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安岭乡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安岭乡是浙江省生态乡镇之一,距县城78公里,位于台州、丽水、温州三市交界处,海拔450米,是灵江的源头,素有"台州西藏"之称。2007年,通过市级生态乡镇验收,境内辖地48.65平方公里,13个行政村,56个自然村,4917人(2017年)。2006年,农村经济总收入2182万元,人均收入2820元。乡政府驻新表门村。邮编:317314。[1]

简介

仙居县安岭乡是革命老区乡,地处台州最西部,与温州、丽水交界,总面积48.65平方公里,平均海拔600米以上,素有"台州西藏"之称,是台州灵江的发源地。境内气候凉爽,属亚热 带季风气候,昼夜温差大,无霜期长,温暖湿润,四季分明,拥有省级生态公益林5万亩,国家级生态公益林1万多亩,是一个纯天然的生态种植基地。全乡辖13个行政村,总人口4917人(2017年),是一个"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山区乡,依据安岭的气候地理环境,在乡党委政府的努力下,逐步形成了"一产业,五基地",一产业即茶叶产业,五基地是指创建高山蔬菜、高山薯条、高山养殖、香榧、紫云英等五个基地建设。同时注册了"灵江源"的商标品牌,做为安岭农副产品的统一商标,走上了品牌+规模+效益的产业化发展之路。

区划

新表门、横岭、上宅、上吕、双塘、金徐、章乢、里塘、三和、龙源、四联、石舍、永源。[2]

历史沿革

安岭乡明代归遂宁乡,明清时属一都,如今不少周边村镇仍称安岭为一都,民国改都为乡, 称安仁乡,至今老安岭人都自称安仁村人,解放初归缙云县管辖。1956年,由上宅、后塘、石舍三乡合并,因上宅至石舍需要翻岭,故改称为安岭乡。1958年,改建为管理区,属缙仙人民公社。1961年,建为安岭人民公社。1962年7月划归仙居县管辖。1984年改为安岭乡,1992年仍单设为乡,直属仙居县政府。1993年被省民政厅定为革命老区乡。

区域经济

特色农业

现有茶园5500多亩,其中1000亩有机茶叶基地得到了有机茶认证;蕃薯基地2000亩,高山蔬菜1000亩,高山水果800亩,高山药材500亩,打响"灵江源"茶叶、安岭果脯、安岭腊肉三大品牌,培养了一大批种养殖户和加工户,提高了农产品附加值,增加了农民收入。

生态林业

安岭石长坑是灵江源发源地,具有较多国家一级保护植物,主要以长叶榧为主。龙潭坑是县级森林资源保护小区,具有丰富的阔叶林树种。乡党委政府非常重视"生态安岭"建设,1995年建有生态公益林5万亩。2003年创建省级重点生态公益林2万亩,享受国家补助。现有山林面积58132亩,森林蓄积量7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79%,封山育林5万亩。

安岭人

20世纪中期开始,每年劳务输出都达到3000多人,尤其是近几年来,外出人员增多到6000多人。2006年,经济收入1696多万元,多在义乌、温岭、温州、广州等地,从事皮鞋加工、油漆、卖烤蕃薯、开小吃店、开旅馆等行业为主,尤其是在温岭横峰街道,形成皮鞋加工一条街,共有180家加工店,近2000人。另外,乡党委政府也积极鼓励较早通过劳务输出成功能人回乡办厂,创办初具规模仙居县中辉密封件有限公司和以勒陶瓷厂,实现工业企业零的突破。同时,积极出台下山移民优惠政策,充分调动群众下山移民的积极性,将原先的一家一户零散式移民向整村移民推进,在横溪大林村建有一个移民点。[3]

社会事业

新农村建设

开展村庄规划编制工作,已完成6个村集镇规划和2个村整治村规划。下里、金坑口率先完成整治任务和推广沼气池建设,全乡建有垃圾中转站和垃圾填埋场,新建公共厕所3座,拆除露天粪坑600口,猪舍37间,村居村貌焕然一新。

文化教育

1995年开始,全乡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现有教学班19个,教师52人,在校学生746人,其中贫困学生就有300多人。先后投资100万元建成希望小学新校舍,投资150万元建成友谊教学楼,投资80万元建成石舍小学,投资50万元修建后塘小学,安岭中心校师生宿舍楼危房改造工程准备启动。

道路交通

1994年,投资35万元,建成安辽公路,长4.3公里,宽6.5米;1998年,投资150万元,安岭至缙云县全线通车;投资70万元,完成表门新大街,金坑口、下里、后塘等5村水泥路面硬化。2001年,投资360万元,建成长10公里,宽4.5米的石舍片主道路;2004年,投资100多万元,建成长6.5公里,宽4.5米,乡政府通往石舍村公路;投资50万元,建成上门楼至吕坟、徐村至金坑口共计3.6公里长的路面改造工程;2005年,完成了溪港至下洋坑县道路面硬化。2006年,完成了乡政府至永坑至石舍至雅楼至陈坑近15公里的通村机耕路改造建设,大岭头至石舍、下里至金岙、下里至下会等12公里长的通村道路面硬化工作,15个村村内道路得到硬化。

引水工程

2005年,启动省水利厅立项的石长坑水库节水灌溉工程。已完成5000米长的北渠三面光水泥浇铸,5000米长的南渠"U"型渠浇铸完成,1000米长的引水隧洞;修复了8口山塘水库和乡政府门前河道坝、永坑段明渠;完成了16村的饮水工程。

通讯文化设施

全乡23个行政村全部通上了程控电话,移动信号覆盖20个村;有线电视和广播覆盖17个村,已建远程教育站点21个村,文化俱乐部7个村。[4]

传统文化

三十六行:是一种对三十六个行业的职业形象进行表演,以歌颂劳动、赞美劳动为主的艺术表现形式。表演以说为主,以唱为辅,载歌载舞,寓教于乐,歌颂劳动光荣,鞭挞不劳而获。演员均要开额画脸,穿戴自己所扮演行业的典型服饰,操自己行业的代表器具,然后登场说唱,各行的扮相都极为,很像戏剧中的"丑角"。表演盛会往往会吸引人山人海的观众,所以俗名叫"人会"。其说词和唱词一般是方言俗语的顺口溜,通俗易懂,明白畅晓,幽默风趣,节奏强烈,朗朗上口,易于记诵。大多说词都具有较高的艺术性,思维跳跃性强,构思巧妙。道具五花八门、琳琅满目,动作夸张传神、滑稽可笑,色泽绚丽斑斓,阵势变化多端,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叠罗汉:起源于南北朝时期,是一种集古代杂技、武术、舞蹈于一身的民间艺术表演。每年在农历七月七日,村民们为表达美好祝愿与祈祷国富民安,组织100多人,排成十八罗汉阵,由大刀队、盾牌队等十一支队组成,摆出梅花阵、四柱阵等十多个阵容,打斗场面惊险刺激,气势非常壮观。

特产

茶叶

现有茶园5500亩,2005年,1000亩有机茶通过认证,打响"灵江源"品牌。2006年,茶叶总产量60吨,总收入600多万元。2007年,发展350户茶叶加工户,重点扶持1家茶叶加工企业,扩容4台变压器,解决茶叶加工过程中用电紧张问题,推动全乡茶叶产业可持续发展。

果脯腊肉

2007年,引进省农科院"浙薯13号"优质蕃薯新品种,发展1000亩蕃薯新品种基地。创有1家果脯、腊肉加工龙头企业,形成企业与农户合作生产、销售模式。

茭白野菊花

2007年,在金坑口、徐村、麻山等村发展300亩茭白基地;在横岭、后塘、章乢等村发展500亩野菊花基地。茭白总产量1500吨,总收入150多万元,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5]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