荒野英语:The Tasmanian Wilderness)是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岛上的一处世界遗产

塔斯马尼亚荒野是澳大利亚最大的保护区之一,其面积超过一万四千平方公里,约为整个塔斯马尼亚岛面积的五分之一。它是世界上最大的温带荒野之一,还具有世界上少有的温带雨林。塔斯马尼亚荒野是一个澳大利亚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区组成的网络。在荒野上的石灰岩洞穴中,发现了壁画,考古学家认为这是两万年前的人类活动痕迹。

198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联合申报的几座澳大利亚国家公园以“西塔斯马尼亚原野国家公园群”为名列入世界遗产之中,此地符合自然遗产准入标准中的四点和文化遗产准入标准中的三点,是符合准入标准最多的世界遗产。1989年又有面积达六千平方公里的荒野被认为符合标准,“西塔斯马尼亚荒野国家公园群”的面积得以扩展了78%,并改名为“塔斯马尼亚荒野”[1]

简介

塔斯马尼亚岛荒野的地貌分为三大类型:冰川遗迹、喀斯特地区(即岩溶区)和海岸区。该地区的年降水量高达2000毫米一3600毫米,且降水强度大,是澳大利亚降水最多的地区,形成许多急流和瀑布。加上早期冰川作用,整个地形被切割得支离破碎,除局部地区的林地茂盛外,大部分地区为岩石裸露的山地。外轮山、冰川谷、冰碛湖U形谷等都是更新世时期冰川活动的遗迹。现代冰川是塔斯马尼亚岛的奇特景观。这里能发现各地质时期的岩石,最古老的岩石形成于约11亿年前的前寒武纪。一些岩石,如易溶于水的石灰石白云石,构成了千奇百怪的喀斯特地貌区。该地区内深不可测的溶洞、岩拱和岩谷比比皆是,其中有一些是澳大利亚最深、最长的溶洞。临近卢恩河的埃克塞特溶洞里的水道长达20千米,洞内景色瑰丽。

这里生长着种类繁多的植物,已被“世界保护联合会”确立为“国际植物多样性中心”,世界上一些最古老的树种生长于此[2]。分布着亚高山植物,有长满石南属植物的荒野、黑檀沼地、雨林和以桉树为主的森林。这里的桉树高达90米。塔斯马尼亚岛的2/3的较高级植物种类,即约240种生长于这里。

塔斯马尼亚岛荒野还为在澳大利亚大陆早已灭绝或濒危的几种动物提供了最后的栖身之所。夜间,经常可看见世界最大的有袋类肉食动物——塔斯马尼亚巨兽。黄腹鹦鹉在林间筑巢。最近发现的苔纹蛙和塔斯马尼亚树蛙则在水边高声鼓噪。塔斯马尼亚洞穴蜘蛛、穴居小龙虾也是当地的特有物种

遗产的文化价值体现在土著人的活动遗迹与欧洲人的拓居历史。在戈登河、富兰克林河、安德鲁河、阿克龙河、韦尔德河、克拉克罗夫特河、丹尼森河和马克斯韦河河谷的考古勘察已发掘出文物丰富的、具有重要意义的土著人遗迹,库蒂金那洞窟是其中之一。这里的土著人十分善于用动物骨头制作工具。考古勘察表明这里原始人用过的锯、刀和标枪是用袋鼠骨做成,独木舟是用牛骨做的。它们对研究土著人的历史具有极高的价值。在西南部的河谷里已发现40处遗址,人类活动的历史至少可上溯到3万年前。遗址的发掘结果表明,当时的气候比现在更寒冷、干燥,土著人为了生存而千方百计地对付恶劣的自然环境。同时也表明,在冰期的后期,约1.8万年前,气候的恶劣达到极点。

遗址群中还包括岩画遗址,这是世界上冰期遗址中最丰富和保存最完好的遗址之一。该地区的土著人可能是生活在地球最南端的人类。遗产区内(包括沿海地区)也发现了一些年代较近的土著人居住地。所有这些遗迹告诉后人,土著居民是如何在自然条件恶劣、山地崎岖的环境下顽强地生存的。欧洲人在塔斯马尼亚岛荒野的最早拓居是把此地当做罪犯的流放地。18世纪一19世纪时世界人口迁移的重要一页是大批欧洲的罪犯被强制运往偏僻的流放地。澳大利亚是英国在海外建立的惟一的流放地殖民地。麦夸里港流放地在1821年一1833年间以撒拉岛为基地。澳大利亚从1992年F起开始执行对塔斯马尼亚岛荒野的管理计划,“塔斯马尼亚公园和野生动物服务处”负责日常管理工作。现在这里已成为澳大利亚著名的风景区。公园内奇特的地貌、丰富的动植物种类及古老的土著人遗址,吸引着成千上万的游客前来探幽览胜。挺拔的山峰如一把把尖刀,直刺蓝天,与附近的幽深峡谷形成鲜明的反差。因早期冰川作用留下的冰蚀湖星罗棋布于群山之间。其中戈登湖是澳大利亚最大的淡水湖。现在这些湖泊大多已开发建成重要的水电站。戈登湖水电站装机容量达113万千瓦,为澳大利亚最大的水电站,筑在峡谷之间高达118米的弧形大堤堪称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观。

视频

塔斯马尼亚荒野 相关视频

澳洲自驾:塔斯马尼亚州
世界的尽头,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岛南部风景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