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张道兴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张道兴,1935年4月出生于河北省献县(今河北沧县)[1] 。现为国家一级美术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中国画学会副会长,解放军美术书法研究院副院长,中国国家画院院委、研究员,中国友联画院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画院创作研究员,北京印社顾问,西泠印社社员,曾任中国美协、中国书协理事,中国美协中国画艺委会副主任[2]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张道兴

国 籍 :中国

出生地 :河北省沧县

出生日期 :1935年4月

职 业 :海军政治部创作室专职画家

主要成就 :国家一级美术师

代表作品 :《茶岭春》等

基本简介

张道兴 张道兴1935年4月26日出生于河北沧州县。现为海军政治部创作室专业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享受国家政府特殊津贴。中国美术家理事,中国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擅长中国画、书法及篆刻。

1962年以来,曾多次参加全国美展,全国书展及国外书画交流展,作品多次获奖或为国家收藏。其中中国画作品参加四、五、六、七、八、九十届全国美展、首届中国画展、首届中国画人物展、纪念香港回归中国艺术家展、中国画百年展、首届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等。中国画创作的代表作有:《茶岭春》、《让路》、《不尽长江滚滚来》、《脚踏着祖国大地》、《春雨江南》、《喜鹊叫喳喳》、《茅山听雨》、《儿子》、《待发》、《大秧歌》、《晚归》、《海的容颜》、《儿子》为第八届美展优秀作品,《待发》获解放军全军文艺新作品奖二等奖。

书法作品参加全国第二、三、四、五、六、七、八届书展首届篆刻展,二十世纪书法名家大展。1990年在香港大会堂举办"张道兴书画张"。1991年在中国画研究院举办"张道兴中国画新作展"。1994年在马来西亚举办"张道兴画展"。1995年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张道兴书画展”。

1997年在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洲美术馆举办的"中国新文人画展"。1998年参加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举办的"中国书画展"。张道兴的艺术创作注重传统与创新、摆脱固枝、得益于书、画、印的通学与互补,注重笔法、魔法、色法构成的结合,注重书法性与塑造性的结合努力把握创作的分寸感,以寻求艺术个性的综合提升。

参展记录

2012年1月14日,都市•田园中国美术馆中国画提名展,参展作品《悠然织锦是黎家》、《渔港无闲》、《椰林风秀》、《乡音》[3]

5月23日,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70周年美展,中国美协主办。参加作品《乡音》;

7月26日,中国爱国拥军书画院成立,出任副院长;

8月14日,参加建军85周年全国美展评审活动。文化部、总政、中国美协主办。参展作品《步步协同》;

9月4日,参加民族情——中国友联画院赴南疆军区慰问采风活动;

9月12日,中原行——中国当代著名画家作品展,中国文联、中国美协、中国国家画院、中共河南省委宣传部、河南省文联主办。参展作品《鸣奏中原》;

2011年4月,参加中国美协组织去葡萄牙中国画展;

6月1日,参加欧洲四国写生展;

6月24日,中国国家画院应聘为院务委员;

6月27日,纪念建党九十周年全军第五届书法展;

2010年4月20日,由中央电视台主办,青海玉树抗震救灾募捐活动;

5月15日,由外交部组织去法国、塞尔维亚捷克、德国等国采风;

6月11日,由中国文联、中国美协组织赴延安、榆林深入生活采风创作活动;

2009年9月,纪念建国60周年解放军美展,总政、中国文联、中国美协主办,参展作品《绿风》;

纪念建国六十周年向祖国汇报美展,文化部、中国美术馆主办,参展作品《脚踏着祖国的大地》;

10月8日,迎国庆六十周年香港美展,总政宣传部、解放军美术书法研究院主办,参展作品《待发》;

2008年3月28日,书法作品入选中国艺术研究院编《共和国书法大系》;

4月17日,赴俄罗斯文化交流团•参观列贵美院,接受和平奖章、奖状;

5月18日,参加全军美术家通过全国红十字总会向四川汶川地震灾区的捐款活动;参加《爱的奉献》抗震救灾,支援四川灾区晚会的捐赠活动;

7月,参加2008•第三届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参展作品《绿风》;

12月3日,参加解放军美术、书法创作研究院院展;

12月10日,特邀参加中国美术家协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式;

12月30日,参加中国文联、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中国美协,中国书协主办《搭载神七航天中国名家书画图卷》义卖捐赠仪式;

2007年1月3日,参加中国文联送欢乐下基层树新风促和谐(赴唐山代表团)的活动;

1月26日,参加中国美协赴美国考察团的活动;

3月,参加解放军文化交流书画家代表团赴意大利埃及、坦桑尼亚;

7月19日,赴墨西哥,参加中国文联组织的《同一个世界》中国画展;

7月31日,全军纪念建军80周年美展开幕,参展作品《海上的风》;

8月3日,参中央文史研究馆书画院聘任为院部委员、学术委员会委员;

8月11日,全国第三届中国画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参展作品《翠谷回声》;

9月10日,参加中国百家金陵中国画展评审活动,参展作品《海的容颜》;

10月,全军艺术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被总政聘任为评审委员会委员;

2006年2月28日,书法作品参加《中国美术馆当代大家书法邀请展、中国美术馆当代名家书法提名展》,在广东美术馆举行;

4月12日,赴法国参加“巴黎•中国美术周”特邀展,此展于朗布叶市,并游比利时布鲁塞尔,荷兰阿姆斯特丹;

5月20日,书法作品参加中国美协、中国美术馆主办的《书画同源•全国著名画家书法展》;

11月8日,参加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11月20日,参加美协中国画艺委会2006年年会及第三届成立大会,任中国画艺委会副主任;

艺术风格

张道兴是艺术作品

张道兴强调画面体制,如作文章,因一时思想情绪所异,文字每每变化殊术,所谓因势利导、乘机为制者是,即称其为“新”。其新,当然不只是完全可见的构图的、色彩的或用笔的地方,更有观念的、意欲的和理想的方面。“艺术意欲”,是艺术创作和艺术审美的主要能源之一。看张道兴的书法,可以感受到他机发矢直、涧曲湍回的表现力。这种力量,也同样可以在他的人物画中觉察。

在同样年龄的画家之中,张道兴的画有明显的现代意识,那也是构成他的画区别于同类画风的所在。区别,有特点才能有所区别。作为颇富才华的全能型画家,要在风格上与人区别开来,臻乎上乘,不考虑独造是不可想象的。熟悉生活、抽象题材,通过创作积累经验,把内容与形式结合起来,要具体到造型的夸张变形、点线面的组合、色彩的运用等等,最终酿造出自己的符号语言,展露自己的面貌,不是简单事。

以强烈的色彩铺张来强调画面的气氛,在浓重的装饰感中寄托内心的浓情。无论小品还是巨制,无论历史人物还是当代民风,要在轻松的状态下完成。用以造型的元素,从点、线、面到墨块、色彩、肌理,从民族传统的审美习惯到世界现代的审美特征,瞬间吸纳其中,化作一炉。绘画的皴法与书法的飞白,虚实相间,疏密有秩,藉乎此,尺幅内部件虽多、人物虽众,仍可秩序井然、层次分明,可见张道兴随类赋彩与经营位置的本事。

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张道兴形成了自己的笔墨方式与符号特点,质言之,是重表现、重意象、个性鲜明的水墨艺术原则。在这一原则下,画家自由驱动笔墨、色彩,使其本体美感得到独立昭示而又相互和谐匹配,并构成以笔墨意韵为主要美感的图式效果。

从作品中,不难看出他取法北碑书法用笔、宋元山水画皴法及金农书法的笔墨特点,并从中领悟点、线、面的力度、个性、韵味,形成了方峻奇厉的笔法个性,使他的线极富表现性又具绵长柔韧、朴拙方正、内聚外放的特点。他常用方笔、侧锋组织线的节奏并加入“斧劈”般的皴法,使点、线、面、色结合完成人物造型与气氛渲染,并以重墨的铺染形成跳跃性,调整张力,使之在重法度、讲笔墨的前提下,趋于洒脱而获得自由,见出灵性。在点、线、面、色的完美结合中,重现着一种新的抒情方式和审美价值,以对大海母题的尽情表现,构筑了张道兴的绘画美学,在法度与自由之间,画家使我们相信那里存在一个更为广阔的天地。

张道兴的作品《苗家新曲》

总观张道兴的作品,我们注意到贯穿其创作始终的便是那种海洋般的诗意情怀;那种大气、直觉、灵动与美感的表达都反映出画家对生活、人生、历史、世界的敏锐感受能力。在张道兴的作品《归晚》、《海的容颜》、《赶海》中,人为的表现与环境的气氛渲染及笔墨的运用等,都见出一种诗化的艺术综合能力,在点、线、面及色彩交响的节奏韵律中,分明感受到画家心灵深处激情奔涌与诗意情怀的碰撞和思想情感火花的闪烁。在他的笔下,海作为自然的象征,显现出中国艺术传统那种不是出于摹仿而是心灵体悟的意象性特征,因而给画家的艺术带来了多姿多彩与耐人寻味的风范。

张道兴的作品以军旅和历史题材、少数民族题材为主。他的创作不是一种表象的表现,而是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张道兴的艺术特点:一是造型把握得好,真是、朴实,不做戏剧化的表象;二是方意识的线,绵长柔韧,朴拙方正,有现代风韵;三是笔、墨、色构成的结合,书写性与塑造性的结合,由此反映出他笔墨格调和品位。他的画总体给人的感觉是:朴实无华、凝重大度。我们欣赏他的作品,会有一种积极向上的感觉,会有一种诗意的激情,会受到一种心灵的震撼。

张道兴清楚地看到,中国画语言方式中的笔墨,虽可视为种种形态的点线面,但统统离不开书法用笔,完全不同于西洋画中没有笔法的线。在中国画中,笔法可以决策线的面目,而线的面目又可以确立形的特征,而形的特征又自然推导出作品的风格。由之,为了强化个人风格,他便从书法用笔的创新开始。张道兴的太爷张濂是晚清的翰林,写得一手极好的颜体字,以草书融入楷书,风格独具。

张道兴自幼喜爱书法,亦由习颜入手,后来转入向赵子昂,上追二王,兼及苏米,在20世纪8年代的书法热中,在探索强化个人绘画风格的同时,他又开始由帖转碑,临习金文、汉隶,特别在河南观赏了近千万北魏墓志之后,更加致力于魏碑。魏碑的宽博刚健,导致他笔法形态的化圆为方,中锋与侧峰并用,魏碑的计白当黑,颜体的外紧内松,启发了他两度空间的经营和平面构成的张力,形成了自觉以书法之变带动画法之变的意识。自此他画中书写性魏碑式方笔,为了引导和调整人物造型、空间结构、色墨配置以至意象形成的纽带,他独具一格的新面貌渐渐突现出来。

绘画技法

《步调一致》(中国画) 张道兴

张道兴的作品风格鲜明,自成一家。书画印三位一体,相得益彰,恰到好处,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著称于画坛。纵观其绘画历程,以80年代中期为界,明显地分为两个阶段:业余习画和专业创作。50岁以前打基础,60岁前后出成果,堪称大器晚成。他早期的作品,淡雅素净、画面简练,多以青年女子入画,如《月上歌墟》等,女孩子们结伴出行,打理生活,找寻属于她们的快乐。画家认为,“文艺工作者的使命,就是通过自己的作品把生活中一切物质的、实际存在的东西作精神和情感的真实转换与传递”。以他那般善良淳朴的平民意识,与劳动者休戚与共,深情地讴歌<劳动者寿> ,希望其作品能为他们带去一份快乐、一份祝福。那淡淡的笔墨,儒雅的线描所构成的一幅幅生活画面,把我们带进闲适祥和的生活情趣中,留连忘返,陶乎其乐。读过这些早期作品后,我曾对画家说,就这么画下去也行,也是一条路子。道兴老师点头称是。但他却中途易辙,画风陡变。早先,他对笔法的了解很含糊,认为笔法只是为着造型需要,没想到线在造型以外还有独立地位。

后来,他着重研究了金农和吴昌硕,从其线条、笔法中获得启发。金农的作品从头到尾贯以方笔,浑厚老辣。吴昌硕则以金文篆书入画,线条舒展活灵、力透纸背。笔法不同,则作品面貌绝然不同,可见笔法是实现艺术个性化的基础。基础符号不同,决定画面效果不同,一如建筑,草木结构、砖瓦结构还是钢混结构,决定所建房子的质量不同。

他的变法由书法引起。他自小写帖,以临摹颜体为主、中锋为主。有了求变、创新的要求,转而看了许多墓志、魏碑,尝试改临碑铭,且一改而为方笔,并把这一笔法带进国画创作中,书画互动,以笔法带墨法。这是一个漫长的演变过程,发生于80年代中期。概括起来,画家重点做了两件事:一是笔法改变,变中锋为侧锋;二是调整色彩,入俗出俗。借鉴民间的木版年画、壁画、剪纸、彩瓷等艺术样式中对色彩的运用,以此入俗,红黄蓝绿,大块着色,直接入画,中间很少过渡色。通过色彩反差,强化视觉效果,过渡则靠飞白的大量使用来实现,破解单一色块容易产生的堆积感。黄色以及粉红、粉绿、粉紫等色彩,少见于传统国画,而于生活却易于表现鲜亮的一面,贴近本土及百姓情感要求,为民间艺术所大量采用,用以表现节日的喜庆气氛、丰收的繁忙景象。中国画讲的是点面线、黑白灰,墨分五色,着色要力求淡雅。对民间艺术的吸收与中国画的特定要求乃是一对矛盾,入俗容易出俗难,笔墨很差,流于形式,单凭色彩套用难以建立起新景象,倒跟民间艺术没有区别了。

成功的借鉴应是多元的、立体的系统工程,以防顾此失彼,力求相得益彰。画家对民间艺术及传统文人化的笔墨成就实行嫁接,强调笔墨的人格化、品质化、情感化、精神化要求,达到出俗的目标,实现画面形态与内容涵盖的完美统一。张道兴性情温和,宠辱无惊,极其平常、平和地生活于我们大家之中,彬彬有礼,不事声张,得一个绰号叫“张老道”。道者,事物的一般规律也。把握规律方能成竹在胸,安身立命。他于哲学上所下功夫,恐不亚于在宣纸上付出的劳作。哲学是大智慧,造就大手笔。

人物心得

张道兴1994年作《相马图》

一曰“泛飞白”。道兴老师堪称“点子大王”,经常冒出一些奇异新颖的想法。有一天他对利军说,“我要刻个闲章,刻上飞白或泛飞白。写意画要提倡多用飞白、推广飞白,故曰“泛飞白”。用飞白过渡,用飞白拉动透视效果。用得好,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二曰“加分说”。全面提升绘画的综合品质,一如体操评判,上杠下杠多少分,托马斯盘旋多少分,综合起来才是运动员的最终得分,一个动作失手,往往前功尽弃。美术创作也是这个理,必须统观全局,重视全面修养。造型能力加20分、笔法出色加20分、构图得当加20分、素描过硬加20分、黑白灰加20分、色彩加20分,各门相加,总和超过100分,缺失一项,失去的将不止20分。

三曰“硬边意识”。中国画以文人画占据主导,讲究干湿浓淡,一笔三渐。在宣纸上反映现代工业题材,反映大炮钢铁现代装备,传统文人画模式难免苍白。引入界画,强化硬边,可以弥补这一不足。

四曰“占边意识”。古人作画,功夫用在画心上,往往四周放空,以求疏朗。受潘天寿作品启发,张道兴强调画满、画实、不留边角。同时多用飞白,调节画面疏密,使之满而不塞,雍而不堵。

五曰“中医说”。中医用药,贵在因人而异,配剂适量,方可药到病除。作画也是此理,点线面、黑白灰须通盘把握,恰当运用,方可收到最佳效果。

艺术评价

张道兴的作品《踏雪吟梅》

成功的借鉴应是多元的、立体的系统工程,以防顾此失彼,力求相得益彰。画家对民间艺术及传统文人化的笔墨成就实行嫁接,强调笔墨的人格化、品质化、情感化、精神化要求,达到出俗的目标,实现画面形态与内容涵盖的完美统一。张道兴性情温和,宠辱无惊,极其平常、平和地生活于我们大家之中,彬彬有礼,不事声张,得一个绰号叫“张老道”。道者,事物的一般规律也。把握规律方能成竹在胸,安身立命。他于哲学上所下功夫,恐不亚于在宣纸上付出的劳作。哲学是大智慧,造就大手笔。

仔细想来,后天所学固然重要,性格、性情一样重要。性格决定命运,而修养可以改变命运。性格如水,流淌在日常平凡的时光里。有一回笔者观摩一大批名家联袂作画,场面很大,及到一幅丈二匹脱稿,众人首推道兴老师执笔题款,他则一让再让,到底让与另一位名家。事不大,印象深,当时的情形一直留在脑子里。

一个近70岁的人怎么可以如此精力充沛,富有朝气。交谈中,张道兴使用频率极高的一个词汇叫“状态”,生活状态、精神状态、社会状态、笔墨状态等等,而尤以精神状态为首要。作为画家,不同的精神状态一定会在画面中有所表现。而状态有赖于调节,这就迫使画家一定要深入生活。从大院到大海、从机关到基层,来来往往,年复一年,在走动中捕捉灵感,在换位中接受教育。

张道兴不喜张扬,而50年来,他在中国人物画创作上可以说是成就斐然。自第四届全国美展以来的历届全国美展和首届中国画展、首届中国画人物画展,都有他的作品参展。《不尽长江滚滚来》、《脚踏着祖国的大地》、《春雨江南》、《茅山听雨》、《儿子》、《待发》、《大秧歌》,以及近作<海的容颜>等颇具影响的作品,表明他在艺术观念和绘画语言的探索上总是与时俱进,并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面貌。

张道兴多才,绘画、书法、篆刻皆有成就。如今,年过古稀的张道兴,在艺术的生涯上,又开始了创新。他说,在今后的日子里,他要在笔法、书法和画意上有所突破。

张道兴是一位潜心艺术、性格平和、生性淡薄的人。他的座右铭是“千方百计淡化环境,千方百计强化自己”。丹青之路虽如苦旅,笔墨书写的却是快乐人生。

品赏中年变法后的代表作

张道兴的作品《草原春意》

其一,《海的容颜》,作于1998年。画面截取海边滩涂一角,停泊的渔船旁歇着几位老渔民,超脱闲淡,一身轻松。人就是这样,成熟了也便平静了,哪怕面对喧嚣的海浪,一样安之若素,不复喟叹。那满脸皱褶与海浪的纹理有什么不同吗?海的容颜其实是人的容颜,苍老却不乏活力,雄沉正由于历尽沧桑。海是不朽的,总在波涛声中延续其生命之吟唱。人也是不朽的,生活被传宗接代的铁律拉成一条直线,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来者。画面正中部位被画家精心安排了一个身着开裆裤的娃娃,是为点睛之笔,没有这个娃娃,画面也许就直白了、一般了。放一个娃娃进去,作为主题性创作便有了灵魂和特定的精神指向。生命在延续,人与自然的关系在延续。长辈们的生活历程即将结束,而希望的太阳正待升起,他们终其一生的辛勤回报都在这个娃娃身上,新潮的吊带裤、溜圆的小屁股,小狗似地在长辈们中间钻挤着,大海、渔船还远着呢,但总有一天,生活的担子要落在这孩子肩上,长辈们的路他还能一如既往地走下去吗?除了墨,这幅作品只用了一种颜色:朱砂。用于船体和孩子的开裆裤。

其二,《大秧歌》 ,作于1995年。画家在题记中写道:“大秧歌,京城一景,参与者多为老年男女,浓妆淡抹,锣鼓声声,极为投入。”画面中人头攒动,喜气洋洋,场面红火热烈。画家善用飞白,虚实相间,尽管人群扎成堆儿,却并无壅塞感。尤其敷色,画家一反常规,大肆渲染,青绿红黄橙蓝紫,几乎应有尽有,极尽铺张。彩扇绫锻,花团锦簇,节日气氛,无以复加。人们为谁歌为谁舞呢?答案是对改革开放政策的真挚讴歌,反映着画家对小平理论在中国大地开花结实后的由衷赞颂。

物质的色彩落实在宣纸上,所要表达的却是精神层面的状态。河北蔚县的农民画乃至全国各地的民间艺术,之所以强化色彩、铺张色彩,因其直接取材于节日的服饰、气氛。贫瘠苦涩的日子并不能泯灭劳动者的和平理念和生活热情,毕竟还有节日、还有希望。正是普通劳动者的这种情感基调,构成我们民族的乐观主义精神。一个艺术家,深入生活只是过程,如何反映生活才是目的。道兴老师所以醉心于借鉴民间艺术,也因其色彩从积极的方面反映生活真实,与其内心感受相一致。

无论《海的容颜》还是《大秧歌》,还是《赶海》、《喜鹊叫喳喳》等众多成熟期的作品,无一不是国画园地中的新品、上品、精品,画家以其笔法之创新、敷色之胆识,乃至谋篇布局之匠心独具,赢得业内、行家认同,并逐渐为社会所接受。其实践再次说明,惟有创新,才有出路。

视频

1解放军美术书法研究院副院长——张道兴

作品欣赏