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開發國家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發達國家 |
---|
|
發達國家(或工業化國家、高收入國家、經濟較發達的國家(MEDC)、先進國)是指相對於其他工業化程度較低的國家而言,具有較高生活水平、發達經濟和先進技術基礎設施的主權國家。最常見的評價經濟發展程度的標準是國內生產總值(GDP)、國民生產總值(GNP)、人均收入、工業化水平、廣泛的基礎設施數量和一般生活水平。[1]
介紹
使用哪些標準以及哪些國家可以被列為發達國家在國際上是有爭議的。不過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將2021年的人均名義GDP定為20,000美元是很好的一套標準,它的發展水平與1960年的美國相似。
發達國家通常擁有更先進的後工業經濟,這意味着服務部門比工業部門提供更多財富。它們與發展中國家形成對比,後者正處於工業化進程中,或者是前工業化和幾乎完全是農業化的國家,其中一些國家可能屬於最不發達國家的範疇。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數據,截至2015年,發達經濟體按名義價值計算占全球GDP的60.8%,按購買力平價計算占全球GDP的42.9%。[2]
定義與標準
經濟標準往往在其中占主導地位,其中一個標準是人均收入:即人均國內生產總值(GDP)高的國家因此被描述為發達國家;另一個經濟標準是工業化:即第三產業和第四產業占主導地位的國家將被描述為發達國家。另一個衡量標準,即人類發展指數(HDI);經濟衡量標準,即國民收入。與其他衡量標準,即預期壽命和教育指數結合起來,已經變得非常突出。這一標準將發達國家定義為那些具有非常高(HDI)評級的國家。然而,該指數沒有考慮幾個因素,如人均淨財富或一個國家的商品的相對質量。這種情況往往會降低一些發達國家的排名,如七國集團成員和其他國家。
根據聯合國統計司的說法。在聯合國系統內,沒有指定「發達」和「發展中」國家或地區的既定公約。
而且它也指出: 指定「發達」和「發展中」是為了統計上的方便,不一定表示對某一國家或地區在發展進程中所達到的階段的判斷。
相似詞彙
與發達國家概念相關的術語包括 「先進國家」、「工業化國家」、「較發達國家」、「經濟較發達的國家」、「全球北方國家」、「第一世界國家」和 「後工業化國家」。工業化國家這個詞可能有些含糊,因為工業化是一個持續的過程,很難定義。第一個工業化國家是英國,其次是比利時。後來它進一步擴散到德國、美國、法國和其他西歐國家。然而,根據一些經濟學家,如傑弗里·薩克斯的觀點,目前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之間的鴻溝主要是20世紀的現象。
馬瑟斯·瓦克爾納格爾將國家的二元標籤稱為「既不是描述性的,也不是解釋性的。它只是對GDP迷信的一種不經意和具有破壞性的認可。在現實中,不存在兩種類型的國家,而是有200多個不同的國家,它們都面臨着相同的自然法則,但每個國家都有獨特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