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巧若拙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大巧若拙是中华思想文化术语。
汉字,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化石,是历史的载体,是前人智慧的结晶[1],是有着鲜活生命的“你”“我”“他”,有着浓郁的文化意蕴、独特的文化魅力和深厚的民族情结。汉字之美[2],美在形体、美在风骨、美在精髓、美在真情!
名词解释
极致的灵巧、技巧看上去就像质朴拙笨一样。最杰出的灵巧一定是浑然天成而非人工刻意雕琢的。出自《老子》。老子提倡纯任自然、无为才能无不为,反对一切形式的卖弄。后用来指文艺创作中的最高技巧与境界。在文艺理论中,大巧若拙并不是“以拙为巧”或完全排斥工巧,而是摒弃过分修饰和刻意追求工巧,提倡朴素自然的浑融之美。它代表了艺术美和艺术技巧的最高境界。大巧若拙是中国古代书法、绘画、园林等艺术形式的共同追求。
引例1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老子·四十五章》) (最直的反而像是弯曲一样,最灵巧反而像是笨拙一样,最好的口才反而像不善言辞一样。)
中华思想文化术语
“中华思想文化术语”是指由中华民族所创造或构建,凝练、浓缩了中华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以词或短语形式固化的概念和文化核心词。这些术语频繁地出现在我们社会交往和日常生活的思想表达之中,诸如,“天下为公”“民惟邦本”“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贤”“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讲信修睦”“亲仁善邻”“和而不同”“协和万邦”“天下大同”等。这些术语构成了中华民族思想的基础和表达方式。
人类的不同文明各有其特点,这些特点也反映在其语言、文化传统、思想和观念上。面对不同自然条件的挑战,生存在不同地域的民族在生产和生活形态上自然而然地有了差异。譬如,在人们生产活动和生活样式上,热带和温带肯定不同,平原地区和丘陵山峦地区当然有差异,沙漠地带和沿海地区显然有别,牧区和农业区也会有许多迥异之处。这些生产活动和生活样式的特点逐渐积淀凝结并且通过词语即术语的方式固定下来,就必然影响到民族的文化样式、行为习惯和精神特质。这些术语所表达的民族文化样式、行为习惯和精神特质,反过来又阐释、维护和强化着其赖以出现和发展的特定生产和生活形态。
参考文献
- ↑ 【爱我中华】中国智慧到底有多赞?,搜狐,2019-11-16
- ↑ 汉字之美--最美解析这些你熟悉的汉字,搜狐,2022-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