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晉源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晉源區,隸屬於山西省太原市。地處太原市西南,北起義井東街,與萬柏林區相依,南至姚村鎮高家堡村,西南與清徐縣古交市接壤,東以汾河為界,與小店區隔河相望。介於東經112°19′~112°46′,北緯37°36′~37°55′之間,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區域面積289平方公里,下轄3個街道、3個鎮,總人口23.67萬(2016年末)。

晉源區概況

晉源區是太原市六城區之一,於1998年元月1日正式掛牌成立[1]。地處太原市西南,西依龍山,與古交市接壤;東傍汾水,與小店區隔河相望;北起義井東街,與萬柏林區毗鄰;南至姚村鎮高家堡,與清徐縣相連。地勢南北延伸,山川各半,區域面積291平方公里,總人口19.35萬,其中農業人口11.64萬人。轄金勝、晉祠、姚村3個鎮,義井、羅城、晉源3個街道,90個行政村及18個社區。

晉源,歷史悠久,文化燦爛,僅建城史就有2500多年,是三晉文明的發源地之一。這裡曾為戰國七雄之一趙國的初都、北齊別都、唐北都以及後唐、後漢、後晉等國的都城,還是張氏和王氏的根祖之地,曾造就出李世民王昌齡白居易等一大批歷史文化名人,被譽為「龍興之地」、「唐之根、晉之源」[2]。歷史遺存豐厚,現存各類文物古蹟百餘處,其中晉祠龍山石窟古晉陽遺址天龍山石窟明秀寺等5處國家級保護文物都享譽海內外。氣候宜人,屬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日照充足,四季分明,降水充沛。環境優美,西邊山均有良好的森林植被和珍奇的野生動物,山區森林覆蓋率近60%,5.1平方公里的晉陽湖華北最大的人工湖。

區內現有高速公路出口四處,307國道太汾路縱貫全區,四通八達,交通便捷。晉源,是一個集山水風光與人文景觀為一體,歷史文化、特色文化和現代文明相融合的優美區域,太原市第三次黨代會確定為「文化生態旅遊區和高新技術產業集聚區」。

晉源,是太原城市經濟發展的熱點區。2007年,全區生產總值完成44.97億元,增長12.2%;農民人均純收入5782元,增長10%;固定資產投資完成23.36億元,增長55.7%;財政總收入完成2.9億元,增長56.3%;一般預算收入完成9796萬元,增長29%,財政收入總量和增幅均創晉源區建區以來最好水平。

歷史更替

晉源區是太原市的前身——古晉陽所在地,有5千年的人類文明史和2500年的建城史。據史載,遠古時期太原地區一片汪洋,滔滔汾河水匯聚成了煙波浩瀚的晉陽湖。水官台駘 「打開靈石口,空出晉陽湖」,創造了廣袤富饒的太原盆地。

大約4700年前,堯帝在此築唐城,稱為唐地,夏、商、周時稱唐國。西周初,周成王剪桐葉封弟叔虞為唐國諸侯,史稱唐叔虞

後因有晉水而改稱晉國。著名的晉祠就是祀奉唐叔虞的祠堂,南二公里的晉王陵有唐叔虞墓。春秋時,晉國執政卿大夫趙簡子在晉水北築晉陽城,開創了太原2500多年的建城歷史。春秋末,趙、韓、魏三家在晉陽 「滅智分晉」,結束了長達兩千多年的中國奴隸社會,晉國也從春秋五霸之一變成了戰國七雄有其三。晉陽作為趙國初都達70年。南北朝時期,晉陽為東魏大丞相府,北齊別都、霸府,唐朝時為北都、北京。特別是唐高祖李淵據晉陽而爭天下,創造了公元七世紀最強盛的大唐帝國,讓世界領略了中華民族的繁榮昌盛,留下了 「唐人」這一對中華民族的尊稱。

晉陽歷史上為 「龍興之地」,龍城太原即源於此。 「東帶名關,北通強胡」的地理優勢和 「年穀獨熟、人庶資豐」的經濟條件,客觀上造就了晉陽是中原的北大門、軍事政治重鎮的地位,歷代統治階級十分重視,重點把守,大加營建,晉陽城也從春秋時 「周回四里」的小城變成了盛唐時 「周回42里,西中東三城相連,城內有城」的一都之會。詩人李白讚譽晉陽: 「天王三京,北都居一。其風俗遠,蓋陶唐氏之人歟,襟四塞之要衝,控五原之都邑。雄藩劇鎮非賢莫居」。歷史的發展印證了詩人的斷言,晉陽孕育了無數梟雄,先後有九個帝王起兵晉陽,逐鹿中原,爭霸天下。北宋費了十九年時間攻破晉陽,統一中國後,痛 定 思 痛 ,毀掉了有1500年歷史的古都晉陽。

晉陽悠久的歷史,孕育了燦爛的晉陽文化,推動了華夏文明的前進步伐,趙武靈王 「胡服騎射」開創了晉陽文化吸納外來文化的先河。漢文帝劉恆與生於晉陽的兒子景帝劉啟,總結龍潛晉陽積累治國方略,開創了中國封建社會第一個盛世——文景之治;還有堅持 「以史為鏡、以人為鏡」治國理念,開創 「貞觀之治」的太原公子李世民, 「治弘貞觀,政啟武元」的一代女皇武則天,名臣狄仁傑王瓊、詩人白居易王昌齡王之渙羅貫中等,都是晉陽歷史文化的驕傲[3]

晉陽身後的歷史文化,為我們留下了許多彌足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在全區百餘處文物資源中,有五處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四處省保單位,五處市保文物,可謂山山有寺、村村有廟。晉源區還是一個融山水風光於一體的環境生態優美區域,蒙山、太山、龍山、天龍山懸瓮山五大名山和晉陽湖等鑲嵌其中。晉祠是太原市唯一的4A級景區,到晉源旅遊,賞北國風光,悟華夏文明歷史。

晉源區原為南郊區,為古晉陽城所在地。

堯帝在此築唐城,稱為唐地。

夏、商、周時稱唐國。西周初,周成王剪桐葉封弟叔虞為唐國諸侯,史稱唐叔虞。

秦為太原郡治。

漢為韓國國都、代國國都、太原郡治、并州刺史部治所。

西晉為太原國都、太原郡治所。

十六國時為前趙、後趙、後燕郡州治所或國都。

北齊為大丞相府、別都、太原郡治。

隋為并州治、太原郡治,唐為北都、太原府治、北京。

五代為後唐西京,後漢國都。

宋及金、元、明、清、民國,境內縣級建置基本穩定,先後稱平晉縣太原縣晉源縣

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時期,曾一度建立清(源)太(原)縣、清(源)太(原)徐(溝)縣民主政府。

太原解放後,初為晉源縣,1951年8月劃歸太原市,撤縣分置外六、外七兩個區。之後,隨着太原市行政區劃的變動,境內所屬的區、公社多次變動。

1970年3月,南郊區正式成立。

1996年,南郊區轄小店北格晉源、晉祠4個鎮,金勝、姚村、劉家堡、西溫莊、親賢、黃陵、郝莊、楊家峪、孟家井9個鄉,239個村委會,298個自然村,14個居民委員會。中共南郊區委、區人民政府駐小店鎮昌盛西街49號。

1998年1月1日正式掛牌成立晉源區。

地形地貌

晉源區有東西向構造體系、新華夏構造體系和眾多褶皺斷裂。地表裸露有古生界奧陶系、石炭系、二疊系,中生界三疊系,新生界第三系和第四系地層。區境東西兩山對峙,中間為向南呈開放形的廣闊河谷平原,山區占34.44%,丘陵占8.23%,平川占57.33%。海拔千米以上山峰有十餘座,廟前山主峰海拔1865.8米,為境內最高山峰。中部沖積平原和洪積平原在海拔763米~780米之間。

氣候水系

晉源區屬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9度,無霜期170天,年均降雨量462毫米,日照充足,四季分明。

晉源區境內有汾河瀟河晉泉水及14條季節性河流和晉陽湖。

生物礦產

截至2013年底,晉源區西邊山區覆蓋着90%的森林, 蒙山、太山、龍山、天龍山,都有較好的森林植被和珍奇的野生動物。天龍山一帶有鳥類150餘種,有國家一、二類保護動物褐馬雞、金雕、天鵝等。

截至2013年底,晉源區的西部山區擁有原煤儲量2億噸,石膏儲量3500萬噸,還有石灰石、耐火粘土等礦產資源。

旅遊景區

晉祠博物館

位於山西太原市西南懸瓮山麓,是集中國古代祭祀建築、園林、雕塑、壁畫、碑刻藝術為一體的唯一而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也是世界建築、園林、雕刻藝術中公元7世紀至12世紀間極為輝煌壯美、璀璨絢爛的篇章。晉祠是祭祀西周唐國諸侯姬虞的祠堂,創建於西周(公元前11世紀)[4]

1500年前,在北魏酈道元《水經注》中記載晉祠已有相當規模。後經北齊、隋、唐、五代、宋、金、元、明、清及民國諸時期,歷經2000多年的擘劃營造和修葺擴充,遂成當今規模。其中於公元7世紀至12世紀間最為興盛,是中國唐、宋古建園林、雕刻藝術之典範。保存至今的有盛唐時期碑刻,宋、元、明、清不同時期的古代建築100餘座,特別是主體建築聖母殿被譽為中國古代建築史上唯一具有典型性的北宋時期的代表性建築實例。保存在聖母殿內的宋塑群像突破了宋以前宗教造像的模式,而成為當時社會上真實人物的寫照,開創了雕塑藝術寫實作品的先河,它不僅是中國雕塑史上唯一反映宮廷人物的造像,而且是中國雕塑史上藝術高超的罕見精品。

晉祠創建年代久遠,跨越時空漫長,所處地理位置優越,自然景色幽美,是許多祠廟建築難以比擬的。晉祠以大量的古建築、雕塑、碑刻、壁畫、古樹名木,從不同的側面反映了中國古代政治、經濟、建築、園林、雕塑、宗教、文化等諸多領域的發展變化,晉祠的歷史、藝術、科學和鑑賞價值,使其成為古代宗祠與園林藝術相結合的且跨越的歷史最長又最具代表性的唯一實例,也是中國古代文化和人類建築藝術寶庫中一份最珍貴的遺產。

交通提示:太原市區西南25公里處 太原市通往晉祠的308,856,804路無人售票公共汽車,晝夜持續時間長(早6:00--晚23:00),行車間隔時間短(15--20分鐘),乘車環境舒適。

天龍山石窟

在山西太原市西南40公里天龍山腰。天龍山亦名方山,海拔高1700米。這裡風光秀麗,歷史上曾是北齊皇帝高洋之父高歡的避暑宮。四周山巒起伏,遍山松柏蔥鬱,山頭龍王石洞泉水蕩漾,山前溪澗清流潺潺。天龍山石窟創建於東魏(公元534—550年),高歡在天龍山開鑿石窟,高歡之子高洋建立北齊的晉陽為別都,繼續在天龍山開鑿石窟。隋代楊廣為晉王,繼續開鑿石窟,唐代李淵父子起家於晉陽,建造石窟達到高峰。

石窟分布在天龍山東西兩峰的懸崖腰部,有東魏,北齊、隋、唐開鑿的24個洞窟,東峰八窟,西峰十三窟,山北3窟。現存石窟造像1500餘尊,浮雕、藻井、畫像1144幅。各窟的開鑿年代不一,以唐代最多,達十五窟。東魏石雕比例適度,形象寫實、逼真,生活氣息濃郁;唐代雕像則愈見嚴謹、洗鍊、精湛。唐代石雕體態生動,姿勢優美,刀法洗鍊衣紋流暢,具有豐富的質感。第九窟「漫山閣」中的彌勒大佛坐像高約8米,比例和諧,容貌端莊凝重;下層觀音立像,高約11米,形體豐滿,瓔珞富麗,紗羅透體,而普賢雕像,面帶微笑,治然自得,是石雕中的精品。明人張冕《天龍寺》詩有「門對虬松欹偃石,殿圍龍柏倒撐丘」句,即指此景。天龍山上,還有遍山松柏,尤以盤龍古松龍游神盤,縱橫纏繞,為天龍山上又一奇觀。

天龍山石窟以其造型的嫻熟、比例的適當、線條的柔和、雕刻的精細為我們研究佛教、美術、雕刻、建築各方面提供了豐富的實物資料,為中國古代雕塑藝術的典範,在世界雕塑藝術史上占有極為重要的作用。

龍山石窟

龍山石窟位於懸瓮山北側,主峰1057米,「龍山紅葉」為太原八大景之一。「道南」即南峰現存元代道教石窟,為全國現有唯一保存完整的道教石窟,共有大小雕像60餘尊和珍貴龍鳳圖案,莊重樸實。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佛北」即北峰佛教名剎童子寺,現有燃燈石塔留存,另有昊天觀與龍山紅葉[5]

蒙山

蒙山位於開化溝內,主峰海拔1325米,是晉陽佛教聖地。東魏孝靜帝曾敕佛教淨土宗始祖曇鸞住大岩寺(開化舊名)。公元551年,北齊文宣帝高洋鑿寺後大岩為大佛,歷五帝24年始成。蒙山大佛依山鐫刻,結跏跌足而坐,雙手施禪定印,佛體厚胛肥肩,佛超山巒,據史稱,佛高"二百尺"(約66米)。

赤橋

赤橋村原名石橋,因豫讓趙襄子未果自刎,鮮血染紅石橋而得名――赤橋,又叫豫讓橋。豫讓橋西有古槐、觀音廟,前壁上嵌有清同治六年劉午陽所書"古豫讓橋"四字,刻有康熙年間太原知縣殷嶧的《豫讓橋詩》。該村有保存較好的悟圓寺和多處明清民居。

古晉陽阿育王塔

古晉陽惠明寺舍利塔(阿育王塔)是與西安法華寺塔齊名的中國19真身舍利塔之一。阿育王塔,即惠明寺(一名淨明寺)舍利塔,創建於隋文帝二年(602年),號稱「古塔凌蒼」,為明清太原縣八景之一,位於古晉陽城西城中央,今晉源區古城營村,太原市重點保護文物。

歷史文化

古晉陽還曾經造就過王之煥王維王昌齡白居易等一批歷史文化名人。晉源區佛教、道教、天主教、伊斯蘭教五教齊全,現有對外開放的佛教寺廟5個:古寨村彌陀寺,晉源西街普賢寺,武家寨村觀音寺,花塔村華塔寺,姚村的仙岩寺古城營村阿育王塔(舍利塔)是區內佛教標誌性工程;道教場所1個:金勝鎮西寨村的北極宮,是太原市唯一有專職道士的道教活動場所;天主堂14個,分為五府營、姚村、洞兒溝三個堂區,洞兒溝本堂樓群林立,設施齊全,緊鄰的七苦山上,建有"上天之門"、"祭壇"和"聖母大殿",形成了金碧輝煌的建築景觀;基督教活動場所3個,教會設在晉源南街;伊斯蘭教區2個,羅城、義井兩地的伊斯蘭教信眾分別為500餘人。

晉源以北緊鄰的古城營村內,現存古晉陽惠明寺舍利塔(阿育王塔)是與西安法華寺塔齊名的中國19真身舍利塔之一。

九朝古都晉陽城(晉源-古城營一帶)

遺址面積大約20平方公里。遺址內以自然耕地為主,西高東低,是一處春秋至五代時期的遺址。遺址分為古城遺址和寺觀墓葬遺址兩部分。以晉陽古城遺址為中心,周圍依山勢分布眾多的寺觀建築,同時在西山腳下緩坡地帶,廣泛分布着墓葬遺址,總面積達200平方公里。

晉陽古城創建於春秋中晚期(公元前497年),戰國時越國的都城、北齊時的陪都、北漢的都城、唐代的北京。城址有西城、東城、中城、太原府、晉陽宮城、大明宮城、倉城、羅城等。三家分晉、西漢戍邊、東魏霸府、北齊別都、盛唐肇基、五代戰亂,歷史上一系列重大事件都和晉陽古城有着密切的關係。宋太平興國四年(979年),宋滅北漢,一炬焚燒晉陽,繼而引汾水灌之,古城被夷為平地。

1955年,考古工作者在古城營村附近發現了三十餘件石刻造像,造型別致;1962年,考古工作者在晉陽古城地區發現了數段古城牆和三座小城遺址。一是羅城村附近的羅城遺址,相傳為北漢所建;二是晉源鎮西北古城牆出土唐代遺物;三是南城角村和古城營村一帶的古城址,相傳為大明城。

現存「南城角」村為L形,依古城西南角之勢建成。遺存城南牆東西殘長626.4米 ,西牆長約2700米,從資料和「東城角」的方位來看,古城長約4500米,根據夯土的質地、色澤和夯法,認為是東周時期的城牆遺址。東魏、北齊以及隋唐時期是晉陽古城的輝煌時代,盛唐時曾為三京之一。

晉陽古城的西部地區有天龍山石窟、蒙山大佛聖壽寺童子寺遺址開化寺遺址等六朝和隋唐時期石窟遺存。晉陽古城在歷史上有其特殊的地位和豐富的地下埋藏,賦予了它重大考古研究價值。

晉源以北緊鄰的古城營在這座古城裡發生的眾多歷史事件,如三家分晉是春秋戰國的分界線,北齊霸府關係着。

魏晉南北時期的民族爭戰,大唐北都代表着晉陽文化的鼎盛時期;眾多著名的歷史人物,如趙簡子劉琨劉恆李世民武則天狄仁傑王之渙王昌齡郭若虛傅山高君宇紀廷梓等等;以及我們從許多地名中可以看到古城歷史上的輝煌及其變遷,都可以不誇張地把這座古城稱為「沒有圍牆的博物館」。這座古城所折射出的晉陽文化內涵豐厚,它成為有關晉陽-太原人文、地理、歷史、文化、習俗、宗教、建築等全面、綜合而廣義的概念。此外還有晉陽的戲曲文化、飲食文化、醋文化等處處都散發出強烈濃郁、有形與無形的地區文化特色,描繪着古城的迷人神韻,所有這些,都成為晉陽文化淵源的重要組成部分。

視頻

晉源區相關視頻

晉源區人文風景簡介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