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通寺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顯通寺,位於山西省五台山台懷鎮北側,是五台山規模大、歷史悠久的寺院,也是五台山五大禪處之一、全山寺院之首,與洛陽的白馬寺同為中國最早寺廟。該寺始建於東漢永平年間(公元69年),初名大孚靈鷲寺。北魏孝文帝時擴建,唐代重修,並更名「大華嚴寺」。明初重建,太祖賜額 「大顯通寺」。1982年,國務院將顯通寺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該寺坐北朝南,面積約8萬平方米,各種建築400餘間,且大多為明清時期的建築。中軸線建殿七座,分別為觀音殿、文殊殿、大雄寶殿、無量殿、千缽殿、銅殿和藏經閣。銅殿鑄於明萬曆三十八年(公元1610年),共用銅10萬斤,是中國國內保存最好的銅殿之一。1982年,國務院將顯通寺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4-5]
中文名稱 顯通寺
地理位置 山西省五台縣
占地面積 約8萬平方米
開放時間 6:30-18:30
門票價格 10元(2015年2月)
分 類 古建築及歷史紀念建築物
編 號 26 分類號 11
時 代 明至清
建築布局
在全寺中軸線上,寺前銅塔聳立,七重殿宇布從南到北,依次為觀音殿、大文殊殿、大雄寶殿、無量殿、千缽文殊殿、銅殿、藏經樓,此外,還有鐘樓、僧舍和各種配殿。顯通寺的大雄寶殿為舉行佛事活動主要場所,是顯通寺的第三重大殿,殿內供着三尊佛像:中是釋迦牟尼佛,西是阿彌陀佛,東是藥師佛;兩旁有十八羅漢像背後有觀音、文殊、普賢三尊菩薩像。觀音殿殿內,中間供着觀音菩薩像,左右供着文殊和普賢菩薩像[1] 。大文殊殿,是顯通寺的第二重大殿。大文殊殿內,供着七尊文殊菩薩像:正中的為大智文殊;前面的五位,從左至右,依次為西台獅子文殊,南台智慧文殊,中台孺者文殊,北台無垢文殊,東台聰明文殊;大智文殊後面是甘露文殊。文殊像前有護法神韋馱像,兩側有十八羅漢像。
佛事活動
2017年12月22日下午,五台山全山僧尼在顯通寺舉行中國佛教協會名譽會長一誠長老示寂回向法會。來自五台山全山各寺住持、管家、僧尼等800餘人參加法會,深切緬懷長老的無盡行願,寄託對長老無盡的哀思,表達對長老深切的懷念[2] 。法會由山西省佛教協會副會長、五台山佛教協會會長、黛螺頂住持昌善法師,五台山佛母洞住持悲月法師,五台山南山寺住持匯光法師,五台山殊像寺住持果祥法師,五台山真容寺住持隆明法師,五台山三塔寺住持普信法師,五台山普化寺住持妙生法師,五台山善住寺住持仁靜法師共同主法。與會大眾同誦《佛說阿彌陀經》,誦經回向,祈願一誠長老蓮登上品、花開見佛;祈願一誠長老得大自在,游諸佛土。不舍娑婆、乘願再來。2018年7月25日下午,在《三寶歌》歌聲中,「2018五台山佛教講經交流會」在五台山錦繡山莊圓滿閉幕。經過兩場講經,來自全山的23名法師紛紛登台,依於佛陀教法,結合個人修學所得的演講,贏得了現場法師、居士們讚嘆。體現了新時代的五台山僧眾紮實深厚的佛學素養;莊嚴得體的威儀,展現了當代法師的出色風貌。
寺廟評價
顯通寺是五台山建立的第一座佛教寺院,是五台山佛教文化的發源地和發展中心,其發展歷史不僅見證了中國佛教發展的歷程,而且是五台山佛教文化的縮影,同時也是研究中國北方佛教文化的活標本。寺內除文物建築本體外,還保存有豐富的佛教藝術珍品,蘊藏着極為豐富的佛教文化內涵,具有較高的歷史、科學和藝術價值。
視頻
五台山顯通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