岛链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岛链(英语:island chain)是由美国前国务卿约翰·福斯特·杜勒斯在1951年冷战时首次明确提出的一个特定概念,它既有地理上的含义,又有政治与军事上的内容,其用途是围堵亚洲东岸,对苏联、中国等共产主义国家形成威慑之势。
第一岛链
地理位置
第一岛链是指北起阿留申群岛、日本群岛、琉球群岛,中接台湾岛,南至菲律宾、大巽他群岛的链形岛屿带。位于朝鲜半岛南方的大韩民国有的时候也会被视为第一岛链的一部分。
战略价值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朝鲜战争期间,美军将领道格拉斯·麦克阿瑟曾将位于第一岛链中点的台湾誉为“不沉的航空母舰”,同时毛泽东发动了针对台湾的一连串作战但铩羽而归。
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初期试图突破美军在第一岛链上的包围网,但由于美国第七舰队和台湾方面所占据的军事优势,中华人民共和国籍船长达三十年无法在大陆南北港口间通行。196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方面以绕行太平洋的方式,打通南北航线。1979年,才在台湾海峡复航。
冷战期间,美国的艾森豪总统于朝鲜战争后,与台湾签订《中美共同防御条约》(现已中止)正式将台湾纳入第一岛链中,美国为阻止共产党势力扩张,而在亚洲东部岛屿协助建立反共的政权,同时提供军力以及其他各种形式上的援助。
台湾与菲律宾的国防在第一岛链上最为脆弱(台湾没有正式的国际地位,菲律宾军事力量较弱),加上一连串的政治经济外交因素,近20年来国防疲弱不振,加上其他东南亚地区经济依赖中国越来越深,使得中国方面得以找到突破口渗透,引来美国、日韩澳等国顾忌,因此中美两国在第一岛链上仍维持着“恐怖平衡”的状态。
台湾:在第一岛链的“封锁链条”中,最为关键的是台湾岛。它位于第一岛链的的中间,具有极特殊的战略地位,掌握了台湾岛就能有效地遏止东海与南海的咽喉战略通道,也有了与第二岛链内海域的有利航道及走向远洋的便捷之路。
日本:1874年,日本于出征台湾之前,聘用李仙得为外交顾问,参与制定征服台湾的计划,他向日本政府进言:“除非将北自‘桦太岛’、南至‘台湾’的一连串列岛加以占有,把‘中国大陆’以半月形势包围,再以‘朝鲜’与‘满州’兼持立足点,否则不足以保障帝国之安全、制御东亚”。这个说法被可说是岛链策略的前身。
日本内阁批准的防卫白皮书强调“中国海军威胁”。在日本有关中国海军活动频繁的报导中,不少都提到了太平洋“第一岛链”和“第二岛链”,中国海军的动向也往往与突破岛链联系起来。
香港《亚洲周刊》2009年7月发表文章称,日本通过在与那国岛驻军的方式将军力向中国推进500公里,不但强化了对钓鱼岛的实际控制,完善了对中国军事围堵的第一岛链,而且也为在与中国可能的冲突中“先发制人”做好了准备。
对于日本警惕中国突破“第一岛链”,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战略研究所孟祥青教授2009年7月19日在接受《环球时报》采访时表示:“日本对中国走向海洋确有不适感,因为日本是传统岛国,狭隘的岛民心态在这种不适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日本问题专家高洪认为,所谓岛链是美日同盟体制下围堵中国的一种战略谋划,第一岛链就是希望阻止中国走向深水。这是一种传统安全下的考虑,在和平时期中国可以按照国际惯例、海洋法公约中的相关规定“无害通过”。但是在战时中国是否可以突破第一岛链,尚待证实。
第二岛链
是指北起伊豆群岛,经小笠原诸岛、火山列岛、马里亚纳群岛、关岛、雅浦岛、帕劳群岛、哈马黑拉岛。
第三岛链
是指北起阿拉斯加,经夏威夷群岛延伸经某些美属太平洋岛屿直至美国重要盟国澳大利亚、新西兰[1]。
太平洋锁链
是美国目前在亚洲战略部署的重点,而它所要围困的主要目标就是中国,其次为俄罗斯、朝鲜,这条锁链是以太平洋上的第一岛链为基础,东起靠近北极的阿留申群岛,日本四岛,韩国是这条锁链的中心,而台湾和关岛则是中轴,其一直延伸至东南亚中南半岛的新加坡、菲律宾群岛以及印度尼西亚等[2]。
视频
岛链 相关视频
参考文献
- ↑ 第一岛链,第二岛链,第三岛链指的是什么?看看张召忠点评 ,网易, 2019-03-03
- ↑ 综述:美国打造“太平洋锁链” 目标直指中国 ,新浪,2001-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