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尖草坪区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尖草坪区,旧称北郊区,隶属山西省太原市,曾入选第四批“全国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先进单位”。

位于太原盆地的北端,太原城区之北,东与阳曲县尧子尚村相连,南与万柏林区后北屯村接攘,西与下槐树交界,北与阳曲县杨家井村相邻;属温带季风性气候,全区总面积285平方公里,拥有崛围山、汾河二库、冽石山等著名景点。

民国十六年太原建市前,大部属阳曲县地;1951年8月,太原市划为7个区,分属第三和第五区;1970年3月,撤销太原郊区建置,分置南、北两郊区,始有北郊区建置;1997年,设立太原市尖草坪区[1]

尖草坪区形成

旧称为北郊区,1927年太原建市之前大部属阳曲县地,仅下元、移村、西铭以南地属太原县。

民国十六年(1927年)太原设市后,又分属太原市、阳曲县太原县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日本投降之后,太原市分置内八区、外八区,今区境分属外三、四、五、六、七、八区和阳曲县。

1949年5月27日,太原并内八区、外八区16个区为8个区后,分属第七、第八区和阳曲县地。

1950年2月至8月,太原市并8个区为5个区,分属第五区和阳曲县。

1951年8月,太原市划为7个区,北郊区分属第三和第五区。

1954年4月,第三区更名为新城区,第五区更名为万柏林区[2]

1957年3月,以新城、万柏林及小店、晋源4个区置郊区,地又属郊区。

1958年7月,划郊区的南堰、和平路、万柏林、白家庄4个街道,成立河西区,区境又分属河西区、郊区。

1970年3月,撤销太原郊区建置,分置南郊区、北郊区,始有北郊区建置。

1996年,北郊区辖柴村、上兰、向阳、阳曲4个镇,东社、小井峪、西铭、化客头、王封、马头水、柏板、西墕乡、小返、新城、中涧河11个乡,190个行政村,245个自然村,12个社区。中共北郊区委、北郊区人民政府机关驻柴村镇。

尖草坪区1997年之前称作北郊区,原北郊区辖4个镇、11个乡:柴村镇阳曲镇上兰镇向阳镇西铭乡柏板乡中涧河乡小井峪乡小返乡西墕乡东社乡化客头乡马头水乡新城乡王封乡

1997年5月8日,国务院批准(国函[1997]33号)撤销太原市南城区、北城区、河西区、南郊区、北郊区,设立太原市小店区迎泽区杏花岭区、尖草坪区、万柏林区晋源区。尖草坪区辖原北城区的尖草坪、光社、上兰、南塞、迎新街古城6个街道,原北郊区的新城、向阳、上兰、柏板、西墕、柴村、马头水、阳曲8个乡镇及原北郊区东社乡的小东流、大东流、西流3个村。区人民政府驻柴村镇迎宾北路。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尖草坪区位于太原盆地的北端,山西省省会太原城区之北,东经112°15′~112°46′,北纬37°48′~38°06′。东与阳曲县尧子尚村相连;南与万柏林区后北屯村接攘;西与下槐树交界;北与阳曲县杨家井村相邻,东西最大宽度为26千米,南北最长距离为22千米,总面积285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尖草坪区整个地貌分为土石山区、黄土丘陵、冲积平原、沟洼谷地、冲积扇等不同类型,地形起伏较大,境内海拔在780—1775米之间。

气候特点

尖草坪区属北温带大陆性气候,平均年降雨量在450毫米左右,年平均温度在7—10℃,全年日照2400—2600小时,无霜期190天左右。

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

尖草坪区矿产资源主要有石膏、硫磺、铁矿、粘土、水泥、白灰、机砖,还有石料、汾沙等[3]

水利资源

尖草坪区地表水均属黄河流域汾河水系,汾河一级支流泥屯河柏板河杨兴河涧河均在区内汇入汾河。平均地表水资源510万立方米,地下水资源为3891万立方米,全区水资源总量为4057万立方米。

交通运输

尖草坪区交通便利,铁路、公路四通八达,“北同蒲线”、“太(原)古(交)岚(县)线”、“太(原)宁(武)线”、“太(原)兰(村)线”、“新兰路”、“恒山路”、“大同路”、“108国道”及“和平北路”等市政公路交织成网。胜利桥柴村汾河大桥沟通两岸,形成了尖草坪区城乡环套的地理优势。特别是刚刚打通的“西康公路”,沟通了山西省西八县,使“西八县”与太原市的距离缩短了一百多公里,为尖草坪区经济的腾飞架起了一座桥梁。辖区内公路总里程达730公里。

截至2013年6月,尖草坪区有横贯东西的兴华街、金桥街、新兰路与南北通衢的恒山路、滨河东(西)路、和平北路以及西北外环等道路构成了六纵四横一弧的交通网络,与通往各行政村的县、乡公路相连成网。还有北同蒲、太古、太岚等铁路以及大(同)西(安)铁路客运专线、太原铁路枢纽西南环线、太兴铁路线、北中环等。

经济方面

汾河 空气清新,环境优美原图链接来自 中国水网 的图片

尖草坪区在汾河两岸拥有肥沃的土地,便利的灌溉条件,,现已建成初具规模的五大农业基地,柴村滩向阳滩新城滩是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区,占地面积四万亩,农业市场前景广阔;2004年粮食产量11,908吨,蔬菜产量735,187吨,果品总产量15,399吨,肉、蛋、奶总产量分别达到2703吨、1298吨和3841吨。

该区已经形成以不锈钢工业园为龙头,以冶炼制造、机械加工、石膏建材、石油化工为主的四大支柱产业,加上辖区内的太原钢铁公司太原第二热电厂山西新华化工厂山西兴安化学材料厂、东方机械厂、太原江阳化工厂太原轨枕厂等十几家国有大中型企业,构建了雄厚的工业基础;以兴华街的各类市场、正在扩建中的太原市小商品批发市场以及正在规划实施中的大运经济带,给我们展示的是发展潜力巨大的第三产业。

2005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1.92亿元,财政收入3966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完成3920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3062万元。

2012年尖草坪区地区生产总值完成2584285万元,同比增长6.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4414万元,增长6.0%;第二产业增加值2083878万元,增长7.0%;第三产业增加值475993万元,增长3.3%。三次产业结构为1.0:80.6:18.4。

旅游景区

尖草坪区内旅游资源丰富,处于太原市的上风上水地区,是明清时代著名书法家、医学家傅山先生的故乡。不仅有风景秀丽的自然风光,而且拥有历史悠久的名胜文物古迹,集中程度高,组合良好。自然景观各有特色,山清水秀,气候宜人,历史文物古迹众多,有庙宇30座,古墓、古迹10多处,其中崛巍红叶、洌石寒泉、天门积雪、土堂大佛、窦大夫寺多福寺髦仁寺等饮誉三晋,久负盛名,是太原市城北最重要的旅游区域。

崛围山景区

崛围山位于尖草坪区柴村镇呼延村西,南北走向,海拔1400米左右。因山势走向屈而合围,故名“崛围”。崛围山自古桦柏成林,尤以秋色优美的“崛围红叶”最为著名,居古晋阳八景之首。山中古迹给崛围山增添了几分佛缘气息,有多福寺和建于宋代的七级青峰塔。南山松林中有傅山故居青羊庵遗址飞云峰磨牙石刻、尼姑院和花岩洞

一线天

位于太原西山28公里的小塔村,为一条长1500米,深100米的峡谷,由地质裂变而形成,石灰岩地貌。狭长如巷,平均宽度3米,最窄处只有0.3米。

黄龙古溶洞

黄龙古溶洞位于尖草坪区马头水乡沟底。溶洞面积1500平方米。洞的左右环山,植被优然,洞的上端层层梯田。山田相连,洞的下端为天然流水深沟;悬崖峭壁,景观奇特,十分险要,海拔约1200米。

窦大夫祠

窦大夫祠为春秋晋大夫窦犨祠庙,位于太原市区西北20公里的上兰村西,汾水峡谷东侧。始建年代不详,重建于元至正三年(1085年),明清多次进行重修。祠西侧为烈石寒泉。泉北有宋徽宗所书“灵泉”石刻。

风味小吃

碗脱

碗脱又名“碗眘”、“灌肠”。将面调成糊状放入盘碟中蒸制而成,冷却后切成条形,蘸以盐醋、香油、辣椒、葱蒜食用[4]

折饼

折饼俗称“黄儿”,将黄米(糜黍)加少量黄豆、玉米磨成粗面粉,以温水和面,置热炕发酵,加适量碱或糖,搅成糊状,舀一勺摊于铁鏊中央,以温火烙烤,熟后将饼对折为半圆形,故名为折饼[5]

鸡蛋醪糟

鸡蛋醪糟以江米(糯米)为原料,蒸熟为米糕状,冷却后按不同季节放入不同量的糟曲搅拌均匀,入缸封口使其发酵,三五天即成。食用时加水和白糖,烧开后打入鸡蛋,黄白相间,具有健胃润肺、活血化瘀等医疗功效。

荣誉记录

2018年6月,尖草坪区入选第四批“全国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先进单位”。

视频

尖草坪相关视频

筑梦辉煌40年——尖草坪区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