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塔院寺,位於山西五台山台懷鎮的大白塔,寺以塔名,兼有漢傳佛教藏傳佛教風格。漢族地區佛教全國重點寺院之一。

目錄

簡介

該寺原為顯通寺塔院。明成祖永樂五年(1407年)擴充建寺,明神宗萬曆年間重建,是五台山「五大禪林」、全山「青廟十大寺」之一[1]。現白塔始建於大德六年(1302年),由尼泊爾阿權尼哥設計,將以前的慈壽塔置於大塔腹中。該寺建築兼有漢藏佛教風格,中軸線上的建築有影壁、牌坊、石階、周門、山門、鐘鼓樓、天王殿、大慈廷壽寶殿、塔殿藏經閣,以及山海樓、文殊發塔等建築[2]。塔院寺中最著名的是大白塔和文殊發塔。藏經樓中有轉輪藏,以及二萬餘冊漢文、蒙文和藏文經書[3]

塔院寺

簡介

塔院寺位於五台山台懷鎮顯通寺南側,是五台山著名的五大禪處之一。這裡原來是顯通寺的塔院,明代重修舍利塔後獨成一寺,因院內有大白塔,故名塔院寺。 聳入雲天的大白塔,是寺內的主要標誌。

塔全稱為釋迦牟尼舍利塔,俗稱大白塔。塔身撥地而起凌空高聳,在五台山群寺簇擁之下頗為壯觀,人們把它做為五台山的標誌。此塔通高七十五點三米,環周八十三點三米。塔基為正方形,塔身狀如藻瓶,粗細相間,方圓搭配,造型優美。塔頂蓋銅板八塊成圓形,按乾、坎、艮、震、巽、離、坤、兌等八卦地位安置。塔頂中裝銅頂一枚,高約五米,覆盤二十一米多,飾有垂檐三十六塊,長兩米多;每塊垂檐底端掛風鍾三個,連同塔腰風鍾在內,全塔共有二百五十二個。風歡鈴動,叮鐺作響。

 
塔院寺原圖鏈接

傳說

很早以前,塔院寺每年春三月,都要設一個「無遮大會齋」,就是不分僧人和百姓,不分窮人和富人,也不分男女老少,凡來者都分給一樣的飲食。

有一年設無遮大會齋,齋飯的鐘聲響過,人們向塔院寺湧來,有一個叫化子模樣的女人,懷裡抱着一個孩子,身邊拖着一個孩子,身後跟着一條狗,也隨着人群湧入寺內。她擠上前,對分飯食的庫頭和尚說:「我有急事,請先分給我吃吧!」庫頭和尚給了她三份飯食,連兩個孩子的也有了。這個貧女又說:「狗有生命,也該給一份。」和尚又勉強給了一份。殊料貧女又說:「我腹內有子,尚須分食。」庫頭和尚發怒道:「肚裡的孩子還沒出生,就要分食,你真是貪得無厭!」貧女進而分辯道:「眾生平等,肚裡的孩子也是有生命的。」隨後,從袖子裡取出一把剪子來,剪下一把頭髮,放在案桌上,用偈語唱道:「苦瓜連根苦,甜瓜徹蒂甜,是吾越三界,卻被阿師嫌。」說罷,就躍身騰空,變成文殊菩薩,引着的狗變成了神獅,兩個孩子變成了天童。庫頭和尚慚愧不已。後來,在文殊菩薩顯聖處建了座塔,把菩薩留下的頭髮放在裡面供養起來。《清涼山志》記載:「在大塔東側,昔文殊化為貧女,遺發藏此,萬曆間,圓廣道人重修,見發若金,隨人視之不一。 」

架構

塔院寺,寺以塔名,頗為得體。寺原為大華嚴寺塔院。明成祖永樂五年(1407年)擴充建寺,是五台山"五大禪林"之一、全山"青廟十大寺"之一,1983年被國務院確定為漢族地區佛教中國重點寺院。其傳承法系既有顯密,亦有藏密。塔院寺藏密。塔院寺坐北朝南,由橫列的殿院和禪堂僧舍組成。中軸線上的建築有影壁、牌坊、石階、周門、山門、鐘鼓樓、天王殿、大慈廷壽寶殿、塔殿藏經閣,以及山海樓、文殊發塔等建築,氣魄雄偉,有殿堂樓房一百三十餘間,占地面積15000平方米。在五台山眾多佛塔中,塔院寺大白塔最著名,其他諸塔猶如眾星捧月一樣簇擁着它。大白塔始建於何時,目前已難以稽考。 《清涼山志》載,此塔在漢明帝以前就有了。佛教有一傳言,公元前486年釋迦牟尼佛滅度,其屍骨煉就成八萬四千個舍利子,古印度阿育王用黃金七寶鑄成了八萬四千座佛舍利塔,分布於大千世界中。中國有十九座,五台山獨得其一,稱之為「慈壽塔」。據說東漢明帝時,西域僧人摩騰就是看到五台山台懷之地似佛祖說之靈鷺山,且此地已有一佛塔才奏明漢明帝在五台山修築寺院的。由此可知,佛舍利塔,建造於五台山興建佛寺之初。北魏時顯通寺稱「大浮圖寺」,意即大塔寺,可見大白塔至遲在北魏時期已聳立於五台山了。現在的大白塔,據專家研究,始建於元大德六年(1302年),由尼泊爾匠師阿權尼哥設計建造,俗稱「大白塔」,將以前的慈壽塔置於大塔腹中。該塔工程之大,建造之難,為五台山之冠。建成後,最初作為顯通寺的塔院,永樂五年(1407年),朱棣命太監楊升重修此塔並獨立起寺。神宗萬曆(579年),皇太后李娘娘又令太監范江李友重建。1952年由人民政府撥款將塔院寺修舊一新。

建築

塔院寺,原為顯通寺的塔院,明代重建舍利塔時,獨立為寺。寺內主要建築以舍利塔為中心,排列着大雄寶殿、藏經閣等建築。藏經閣內木製轉輪藏共33層,各層放滿經書,現存經書兩萬多冊,是名副其實的藏經殿。院內的舍利塔,又稱大白塔,全身雪白,高約56.4米,比北京北海的白塔還要高出20.5米。大白塔聳人云天,在紅牆、琉璃瓦殿頂的陪襯下,顯得巍峨壯觀,早已成為五台山的標誌。

 
塔院寺·大白塔原圖鏈接

大白塔的下層是殿宇,俗稱塔殿,內有文殊、觀世音、普賢、地藏四菩薩和釋迎佛像,還有色調鮮艷的濟公和尚瓷像和雕工細膩、小巧玲瓏的劉海戲金蟾木雕。五台山寺廟分為兩類,一類是漢僧寺院,俗稱"青廟",一類是喇嘛寺廟,俗稱"黃廟"。清代曾將部分青廟改為黃廟,青衣僧隨之改為黃衣僧,因此,這裡又有了漢族的喇嘛。青廟的首寺是前面已經講過的顯通寺,黃廟的首寺則是菩薩頂。

在五台山台懷鎮顯通寺南側。五台山五大禪處一。原是顯通寺的塔院,明代重修舍利塔時獨立為寺,改用今名。寺前有木牌坊三間,玲瓏雅致,為明萬曆年間所築。寺內主要建築,大雄寶殿在前,藏經閣在後,舍利塔位居其中,周設廊屋,東列禪院,布局完整。各殿塑像保存完好,藏經閣內木製轉輪藏二十層,各層滿放藏經。供信士禮拜與僧侶頌誦。寺內以舍利塔為主,塔基座正方形,藏式,總高約60米,全部用米漿攔和石灰砌築而成,在青山綠叢之中,高聳的白塔格外醒目。塔剎,露盤,寶珠皆為銅鑄,塔腰及露盤四周各懸風鐸,風來叮噹作響,極富古剎風趣。台懷諸寺,群山環峙,塔院寺位居在前,高大的白引人神往,人們把它看作五台山的標誌。

塔院寺坐北朝南,由橫列的殿院和禪堂僧舍組成。塔院寺的建築,以雄偉壯闊為特點,比起布局勻稱嚴謹的顯通寺來,要開朗得多。中軸線上有影壁、牌坊、石階、山門、鐘鼓樓、天王殿、大慈延壽寶殿、塔殿藏經閣以及山海樓、文殊發塔等建築,氣勢雄偉。

其中大慈延壽寶殿面寬27.4米,進深11.5米,單檐歇山頂。此殿為祈願萬曆皇帝的母親慈聖皇太后李氏延年永壽而建,故名:「大慈延壽寶殿」。殿內正中佛龕供奉釋迦摩尼佛,左邊供奉文殊菩薩,右邊供奉普賢菩薩,合稱「華嚴三聖」。

藏經樓面寬25.3米,進深13米,兩層三檐硬山頂。底層檐下懸乾隆御書匾,二層檐下懸康熙御書匾。內供十佛八菩薩,正中安置「華藏世界轉輪藏」。這座轉輪藏是明萬曆九年(1526年)由憨山大師親自設計並籌資建成的。華藏世界轉輪藏八角33層,高11.3米,上大下小,每層上面有若干小格,底裝圓盤,曾推之可轉。這座轉輪藏以珍藏漢、蒙、藏多種文字經書及元、明善本經卷而聞名遐邇。

 
塔院寺·轉經筒原圖鏈接

聖跡

大白塔位於殿閣之間,旌偉挺拔,直指藍天,有氣蓋山河、一覽五台之慨。古人稱譽此塔:"厥高入雲,神燈夜燭,清涼第一勝境也。"塔基為正方形,環周83.3米,通高75.3米。寶塔通體潔白,塔身狀如藻瓶,從底到頂,精細相間,方圓搭配,造型優美。塔頂之上,蓋銅板八塊按乾、坎、艮、震、巽、離、坤、兌八卦地位安置,拼成圓盤形狀,其上為風磨銅寶瓶。圓盤周長23米多,銅頂高5米多,從銅頂到銅盤邊緣有銅鈕固定,望去似北方草帽,南方斗笠。圓盤邊緣,還吊裝36瑰銅質垂檐,每塊長2米餘,寬近1米。各垂檐下端,又掛風鈴三個,連同塔腰風鈴在內,共有252個。每逢風和日麗,鳥雀圍翔,風吹鈴響,悠然成韻。明朝鎮澄法師,曾有詩先贊曰:"浮圖何漂緲,卓出梵王宮。遠帶青山色,孤標紫界雄。金瓶涵海月,寶鐸振天風。自是藏靈久,神邦萬古崇"。大白塔是中國建塔史上的一項偉大成就,是中國塔式建築中少見的珍品和孤例,是研究高層建築如何經歷地震和風雨雷電侵襲而不衰的實物資料。大白塔也是朝聖佛教信徒心目中的偶像。香客多繞行白塔還願,一邊走一邊念經或叩頭,一邊撫轉法輪。蒙藏族佛教徒到五台山,首先要朝拜"塔院寺五聖跡"的第一聖跡,就是大白塔。

在大白搭東側,還有一座高兩丈余磚構文殊發塔,外抹白灰,通體白淨,狀如寶葫蘆。相傳文殊菩薩顯聖遺留的金髮,就藏其中。大白塔底坐碹洞裡有佛足碑。石碑上所刻佛足足印長1.6尺,寬6寸,足心有千幅輪相和寶瓶魚劍圖,十個足趾有華紋字。據下部碑文解釋,釋迦去世前站在一塊大石上,對弟子阿難說:"我最後留此足跡,以示眾生。誰見到此足印,瞻禮供養,就能免罪消災。"唐玄奘取經時,把這佛足印也拓下帶回,唐太宗敕令將佛足刻在石上,立於祖廟。明萬曆王午年秋,寺僧又按圖刻石,供養在大白塔下。寺內現存其它蒙、藏、漢文各類碑記數十通。

五台山塔院寺還與中國革命的領袖們結下不解之緣。寺內方丈院中,至今還設有毛澤東故居陳列館。室內按原樣陳設,炕上鋪一床軍被,地上擺一張木桌,桌上放有一方硯台,桌子前面有一把木椅,木桌和炕沿中間方台上放有大盒,上架一隻銅茶壺。後院東跨三間,左右兩間分別是周恩來任弼時當年路居住室。1948年春天,毛澤東率黨中央機關離開延安,路經晉西北,開赴河北省西柏坡。4月9日傍晚時分,來至台懷鎮塔院寺。第二天早晨,毛澤棄、周恩來分別由地方幹部陪同,觀看了寺院文物。毛澤東視察了塔院寺、十方堂寺和蒙藏合作社等處,一路上他親切地與僧人交談,關心他們的生活和佛事活動,並勉勵地方幹部一定要保護好文物,要忠實地執行黨的宗教政策,團結愛國僧人,把五台山建設好。周恩來視察了菩薩頂、顯通寺、羅喉寺、萬佛閣,觀看了量墨殿、銅殿、銅塔、"開花獻佛"等文物古蹟。毛澤東在五台山路居,雖僅有一宿,但在五台山的人民的心中,留下了"春到五台"的美好回憶。

趣聞

1948年4月,毛澤東率領中國人民解放軍離開延安、東渡黃河,路經五台山,與其它中共領導人周恩來等在此寺過夜[4]。傳聞寺中高僧贈毛澤東「8341」數字,意思為毛澤東享壽83年,領導中國共產黨41年(由1935年遵義會議統治至1976年)後以此數字命名了後來的中央警衛團。該數字曾引起民間諸多爭議和討論[5][6]

參考文獻

  1. 五台佛國——塔院寺. [2009-12-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6-15). 
  2. 本寺概況
  3. 太原道塔院寺
  4. 塔院寺 網際網路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2009-04-20.
  5. 冷思. 十六大之後的中國. 有限出版社. 2002年: 32. ISBN 9789628647477 (中文(繁體)‎). 
  6. 求得慧心五台歸 網際網路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2016-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